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期:垂体疑难病例讨论

2021-11-12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进行性脑膜瘤垂体

2013 年10 月第一次入院

临床资料患者,男,53 岁。主诉:四肢乏力7 年余,进行性右眼视物不清1 年余。

现病史:患者7 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伴自觉怕冷,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睡眠差,胃纳差,进行性加重。我院查垂体功能未见异常,我院MR 提示“垂体瘤”。后经蝶窦鞍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1)倾向于慢性炎症性病变'慢性肉芽肿性炎;(2)倾向于良性肿瘤'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WHO I 级),未完全除外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性。

体格检查:右眼不能视物,仅有轻微光感,对光反射迟钝。

术前垂体MRI 及CT 检查

术后2 个月复查垂体MR 提示肿块略有缩小(大小约25 mm×19 mm);术后3 个月复查IGg4 升高(3.93 g/L),期间分别予:甲氨蝶呤10 mg,qw,H(2014 年);环磷酰胺1 片,qd,po(2015 年);环孢素50 mg,bid,po(2016~2017 年);甲氨蝶呤12.5 mg,qw,po(2017~2018 年);长期强的松(最大剂量30 mg,目前口服5 mg)、优甲乐(目前50 ug,po,qd)治疗,间断予十一酸睾酮治疗。1 年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并进行性加重,现右眼基本视物不清。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婚育史:无特殊。

2013 年12 月:术后垂体MR 再次发现鞍区肿块;规律复查至2020 年。

2020 年第二次入院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尿隐血阳性(3+),尿红细胞增多(168 个/μl);血C 反应蛋白升高(40.59 mg/L),血红细胞减少(3.17 ×1012/L),血红蛋白减低(84 g/L);基础代谢生化组合:钠Na 127 mmol/L,氯Cl 95 mmol/L,渗透压261 mOsm/L,总蛋白TP 59.8 g/L,白蛋白ALB 30.4g/L,上述指标均减低。

垂体相关激素:垂体相关多个内分泌轴分泌功能降低。

游离甲功组合均减低:促甲状腺刺激激素TSH 0.18 uIU/ml,游离T3 3.80 pmol/L。

免疫球蛋白四项:IgG 升高17.40 g/L,IgG4 升高3.350 g/L;C1q 抗体升高(21.50 U/ml)。

风湿病组合Ⅱ+Ⅰ、血管炎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垂体MRI(2020-06-05 复查)和18F-PET CT(2020-06-09 复查)

头部CT(2020-07-16 复查)

第二次术后病理考虑:(1)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2)炎性滤泡树突细胞来源相关肿瘤;(3)富淋巴浆细胞脑膜瘤。

病例讨论问题

1.第一次出现肿块做了哪些外科干预,新发症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根据以上临床资料,患者初步诊断考虑什么?需要与什么疾病进行鉴别?外科治疗方面有何建议?

3.外科术中有时通过肉眼帮助判断肿瘤性质,炎症性病变或垂体瘤较散,此例肿瘤较韧,脑膜瘤质地是什么样的?此例病变术中观察与脑膜的关系如何?

4.此例病例病理检查有何特点?两次病理结果是否一致?是否可以认为是同一肿瘤复发?

5.结合病理、常见发病部位,影像学检查上,与之相符或相悖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6.IgG4 值升高具有什么临床意义?

7.患者是否还需要进行内科治疗?是否需要治疗后影像随访?

8.功能性磁共振是否能鉴别垂体炎症和肿瘤?

请扫描二维码观看病例讨论过程及问题解答

猜你喜欢

进行性脑膜瘤垂体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脑膜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垂体影像学特征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内分泌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查出脑瘤怎么办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探析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