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真挚热烈的英雄颂歌
——读刘益善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

2021-11-12蔡家园

长江丛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诗张富清布包

■蔡家园

在刘益善创作长篇叙事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之前,张富清的事迹经由现代媒体传播,早已家喻户晓、人所共知。

这位95岁的老党员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中冒着枪林弹雨炸掉了敌人4座碉堡,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了一生。他的口头禅是“坚决听党的话,保证完成任务”“我是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条件艰苦,我就去哪里”“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国家干部,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60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勋,连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过程中,他的事迹才重现在人们面前。在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彰显了革命军人的铁血豪情与崇高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主动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不务虚功、克己奉公、矢志奉献。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始终珍惜军人荣誉,功勋卓越却从不居功自傲,真正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融入血脉、刻在心上,以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这两年,以张富清的事迹为原型,作家、艺术家们创作了一大批体裁各异的文艺作品,既有散文、通讯、诗歌、报告文学,也有歌曲、小品、南戏,掀起了一股集中书写英雄的热潮。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停留在简单、肤浅的英模宣传层面,真正引人入胜、震撼心灵的作品为数不多。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创作者急功近利,收集了素材就草草动笔,未将素材充分对象化,与主人公之间感情隔膜,难以“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二是创作者追求眼球效应,热衷于书写传奇故事,缺乏对人物内心的深入开掘,没有塑造出典型形象;三是艺术表达比较粗糙。

讴歌这位当代英雄,作为诗人的刘益善又能何为?说实话,刚刚拿到这部长诗时,我还是有些疑惑的:已经炒滥了的故事,诗歌怎么写出新意来?

事实上,去年在参加湖北省图书馆的新书分享会之前,我用半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首洋洋三千余行的长诗,掩卷之余,不禁暗叹:老诗人诗心似火,果真宝刀未老!一年之后,重读这首诗,仍然觉得诗意盎然、感人肺腑。在这首长诗中,刘益善娴熟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地熔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成功塑造了一位生而平凡却人格熠熠,生命无华却贡献赫赫,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共产党人形象,为当代红色文艺画廊增添了一个血肉丰满、光彩照人的典型形象,堪与刘胡兰、江姐、雷锋、张志新等英雄形象相媲美。

毋庸置疑,这首长诗既是刘益善诗歌创作生涯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当前关于关于张富清的英雄主题创作中的一部优秀之作。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这首长诗洋溢着真挚热烈的情感。在《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中,可以强烈感受到“经正”。翻开书页,字里行间如海浪一般延绵奔涌的激情扑面而来。无论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还是借物抒情、借事抒情,都显得真挚浓烈、质朴炽热。其实,以诗歌的方式讴歌英雄人物,如果情感不正、基调把握不准,很容易流于苍白、虚假。据刘益善介绍,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就一直在寻找情感的“触发点”。那天,就在他半蹲在沙发前紧紧握住张富清的手时,一股暖流传递到他的掌心,他的心似乎被电击了一下,脑海里顿时蹦出一个词“老父亲”。于是,他在序歌中这样写道:“我把沿途采撷的鲜花献给他/我把经过的城市和乡村/人们托我带达的问候/和敬意献给他/然后我用心采访/倾听人们的讲述/我拉着他的手坐在他的身边/我用我的敬仰/我用我的虔诚/我就像他的一个儿子/静静地,静静地/从他身上来解读/一个英雄的人生/一个中国老兵的故事”。“就像他的一个儿子”的角色定位,不仅确立了全诗的叙事视角,也确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用一个儿子的眼光来回顾父亲的一生,来理解老兵父亲的思想情感,自然是最真挚、最贴切的;一个儿子对于父亲的赞美,绝不可能是空洞的、矫情的、造作的。所以,这首诗找准了情感触发点,奔涌激荡的情感就有了与生俱来的感染力,也就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这首长诗具有精巧的结构。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是叙事长诗不止于抒情。叙事长诗兼有诗歌和故事的特质,以诗的方式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抒发情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刘益善曾经创作过《向警予之歌》,积累了丰富的长诗创作经验。叙事长诗因为体量较大,情节较为复杂,和长篇小说一样必须重视结构艺术。《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全诗共分十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首尾呼应,中间展开,结构匀称,浑然一体。第一章是序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述张富清的生平以及“我”去采访他时的心情。中间八章是主体部分,其中七章基本以时间为序展开叙事,讲述张富清人生的重要经历,如战斗经历、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爱情故事以及晚年生活;第八章“物事无言见精神”变换角度,通过描写军功章、旧皮箱、老字典、搪瓷茶缸、地图、军礼等物事来揭示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最后一章尾声,收束全篇,水到渠成,抒发情感,升华主题。这样的结构方式叙事逻辑清晰,情感收放自如,完整而不呆板,便于读者把握主人公的生平经历,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精神品格。精巧的结构源于精心的构思,这为长诗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是成功借鉴小说技巧讲述故事。刘益善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深谙小说艺术技巧。他将悬念巧妙运用到诗歌中,将大家熟悉的故事叙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譬如第一章《红布包的秘密》,从一个旧红布包切入,引出一个震动全国的故事,“轻轻地,轻轻地/一层层打开红布包/聂海波有些好奇/屏息静气,小心翼翼/这红布包里包的什么/他完全不知底细”。通过叠词修饰动作,反复渲染气氛,引发读者的探究欲望。他还善于将故事传奇化,使其具有惊心动魄的效果。譬如第二章《战火中炼出的英雄》中,第二节先概述他的战斗经历,然后略述壶梯山战斗、东马村战斗、临皋遭遇战,“打了多少仗/我也说不清/不分白天和黑夜/只有大仗于小仗的区别”,这些都是铺垫。到了第三节,诗人集中笔力,详细叙述蒲城永丰战斗,运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张富清勇敢、机智炸掉两座碉堡的壮举,非凡的行为充满传奇色彩,扣人心弦、撼人心魂,英雄的形象顿时凸显在读者眼前。刘益善精于把控叙事节奏,点面结合,详略相宜,张弛有度,充分显示了叙事的魅力——读者哪怕是阅读一个熟悉的故事,仍然觉得兴味盎然。

四是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张富清是一个具有传奇经历和崇高精神品格的革命英雄,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大公无私,严于利己,淡泊名利,深藏功名,同时,他也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儿子、丈夫、父亲和同事。刘益善非常注重从细节入手,开掘人物的心理深度、精神深度,着力凸显其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譬如表现张富清的机智勇敢,他本来打算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但是“他的手摸到/碉堡底下的泥土/可能是泥土上的/石块被炸弹炸飞/张富清心中一阵窃喜/他飞快地拔出刺刀/在那块泥地上挖了个坑/他把炸药包放进坑里/再将八颗手榴弹/和炸药包绑在一起/……/自己的身体紧缩/往黑暗中一个翻滚/滚到一堵土墙后趴下”,不仅胜利完成任务,而且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像这样个性化的细节,凸显了这位老兵倔强、刚毅的性格,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诗歌中还运用比喻来表现人物的坚定志向:“老兵头顶军徽老兵脚踏大地/老兵是武陵山中的/一座巍巍青山/老兵是酉水河中的/一股激情波浪/青山不坠凌云志/流水不息奔大江/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为民之志永不移”。诗中还经常运用象征手法来讴歌人物的精神品格:“窗外傍晚的夕阳/在这个冬日透进屋内/照射在军功章勋章上/金光熠熠闪灼出圣洁和美丽/勋章和军功章/摆放在红色布面上/犹如一枚枚小太阳/把退役军人事务局/照得光明亮堂”。用小太阳象征英雄的光辉人格,十分贴切新颖。诗人还反复渲染“红色”:“那只红布包/很旧很旧/看得出经过岁月的磨洗/但那红没有褪色/红布包红得朴实/红布包红得深沉/那是一种积淀的红/那是一种平静的红/那是一种低调的红/红得不愿让人张扬/红得不想叫人注意”。红色是由血与火淬炼而来,既热烈,又低调,既朴实,又深沉,其寓意不言而喻,活脱脱就是老英雄的生动象征。多种艺术手法的巧妙使用,成功塑造了一位可信、可爱、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

五是巧妙化用古典诗词和民歌。为了增加长诗的文化韵味和艺术感染力,刘益善大量化用古典诗句。他还善于借鉴民歌的比兴手法,如:“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水/大约翻了/九九八十一座山/大约过了/八八六十四道河/千里迢迢啊/如战士的衷肠/向大山里延伸/来凤城里凤翔山/张开翅膀迎远客/来凤城里酉水河/流水潺潺响歌声/张富清、孙玉兰/从此成了来凤人”“来凤城/凤翔山/喜逢佳信飞凤凰/武陵秀峰走长龙/酉水千里入大江//来凤有个张富清/六十多年/深藏功与名/一辈子不改本色/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比兴手法运用得自然巧妙,烘托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而且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诗人还非常注重锤炼字句,如:“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乡村/茶缸舀过黄河的水/茶缸挖过边疆的雪/茶缸沐过江南的雨/茶缸吹过塞外的风”,四个动词蕴含着主人公丰富的人生信息,显得精准、贴切、形象。

总之,刘益善通过《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的创作实践,回应了当下主题创作中的一个难题。那就是,讴歌体、颂扬体的主旋律书写到底能否出精品力作?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关键在于感情要真挚,思想要精深,技巧要高明。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同样是值得珍视的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长诗张富清布包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四川彝族传统民间长诗鸟瞰
“老兵”张富清:一辈子冲锋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天问:战争与人与文明
昙花破案
《深藏功名 坚守初心——95岁老英雄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甘凤池易筋经之练手功
“布包子”发卡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