APP下载

一室一式:小学科学青年教师专业化 成长路径探索

2021-11-12徐利红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项目式工作室专业成长

徐利红

【摘   要】促进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加快其专业化成长进程是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某区35周岁以下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该教师群体普遍存在学历高但专业程度不高,个性强但成长内驱力不足,有热情但缺乏专业引领等问题。经实践与探索,教研团队总结出以工作室为基地、以项目式学习为引擎(即“一室一式”)的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培养途径。实践表明,“一室一式”培养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项目式

促进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加快其专业化成长进程是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在对相关教师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后,确定了以工作室为基地、以项目式学习为引擎(即“一室一式”)的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一、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大多数充满工作热情,干劲十足,但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困惑,工作成就感不高。习惯上,人们常将他们遇到的困惑归因为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这样的归因真的有道理吗?笔者以浙江省衢州市QJ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为对象,从初始学历、初始专业、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成长环境(所接触的教研氛围)、专业成长欲望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

该区现有小学科学专职教师82名,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8名(以下简称该教师群体),这些教师均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基本情况统计如表1。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该教师群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学历高但专业程度不高

该教师群体100%取得了本科或以上学历,但初始专业与小学科学教育对口的教师仅占31.6%,可见该教师群体的学历比较高,但学科專业程度不高。

(二)个性强但成长内驱力不足

该教师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的条件与所处的教育环境往往比较优越,普遍具有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的特点。但同时,他们也普遍存在成长内驱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该教师群体对职业环境的期望普遍偏高,协作能力、刻苦钻研精神却普遍欠缺。

(三)热情足但缺乏专业引领

学校配备专职科学教师的数量与学校的办学规模有关。一般情况下,有6~10个教学班的学校会配备1~2位专职科学教师;有11~20个教学班的学校则配备3~6位专职科学教师。该教师群体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占比为71%,教龄5年内的新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占比更是高达92%。因为农村学校规模普遍偏小,所以该教师群体所在学校的科学专职教师队伍的人数都偏少,教研能力薄弱,他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缺乏引领,专业成长速度普遍缓慢。

二、工作室——教师成长的基地

针对现状,为有效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活动必不可少。因此,科学学科工作室应运而生。科学学科工作室由区域内的名师或骨干教师领衔担当导师,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目标。学科工作室具有学科专业性强、活动组织形式灵便等特点,它既是导师对学员进行专业引领的有效场所,又是教师互助成长的基地。

(一)制度,让管理更规范

《辞海》中对“制度”的一般性解释是“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本文中的“制度”指的是为规范和强化学科工作室的管理,由学科工作室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商讨制订的学科工作室创建方案、导师及学员考核细则办法等。学科工作室的相关制度能够从日常管理、资格管理、考核办法等方面明确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学员的主要任务等。

1.选择性地聘任导师。导师是学科工作室的灵魂人物。一个学科工作室要对成员起到切实有效的帮助作用,要形成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导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选聘导师时,管理小组从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导师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保证工作室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2.针对性地招募学员。工作室面向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招募学员,并适当向山区库区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教师提交报名表时除写明一般信息外,还需自述专业特长与短板、专业成长愿望以及选择意向导师等,以方便管理小组尽量为每位学员选择合适的导师。导师与学员的配比一般控制在1∶5,以确保导师对学员的指导效果。首次成立的5个学科工作室共招募25位青年教师,占该教师群体总人数的66%。

(二)研训,使成长更全面

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包含学科专业知识、实验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素养越全面,其成长为优秀教师的潜质越大。实践表明,教师专业素养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的。为有效促进学员的专业成长,学科工作室开展了研训结合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1.通过主题阅读,提升专业智慧。托尔斯泰说“书是智慧的钥匙”,生成教师的专业智慧,需要教师手捧一卷,沉浸其中,与各种思想进行智慧的对话。为优化学员的专业结构,引导学员关注教学前沿,更新教学理念,提升理论水平,学科工作室开展了主题阅读活动。导师定期在工作室微信群公布为学员推荐的书单,书单包括STEM教学类书籍、地球与宇宙板块的知识类书籍,等等。工作室还围绕阅读主题开展“同读一本书,师徒共成长”“阅读分享会”等活动,鼓励大家及时分享阅读收获,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的读书热情。

2.直面疑难问题,培养专业精神。成立学科工作室的初衷是助力该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并为其提供专业引领。由于工作室成员来自不同学校,研训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受限。为此,工作室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训方式解决实际研训困境,优化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导师要求学员定期梳理、反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与困惑,并以此为焦点,或开展线下研训,或进行线上交流,为学员答疑解惑。比如,学员吴老师在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发现,该课安排的“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实验操作难度较大,不适合小学生分组开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工作室成员在导师的带领下围绕该问题进行研讨并改进了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设计“热敏纸的妙用”深受一线教师好评,相关成果还得以发表,青年教师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直面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是工作室研训取得实效的关键。这样的研训不仅及时帮助学员解决了日常教学困惑,也促进了学员的主动探索与思考,对于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专业精神大有裨益。

3.立身课堂,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科工作室经常在导师的引领下,以同课多轮研讨、同课异构研讨、幼小衔接课研讨等方式开展研课活动,使学员在一个个真实的课例中不断实践、反思与成长。这些方式有效提升了学员们解读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能力。

4.搭建平台,推动自主成长。解决成长内驱力的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工作室借“送教下乡”“共同体互助”“校际交流”等活动为学员搭建平台,鼓励大家采用展示课、微讲座、教学点评等方式分享教学智慧,推动他们主动梳理、总结教学经验,提升专业素养。

三、项目式学习——教师成长的引擎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科关联建议”中指出: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即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师可以尝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学科工作室积极探索STEM理念下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一)借助PBL,更新教育理念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教师要改进教与学方式,即要转变学习方式和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实践,笔者发现PBL可以给师生的教、学方式带来巨大转变。和传统式学习方法相比,PBL能有效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获得成长。为此,工作室导师率先尝试通过学科工作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推广PBL,并借助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引领更多青年教师实践PBL。在推广PBL的过程中,工作室通过PBL理论研讨会、PBL经验分享会等方式逐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二)聚焦PBL,引领教研方向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导师根据工作室确立的“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总目标,结合学员的研究兴趣组成多个课题组开展教科研指导工作。同时,为发挥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工作室鼓励各课題组根据实际需要吸收非工作室的青年教师一并参与教科研。在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上,工作室经多轮研讨后一致认为:课题研究应关注教育的前沿理念,聚焦教学中的“真问题”。于是,各课题组根据《课程标准》中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的教学建议,确立了以PBL为核心的多个课题,共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向的聚焦有利于学科工作室确定后续的研训目标。

(三)运用PBL,提升综合素养

PBL使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了多学科融合教学,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工作室从PBL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两方面入手组织活动,以提升学员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同时,在区域内通过主题论证、现场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由指导教师引领,从常态课和拓展课两个层面开展PBL实践。此外,工作室还成立了PBL课程开发团队,确保PBL相关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PBL成了促进教师成长的引擎,教师实施PBL教学的每一次经历,都是对自身综合素养的一次提升。

总体而言,“一室一式”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培养途径以学科工作室为依托,以PBL专业理论为指引,从教师出发,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在推进区域性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践,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教育能力得到了强化,教研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二小学   324022)

猜你喜欢

项目式工作室专业成长
大学英语模块化、项目式、专业实践型教学改革思考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项目式教学在高职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广告摄影课程中“项目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