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研究

2021-11-12张晓宾杨娜娜张秀丽

长江丛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陕西革命红色

■张晓宾 杨娜娜 张秀丽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特殊文化资源,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英雄人物事迹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陕西乃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程,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教育价值,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而又丰富的资源。

一、陕西红色资源的特点

作为红色资源大省,陕西红色资源数量多、历史价值高、分布广泛,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分布在陕西全省118个市县区的革命遗址共有2025处,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多个,在中国革命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过程完整性

陕西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完整历史过程,五四运动爆发后,陕西籍青年学生刘天章、杨明轩、李子洲、魏野畴等先后参加示威游行,还创办进步刊物《共进》、《贡献》等,为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和日后党团组织的建立做好了思想准备。大革命时期,陕西党团组织相继建立并发展壮大,陕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渭南赤水建立、中共西安特别支部和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建立。土地革命时期先后有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陕甘边照金根据地建立,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马栏革命根据地建立、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指挥敌后抗日战争、领导延安保卫战、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留下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安吴青训班旧址、凤凰山和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吴起长征落脚点、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会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等一大批红色资源。

(二)内涵深刻性

陕西红色资源内涵深刻,精神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高。革命圣地延安,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的发祥地,中共七大在这里召开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一次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方针,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党的文艺观等,这些红色资源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理论独创性

陕西红色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独创性的理论,如1937年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标志性成果;1938年5月到6月,毛泽东在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了《论持久战》的演讲,成为指导全国抗日战争的理论纲领;1943年毛泽东为南泥湾大生产题词“自己动手”和“丰衣足食”并在1945年8月在延安干部大会上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原则,自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一代代中国人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力量等,这些独创性的理论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创新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陕西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陕西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历史经验和斗争智慧,这些都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坚定学生“四个自信”,肩负民族复兴大任。陕西红色资源中共产党员、青年学生和革命群众为了人生理想而积极投身革命,不畏生死、前赴后继。如谢子长、刘志丹等在清涧起义、渭华起义中不屈不挠、顽强斗争,既打响了西北革命的第一枪,还鼓舞和激励了广大的革命群众。安吴青训班,全国各地革命青年怀揣“到延安”去的理想,在这里进行短期学习和训练后奔赴革命斗战一线去建功立业。延安时期,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和严峻的现实环境,我们党领导人民能够取得彪炳史册的成就,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实现共产主义的绝对信心。

(二)传承红色基因的最佳课堂

陕西红色资源中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基因。杨家岭、枣园、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马栏革命根据地、渭华起义纪念馆、扶眉战役纪念馆、吴起长征胜利纪念园等见证了革命前辈的战斗岁月,写下了他们为争取革命成功的奋斗历程,更是关键历史事件的实景展示,在这里参观、学习和开展主题实践,更能深刻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在今夕对比中思考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担负起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责任。

(三)厚植爱国情怀的有效载体

陕西省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5处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0处,其中有40多处是红色文化资源,这些场所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献、革命实物和重要建筑,再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场景,如西安事变、党的七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瓦窑堡会议会址等。还有为人民服务广场、红色新闻山清凉山、汪锋同志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四八烈士陵园、刘志丹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讲述着革命前辈为国奋斗、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这些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四)培育奋斗精神的天然营养

习近平总书记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事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就是通过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住着简陋的窑洞,吃的是陕北小米,用的是煤油灯,穿的是粗布衣,但却运筹帷幄,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了解决物资匮乏,开展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南泥湾精神。为了培养人才,创办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等,边学习边生产,校舍条件艰苦,很多时候还是露天课堂,但学员们精神饱满、学习热情高,毕业后他们奔赴战场,播撒了民族的希望。这些都是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天然营养。

三、陕西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思政课程实践教育

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直观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核心要义。可以充分利用陕西红色资源开展“双师同堂”课程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在红色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文史档案馆所联合开展调研参观、现场教学、英雄人物访谈等,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使思政课程与日常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丰富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实践参与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二)学生党建引领教育

学生党建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陕西红色资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入党宣誓、举办现场党课、劳动教育、警示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为人民服务广场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和诵读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在梁家河参观知青旧居、铁业社、沼气池和村史馆,通过对比谈体会、谈责任;在七大会址开展党的指导思想教育等,结合红色资源将党史学习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集合,让学生党员学党史、明初心、知使命、促行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三)主题社会实践教育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集合,提高认识、强化担当意识,增强行动自觉。高校可以将陕西红色资源作为素材、平台开展主题社会实践,如前往延安、榆林、汉中、西安等红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展专题调研、开展沉浸式教育,亲自体验红色发报和办红色报纸,体验抗大学员和鲁艺学员的一天学习生活,开展红色革命歌曲的创作过程和传承过程的调查研究等,通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深刻领悟红色革命精神的真谛和红色革命传统的价值,自觉担负起红色基因传承人的角色。

(四)特色校园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力量。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陕西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开展红色文创设计研发,红色革命话剧排演,红色革命书籍阅读、红色家书诵读等活动;同时结合重大节日邀请党史专家、革命纪念馆讲解员、革命英雄、革命先烈后代等进校开展专题报告;将陕西红色资源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集合,创作系列“大学生眼中的革命历史”微视频、开展网上纪念英烈活动;还可以依托专业开展手绘红色地标、制作红色地标微缩景观等,在听、看、想、讲、做中重温历史,并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陕西革命红色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中国的出行革命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