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日子也要有“节”知“止”

2021-11-12

中外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极大丰富讲排场浪费

□ 何 若

“好好吃饭”,中国人是认真的。打招呼,用的是“您吃了吗”;交朋友,大家都好“撮一顿”。但随着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如今“吃饭”也时有“变味儿”,“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有数据显示,仅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达1000 亿斤。是谁在糟践粮食?

有人是“好面子”。在国人文化心理中,一直有讲排场、比阔气的一面。落到“请客吃饭”,就成了宁剩毋缺、宁多毋少。有人是“爱自由”。时下大家生活富了、腰包鼓了,吃点喝点也没啥问题。有人要“促消费”。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节俭的悖论”,说的是节俭会导致需求不足,造成经济发展减速促生贫穷,结果节俭的手段与目的相悖。于是便常有人把“个人越节俭、国家越贫困”挂嘴边。殊不知,“消费”不等于“浪费”,建立在浪费基础上的经济是病态的,根本不可持续。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大兴勤俭节约之风非易事,但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有两条非常重要。

富足而知节制。“一箪食、一瓢饮”,诸如此类的习惯,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自制、精神上的自觉,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社会文明的负责。而理性节制的程度,也标注着个人和社会的文明水平。

自由而懂自律。有权利意识是好事,但义务和责任也不能忘。有这样一个故事——20 世纪90 年代,有同志要倒掉半碗剩饭,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制止道:“也许你今天把这半碗稀饭倒了,别人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敬畏的事情,别人不知道我们就可以做吗?”

过上了好日子,爱物惜物手该紧还是得紧,不惑、不随、不辱、不枉。不然,就可能被诱惑牵着鼻子走了。

猜你喜欢

极大丰富讲排场浪费
不浪费
深刻改变中国和极大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浪费等于扔钱
讨厌讲排场
滥竽充数
电商大时代进行曲
电商大时代进行曲
年轻干部防“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