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erbert螺钉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2021-11-11王晓雁徐玉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655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粉碎性肘关节桡骨

王晓雁 李 祥 徐玉虎 邱 鹏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655000

桡骨小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肘部骨折疾病,多合并肱骨小头损伤及内侧副韧带损伤等情况,若未及早治疗,易导致患者前臂旋转功能的受限,对其肘部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1]。依据Mason分型,桡骨小头骨折可分为I~Ⅲ型,其中Mason Ⅲ型主要是指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2],其治疗难度通常相对较高。目前,临床多以微型钢板内固定、Herbert 螺钉内固定、桡骨头切除等措施作为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桡骨头切除这一操作易导致多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多不推荐,因此多以复位内固定作为该病的主要应对措施,以此促进肘关节功能的临床恢复[3]。现本文选取了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对Herbert螺钉在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与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4例与观察组14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5例;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7.8±5.1)岁;受伤部位:左侧8例、右侧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d,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3.5±0.6)d。观察组中男10例、女4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7.6±5.0)岁;受伤部位:左侧7例、右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d,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3.3±0.5)d。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纳入标准:(1)符合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诊断标准;(2)闭合性骨折;(3)患者及家属均充分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或陈旧性桡骨头骨折患者;(2)合并同侧尺骨或肱骨骨折的患者;(3)合并肘关节或尺桡关节脱位的患者;(4)手术不耐受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常规麻醉消毒后,右上肢驱血并采用止血带充气(压力40kPa),随后取右肘后外侧做纵形切口,自肱骨外上髁沿皮纹方向向下切开皮肤,注意越过桡骨小头,并依次切开深筋膜,于尺侧腕伸肌与肘肌的间隙处分离进入,将关节囊打开,充分暴露桡骨小头,随后进行牵引复位,并采用“T”形微型钢板进行固定,经“C”臂X光机透视确定无误后,止血并冲洗创口,随后留置引流管,并逐层关闭切口。观察组:行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常规麻醉消毒后,右上肢驱血并采用止血带充气(压力40kPa),将患者右肘关节屈曲70°,前臂旋于胸前,随后取右肘后外侧位置做纵形切口,自肱骨外上髁沿皮纹方向向下切开皮肤,注意越过桡骨小头,并依次切开深筋膜,于尺侧腕伸肌与肘肌的间隙处分离进入,将关节囊打开,充分暴露桡骨小头,牵引下遂将桡骨小头骨折端撬拨解剖复位后,采用Herbert螺钉(3枚)进行固定,经“C”臂X光机透视确定无误后,止血并冲洗创口,随后留置引流管,并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1)肘关节功能:采用Brod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治疗后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包括运动(64分)、握力(12分)、疼痛(12分)与功能稳定性(12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越佳[4]。(2)疼痛程度: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对治疗前后的患肢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共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5]。(3)肘关节活动范围:于术后6个月,采用标准上肢测角器对患者患肢的肘关节活动范围进行测量,包括肘关节屈曲、旋前及旋后。(4)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肘关节不稳、肘关节及前臂活动度丢失>30°、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

2 结果

2.1 两组肘关节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的Broderg-Morrey肘关节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的Broderg-Morrey肘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分)

2.3 两组肘关节活动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肘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肘关节活动度对比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桡骨头位于肘关节囊内,呈盘状,表面凹陷并覆盖软骨,是肱桡关节及尺桡关节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肱桡关节是参与肘关节伸直及屈曲活动的重要结构,而尺桡关节则是前臂进行旋转活动的主要承载区域,对肘关节整体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6]。桡骨小头骨折作为一种关节内骨折类型,当骨折形成时,可引起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关节腔内积血肿胀等情况的发生,大大增加了桡骨头的复位难度[7]。Mason分型是桡骨头骨折的主要分类方式,其中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多归于Mason Ⅲ型,其手术方式及内固定物的选择,往往受到骨折块数量、大小、移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可复位的桡骨头骨折类型,临床多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包括Herbert 螺钉、微型钢板等[8]。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是骨折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案,钢板作为传统的内固定材料,其固定性好、易安装,可通过塑形与骨折解剖部位紧密贴合,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可有效防止桡骨短缩及桡骨小头旋转等情况,固定牢靠[9]。但该方式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在术后大多存在明显的疼痛感,且钢板对周围软组织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易与环状韧带形成摩擦,对患肢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影响[10]。此外,钢板需进行二次取出操作,由此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体验及经济负担[11]。

Herbert螺钉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内固定材料,属于钛合金材质,其强度高、牢固性强,具有双端螺纹、自身加压等应用优势,可通过螺纹差及旋入螺纹数增加其固定力度,大大减少了退钉概率[12-14],且螺钉尾部无螺帽结构,在临床治疗中可完全埋入软骨内,以此维持关节面的平整,且把持力强,现已被大量应用于四肢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15]。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肘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肘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Herbert螺钉不易受到“安全区”的限制,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可有效降低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患者整体康复预后效果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在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粉碎性肘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运动疗法联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双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