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超级小说”的《人生拼图版》

2021-11-12曹永琴

名家名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巴特尔公寓楼小说

曹永琴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提出,“20世纪伟大小说表现的思想是开放型的百科全书”,是“巴赫金称为‘对话’的模式,‘多样化’的模式,‘狂欢节式’的模式的小说”,一种“累积式的、模数式的、组合式的超级小说”。乔治·佩雷克的《人生拼图版》“是小说史上迄今最后一个真正的‘事件’”,因其庞大而完整的结构,是综合反映了客观世界面貌的百科知识,可以说是“这种‘超级小说’的另一经典范例”。

一、非万能叙述者

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在摄影师杰弗里斯的窗口设置了一个奇特的凝视点,公寓楼里一系列情节的镜头皆由此呈现,小说《人生拼图版》同样聚焦于一栋现代公寓楼的“芸芸众生”,甚至引发了更为强烈的凝视效果。“睁大你的双眼,看,看吧!”小说开头的引文煞有介事地说道。叙述者似是拿着一台摄像机,对整栋楼的每个房间逐一进行纪录片般的细致拍摄,奇特的地方在于其镜头像上帝一般能随心所欲地推进人的内心、物的过去,且不加任何情感地进行价值判断。

小说用90多个独立章节组合成一个现代城市生活的缩影,将多部小说置于同一主题下,以形成一种具有普世性视角的家族小说,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到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已屡见不鲜。《人生拼图版》由许多故事相互穿插而成(该书的副标题是“故事集”不是没有道理的),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巴尔扎克式的大型小说集。

在《人生拼图版》的序言中,翻译家柳鸣九将这部作品形容为“传统中的现代,现代中的传统”,一方面,小说延续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人生拼图版》又不同于“人间喜剧”采用的“人物再现”式的现实主义描写,而是仅将目光聚焦于巴黎第十七区西蒙·克鲁贝利埃街十一号这栋公寓楼,整部小说没有明确的中心人物,甚至人物与人物、故事与故事之间并没有交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被“自然主义”般极尽繁杂的细节堆砌与对物的不厌其烦的描写代替。网格结构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空间也取代了时间成为主要的叙事架构,在采用看似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事模式的同时又以“元小说”的方式颠覆传统小说对现实世界的指涉,导致文本无法还原为特定的真实,留给读者主动思考的权利。

二、游戏与小说

拼图与国际象棋因其规则、趣味性以及无尽的潜在可能而成为佩雷克创作的重要参考,《人生拼图版》以拼图和国际象棋作为载体,无论是小说的框架结构还是小说中的情节线索似乎都没有任何一个支撑点,可以从任何章节开始,也可以在任何章节结束。整栋楼的剖面图如同一个十乘十的棋盘,其叙事结构并非线性,而是按照主题或公寓楼里的人际关系组织,叙述者像玩国际象棋一样按“马走日”的棋盘规则从一个方格(即一个房间或小说的一章)跳到另一个方格,最后跳完除左下角以外的99个方格,完整的故事被一段一段割裂,一如即使在楼道这个公共空间中都没有多少交集的住户彼此之间疏离的生活。其给人的阅读体验像是访问维基百科,超链接和文本组成的蛛网般细密的情节令人眼花缭乱,阅读线索似乎被搅蛋器打匀了,读者需要将99个方格置入准确的位置,完成这个文字游戏才能将整部小说“拼凑”起来。

文中每个房间对应一个叙事,且这些叙事彼此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叙述的内容也极其丰富,关乎住在或曾经住在这些房间里的不同人物的或传奇或琐碎的日常,每个房间的家具摆设也悉数罗列,甚至详尽到对收藏品、小说、菜谱的介绍,包罗万象,各种学科糅合在一起,其中不乏说明书、书评、艺术品鉴赏、诗歌摘抄、填字游戏……就像是上帝遗落人间的记事本。

乔治·佩雷克有意识地采用了多学科、多文类、多语类的狂欢式组合构建了一幅兼具细节架构与宏大叙事的故事拼图。他在对乌立波团体的文学观进行实践的同时也对这一行为本身进行了思考,回头看前言对“拼图”这门艺术的介绍,更像是本书的“使用说明”:“本书将得出的结论无疑也是拼图游戏的最终真谛:排除其表面现象,拼图游戏不是一个单人玩的游戏,拼图者的每一个手势,制作者在他之前就已经完成过,拼图者拿取和重取、检查、抚摩的每一块拼图板块,他试验的每一种组合,每一次摸索,每一次灵感,每一个希望,每一次失望,这一切都是由制作者决定、设计和研究出来的。”小说的作者如同拼图制造者,创作时设计、打磨,而读者则是拼图玩家,阅读时推敲、猜测这一过程是制造者与玩家的双重博弈与共同合作。《人生拼图版》这本小说不仅描述了温克勒与巴特尔布思之间的游戏,也是佩雷克与读者之间的游戏,更是小说创作与现实指向之间的游戏。

三、关于现实的隐喻

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异化”引发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思潮,随即居伊·德波《景观社会》一书的出版,宣告了“景观社会”的到来,对此,德波寄希望于知识青年的日常生活革命。同样在20世纪60年代,注重形式创新的“实验派小说”一度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掀起热潮。作为“潜在文学工厂(oulipo)”的重要成员,乔治·佩雷克不仅致力于挖掘文学的潜在性,也在文学领域实践着对日常生活的讨论。

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主义文本,《人生拼图版》遵循“乌力波”的实验技巧,公寓楼拼图版成了现代城市生活的隐喻,叙事的结构和内容以及读者的阅读行为巧妙地交汇在一起。碎片纵使拼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无数的裂痕依然爬满画作,这些裂痕是整合拼图的线索,也是拼图永远无法完美契合的宿命所在,公寓楼的34个单元中这些人的生活各不相关,封闭在各自的领域,楼道作为“公共生活”唯一的发生场地,住户们仍然互相视而不见,公寓楼里的住户即是现代社会框盒式的活动空间里的人原子化的孤绝冷漠的缩影,其中大量“物”的堆叠仿佛是物拥有人而不是人拥有物。其中描写了一栋既是虚构又仿佛无处不在的公寓楼的一个瞬间,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莫罗太太重新装修了自己的厨房,巴特尔布思的套间可能即将搬来新主人,顶楼的佣人们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幻灭感仍是其底色,在这个祛魅的时代,在这个真理难知、意义难寻的时代,小说形式可以有无数种创新,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人的虚无和生存困境,公寓楼无论变成什么样子,里面的人依然无法挣脱命运的困境。

故事最终以“元小说”人物巴特尔布思的死亡为终结。去世时,他手里握着一块“W”形拼图,而拼图空缺的形状却是“X”。如结尾所言:“这真是长期以来人们早就预料到的对他的一种讽刺。”巴特尔布思拥有巨额财产,以至于世俗生活的常规事物对他都没有吸引力,他的奢望在于领略、描摹、穷尽世界,于是他决心制订这样一个计划:十年学画,二十年云游世界,每半个月换一个地方画一幅海景画,然后将画寄给温克勒制作成750块拼图板,自己再花20年将其“复原”之后送回作画的港口,涂上一种特制的药水,重新变为一张白纸,万事皆空。这个西西弗斯式的亿万富翁穷其一生将生活变成一场了无痕迹的游戏,直至变得近乎失明。这是一个试图达成“毫无用处的、非理性的完美”的计划,巴特尔布思操纵着计划的同时也被计划控制,而游戏从无到有,又复归于无,近乎于中国老庄之“虚无”,通过无意义来产生自身的意义,付出巨大努力之后才发现到达的终点是对起点的否定。

猜你喜欢

巴特尔公寓楼小说
辩说短章
小宠物,大当家
小驯马师巴特尔
亲亲格日勒
巴特尔否认 要去韩国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