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汉俊在中共建党前后的报刊活动

2021-11-12◎陈

新闻前哨 2021年9期
关键词:李汉俊陈独秀报刊

◎陈 凯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一大批优秀的报刊活动家,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就是其中的翘楚者。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1920年8月,和陈独秀等发起成立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李汉俊和其兄李书城的寓所召开。1927年12月17日遇害。李汉俊是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第一个为革命英勇就义的人。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作为中共创建时期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李汉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译著《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并于1920年9月出版发行,这是《资本论》最早译成中文的读本。二是创办《劳动界》,参加编辑《新青年》、上海《星期评论》、《共产党》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刊物,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一、以上海《星期评论》为主要阵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道路

1890年4月,李汉俊出生在湖北潜江。12岁东渡日本求学,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李汉俊在该校结识了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受其影响颇深,开始倾向马克思主义。后来选择了从事革命的人生道路,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1918年底,李汉俊毕业回国,积极向同居上海法租界的湖北同乡詹大悲、董必武、张国恩等介绍十月革命。董必武真诚地称李汉俊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

李汉俊回上海后不久,就参加了《星期评论》周刊的编辑工作,并成为主要撰稿人。在李汉俊主持下,该刊政治倾向更鲜明,成为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被称为“社会主义刊行品”。

李汉俊以极大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昼夜伏案翻译和写作,积极在报刊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支持工人运动的文章与译文90余篇,单在《星期评论》上,李汉俊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就达38篇之多。

李汉俊以愤怒的笔触,猛烈抨击中国黑暗的社会和反动势力,一针见血地揭露造成中国腐败社会的最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压迫。积极宣传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观、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李汉俊认为中国要赶上世界进步的步伐,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上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坚决的批判。1920年4月接待到访的《大阪每日新闻》驻沪特派员芥川龙之介、记者村田孜郎,在回答提问时再次指明:“当今中国该走什么路?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共和也非复辟,这般的政治变革是改变不了中国的。过去既已证明了这点,现在亦证明了这点。”

二、创办第一份工人报刊《劳动界》,参与改组、编辑《新青年》等

1920年8月,由陈独秀、李汉俊等七人发起组建了上海“共产党”(即后来通常称为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现在统称为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由李汉俊起草了一个党章草案,首次决议,推陈独秀担任书记。

1920年9月,中共上海发起组决定将《新青年》从9月1日出版的第8卷第1号起,改组为其公开宣传的机关刊物。改组后的《新青年》明显地由民主主义刊物向无产阶级刊物转变。编辑部仍由陈独秀继续主编,李汉俊是这份月刊的主要编委之一。

毛泽东后来高度评价《新青年》说:“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毫无疑问,李汉俊就是“他(陈独秀)周围一群人”中的关键人物之首。

李汉俊在新闻事业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创办了第一份工人报刊《劳动界》。《劳动界》是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俗刊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最早尝试。

《劳动界》,1920年8月15日创刊,1921年1月23日停刊,共出24期。李汉俊担任该刊的主编。它的宗旨是: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促进工人阶级的团结,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李汉俊撰写了发刊词《为什么要印这个报?》。文章明确提出:“工人在世界上已经是最苦的,而我们中国的工人比外国的工人还要苦。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不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因此,创办《劳动界》的目的,就是要教我们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

李汉俊又相继撰写了《金钱和劳动》、《工人如何对米贵》、《法租界电车罢工给我们的教训》等文,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广大工人介绍了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劳资对立和工人阶级解放的途径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从而引导劳动者“信奉社会主义,实行社会革命”。

《劳动界》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国内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情况,鼓动工人联合起来,结成团体,为改变受压迫的地位团结斗争,给了我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鼓舞。这些宣传在唤醒工人阶级觉悟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劳动界》很重视同工人群众的联系。从第3期起设立《读者投稿》专栏,到第19期时已刊登工人来稿30余篇。军阀政府以“煽惑劳动,主张过激”罪名查禁《劳动界》,而广大工人群众则热情地赞誉它是自己的“喉舌”和“明星”。

《劳动界》创办之后,北京、广州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也随即领导创办了《劳动音》、《劳动者》等刊物,这是中国第一批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劳动界》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促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中起了重要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改初心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李书城的寓所召开。李汉俊用智慧和胆识保卫了大会顺利进行。会后李汉俊和董必武向共产国际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报告,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纲领。

一大后,李汉俊更加积极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革命活动。他以“汗”的署名,在《共产党》月刊第六号上发表了《太平洋会议及我们应取的态度》的长篇论文,透彻地剖析了太平洋会议的帝国主义侵略本质。从陈独秀1922年6月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看,这篇文章曾印成小册子5000本,在党内秘密散发,影响很大。

1922年1月1日,李汉俊以“汉俊”的署名在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发表两篇著名的文章《中国底乱源及其归宿》、《我们如何使中国底混乱赶快终止?》,后被收录在我党新青年社所发行的《社会主义讨论集》一书中。李汉俊在文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国情作了深入剖析,驳斥了鼓噪一时的基尔特社会主义。

1922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李汉俊带领上海党组织的全部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和朝鲜的共产主义者100余人,以及工人50余人,在上海街道上散发了6万张“贺年卡”(内载有宣传共产主义的歌词)。这项活动轰动了上海,扩大了党的影响。

此后不久,李汉俊离开上海,返回了武汉。他不改革命家和宣传家本色,于1923年春参与领导了著名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大罢工),后于《江声日刊》发表《纪念“二七”的意义》一文,总结了“二七”大罢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其历史作用。

李汉俊回到武汉正遇上轰动一时的湖北女师学潮。李汉俊发表了《第三阶级的妇女解放运动》和《第四阶级的妇女解放运动》二文,主张打破资本制度,妇女才能获得解放。这两篇文章给正在闹学潮的进步学生指明了妇女解放的方向。

李汉俊积极在武昌高师筹建了历史社会学研究会,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1924年,由他组织历史社会学研究会编辑的“社会科学特刊”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刊发,发表了多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6年春,他接受党的邀请,赴沪在上海大学主讲“唯物史观”,继续播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子。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12月17日下午6时许,李汉俊和詹大悲在寓所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部逮捕。当晚9时许,李汉俊壮烈牺牲,年仅37岁。李汉俊用鲜血和生命向世人昭示,他不愧是“铮铮佼佼的第一流人物”。

结语

与陈独秀等人由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向社会主义者不同,李汉俊从一开始踏上中国政治思想舞台,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十月革命的宣传者面世的。他无疑是我党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锋战士,而报刊是他和他周围的一群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李汉俊主编和参与编辑的一些报刊中,社会主义的因素无不鲜明地增长,而最终产生了我国第一批无产阶级报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汉俊等人的报刊宣传活动,均体现了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初步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高度重视联系群众、特别是联系工人群众,在工人群众中积极开展组织工作,从而形成了我国无产阶级报刊革命优良传统的良好开端。

猜你喜欢

李汉俊陈独秀报刊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
关于李汉俊的脱党原因及其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