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工科类专业课中的要素挖掘与实施研究

2021-11-12鲁桂琴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2200

安徽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专业课程

鲁桂琴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200)

2014年,上海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因做了精确回答: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本文试结合工科类专业课程的开设,谈谈课程思政在工科类专业课中的要素挖掘与实施,以贯彻落实并推进课程思政在高职类院校的落实。

1 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我校敦促各院系积极践行非常时期的“课程思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思想稳定,学习态度普遍积极。疫情之后各高校陆续复学,“课程思政”进一步体现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无论是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还是辅导员教师,都在课堂授课及班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不仅缓解了学生居家隔离后返校过程中的畏惧情绪,更是用疫情的典型案例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学习、爱生活的积极性。

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工科类学生看似平日对时事政治态度淡然,其实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关键时刻是能够冲得上、顶得住的社会中流砥柱。因此,我校提出不断发掘新的课程思政思路与素材,注意积累、汇总和筛选,将“课程思政”全面推广到工科类专业课教学中,期望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个人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意见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全院教师的积极响应,因为工科类专业的很多课程难度相对较高,单纯靠机械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各教师也希望能够有一种普适性办法,既能保证课堂授课的顺利进行,又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思政理念的初期推广得到了全员支持。为此,各教研室立即召开讨论会,统一思想,鼓励老师们坚决将课程思政全方位应用到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2 深层挖掘思政元素并升华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三全育人”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元素看起来简单,真正实施起来也需要艺术,尤其是各位教师的教育艺术,既不能生搬硬套在授课过程中夹入生硬的说教,形成“尬思政”,也不能长篇大论将思想政治教育占据大半节课,而是要精细挖掘元素,深入加工,最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既能如沐春风地接受老师的思想言论,又能产生共鸣,进而激发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一定能实现教育的改革创新。

要将课程思政始终如一地贯穿于工科专业课中,必须鼓励教师始终保持思政信念,牢牢记住教书育人的初心,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活动。

2.1 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由内而外激发教学动力

学院通过每周四的定期教研活动,集思广益,采用集体备课、听评课的形式,反复揣摩讨论,最终选定适合某一门课程的或者某节课的思政元素,然后再推广到课程教学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实现尽量完美的课程思政应用。

2.2 开拓学院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跨学科思政元素的交流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促进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工科类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困惑,提升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广度、深度、力度,我校建筑工程学院与机电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了课程思政交流平台,通过微信群、腾讯会议等网络终端,积极创新跨学院、跨学科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实现将准确的思政课程融入课堂的有效途径。

当然,“课程思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不断深入探究“课程思政”教学规律,全面强化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等,需要各专业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方向,才能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3 深入了解学生,修整课程思政元素方向

我校学生主要是高职类学生,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在平时的专业课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如果一堂课下来,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专业知识,那么无论老师本身的学术水平多高、备课多充分,每个知识点的原理讲解得多详细、多具体,学生都很难坚持认真听讲15分钟以上,并且坚持下来的同学对当堂知识也掌握甚微。

而如果在讲课过程中,老师改变一板一眼的讲解作风,将一些重要的典型知识点深层挖掘,深入浅出地归纳性讲授,再辅以插科打诨或顺水推舟的技巧,在专业课讲解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引入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等思政内容,则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进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一举两得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从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要想将课程思政顺利开展,不仅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还需要量身定做为不同课程确定不同的思政元素,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院教师在共同探讨后,继续深层挖掘并研究汇总在专业课备课过程中的思政要素,改革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完善活页式教材在备课授课中的应用方式,将专业知识的传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完美关联起来,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起来,与民族振兴的需求牢牢联系起来,和引导学生紧紧跟上大有作为的新时代,积极寻找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抱负的路径平台。

2.4 改进与创新方向

思政内容常说常新,专业课程思政也是常研究常新,虽然课程思政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但它的教书育人本质一直存在于各位教师心中,所以后期工作重点放在创新型地开展课程思政上,对于全院师生来说更为重要。

2.4.1 创新性地提出“贯穿式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在建筑类专业课备课过程中,将思政内容融入到每个关联的知识点中,比如大国工匠、国之栋梁、中流砥柱等等,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是源源不断的思政元素,如果系统挖掘出开来并付诸实施,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2.4.2 创新性地提出落实“两个挖掘”,通过备课和授课使“课程思政”得以全面落实

“两个挖掘”即:

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针对知识点的思政要素挖掘;

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在后续备课中加入新的思政教育环节。

2.4.3 深化各院系间的交流合作,增强思想与教学技巧的交流

改变以往各院系间教学模式沟通少的模式,注重增强交流与合作,深层次切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技巧,共同挖掘新的“课程思政”内容。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专业课程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构造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英语笔记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