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2020年丝绸之路国际研究趋势分析
——以Wed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

2021-11-11陈弘颖

敦煌学辑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图谱聚类学者

牟 欣 陈弘颖

(北京工业大学 1.文法学部、2.信息学部,北京 10012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提出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此之后 “丝绸之路”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概念又一次引起了公众和学界的注目。作为这个宏伟蓝图的理论出发点和历史起源,“丝绸之路”一直是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由于 “丝绸之路”的含义丰富多元,且涉及的众多国家在文化、地域、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上有巨大的差异,因此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呈现出跨学科、跨国家、跨区域、异彩纷呈的趋势。由于相关研究数量庞大,涉及学科和主题众多,对其研究的国际图景进行梳理分析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显得尤为具有时代意义。

本文以目前广泛使用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①陈悦《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研究》2015年第2期,第242-253页。对习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后至今 (2014-2020)发表在SCI以及SSCI的期刊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收录SCI、SSCI和AHCI期刊的数据库Web of Science作为数据来源,从文献计量的角度,以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展示研究热点的发展演进、研究成果聚类现状、学者和发表机构的地域分布及相关影响。

一、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搜索结果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本文采用Web of Science作为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是目前全球数据库比较全面、覆盖学科相对全面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收录了各个研究领域最具有影响力8850(SCI)+3200(SSCI) +1700(AHCI)多种核心学术期刊。Web of Science收录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②李贺《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情报科学》2014年第6期,第148-155页。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度和规范性,数据获取包含了2014年-2020年的Wed of Science的目录。搜索结果包括103个类目。为了保证数据的全面性,检索采用的主题词为 “SILK ROAD”,再获取最大量的初选目录后,剔除了短讯、公告、会议摘要等参考性不大的文献,最终获得有效记录1094条。

(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有三种,首先是社会网络分析,通过使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 “Citespace”③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65-66页。,对收集数据的中介中心性进行分析。这款软件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吻合度较高,计算结果也十分稳定,功能完备,也是国内学者广泛采用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本文还使用了聚类分析和作者共被引分析,以期发现研究热点的演进及有影响力的学者群体。

二、分析结果

(一)研究主题识别

关键词代表论文主题,是其核心和研究精髓。可通过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利用关键词之间的紧密程度分析知识图谱研究的主题。①曹树金、吴育冰、韦景竹、马翠嫦《知识图谱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基于SSCI与CSSCI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可视化》,《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5期,第16-34页。用Citespace对关键词 “Silk Road”进行分析,分析跨度为2014-2020年,单个时区分割为1年,提取每1年的时区分区中被引频次最高的关键词,生成关键词节点386个,连线1587条,网络密度0.0214的知识图谱。图1为优化过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展示了2014-2020年关键词出现次数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其中 “Silk Road”作为被搜索的关键词和出现频度最高的词,已经在图中隐去。在图中可以看到所有节点都有不同颜色的连线,说明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的关联度较高,主题涵盖面广。连线颜色由紫色逐渐过渡到黄色,意味着研究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图1 关键词出现频数图

表1为按中介中心性 (centrality)排名的前20个关键词。可以看到中介中心性大于0.01的关键词为 “China”和“Silk Road”(其中China为被搜索词),说明大部分关于丝绸之路的国际研究是围绕着中国展开的。同时可以看出,和丝绸之路相关的研究中,“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和这几个词相关的其他关键词,比如 “丝绸之路模式”“一带一路” “新丝绸之路”等等,排名也非常靠前。除此之外,“贸易”“交易市场”“管理”“通讯连接”和 “互联网”的出现显示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属性,而 “气候变化”“降雨”“沉淀”也出现在关键词前列。

表1 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 频次 中介中心性 首次出现时间 关键词5 33 0.07 2013 climate 6 33 0.06 2016 climate change 7 30 0.08 2015 precipitation 8 30 0.06 2013 pattern 9 28 0.06 2017 impact 10 27 0.09 2014 model 11 25 0.01 2015 teleconnection 12 24 0.04 2016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13 22 0.09 2014 xinjiang 14 22 0.07 2016 central asia 15 21 0.08 2016 dynamics 16 21 0.08 2013 history 17 21 0.03 2015 variability 18 21 0.01 2017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19 20 0.03 2014 behcets disease 20 19 0.07 2013 population

(二)研究热点演进

关键词的出现频度是一个静态的数据,反映的是时间累加的结果,每个关键词在不同年份聚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可以看到不同时期此关键词下研究的重点。观察聚类关键词随着年份的变化,以及各关键词在其聚类时间轴上出现时间与频度,可以追踪“Silk Road”相关的研究演进过程 (图2)。

图2 关键词聚类时间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聚类后几个新的关键词开始显现,如 “ancient dna”“behcets disease”“gene”。我们对这几个聚类后新出现的关键词逐一进行分析,在 “ancient dna”中最大的节点为 “xinjiang”,出现在2011年,其中涉及到22篇文献,主要是关于天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涉及到的气候及生物变化。而和 “behcets disease”①Fereydoun Davatchi,Cheyda Chams-Davatchi,Hormoz Shams,Farhad Shahram,Abdolhadi Nadji,Massoomeh Akhlaghi,Behcet’s disease:epidemiology,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diagnosis,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Immunology Volume 13,2017-Issue 1,pp.57-65,DOI:10.1080/1744666X.2016.1205486.相关的贝赫切特综合证,因其发病多见于东亚、中东以及地中海地区,所以被称为 “丝绸之路综合症”,其相关研究多为临床医学类,与丝绸之路并没有真正的联系;与此同理,第9个聚类关键词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其聚类的根源是,提供相关技术的公司名为“丝绸之路医疗”②Moursi,Mohammed.M; Malas,Mahmoud B.,Analysis of the ROADSTER pivotal and extended-access cohorts shows excellent 1-year durability of transcarotid stenting with dynamic flow reversa,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January 02,DOI:10.1016/j.jvs.2018.08.179.,同样出现的干扰项还有第8项以及第10项,当我们排除了这五个干扰聚类后可以看到,聚类的排名依次为 “丝绸之路模式” “一带一路” “中国” “农业传播”“基础设施建设”“交易平台”。以节点最大的 “China”“Silk Road”和 “Maritime Silkroad”为例,通过点击这三个节点,可以获得相关的Pennant Diagram,查看与其直接相连的文献信息。

图3、图4和图5的节点以 “Silk Road”最为丰富,而三张图的节点有大量的重合点。“市场”“物流”“合作” “中亚”以及 “经济带”、“一带一路”是这三张节点图的共有高频词。可以看到在时间分布上,在2014年还从概念的探讨居多,但是到了2020年,相关研究已经非常具体的延伸到经济增长带、气候变化合作、农业协同发展、交易平台搭建等等,这些研究的细化意味着以 “丝绸之路”为基础的一带一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逐渐从概念探讨落实为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从关键词的时间演进可以看到,丝绸之路的概念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以及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图景后,渐渐脱离了过去的文化概念,开始成为新的经济贸易合作的代名词。

图3 图4

图5 关键词为 “丝绸之路”的Pennant Diagram

(三)研究群体识别

为了识别现有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者群体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共被引作者分析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ACA)。此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当两个作者的文献同时被第三个作者的文献引用,则称这两个作者存在共引关系;如果这两位作者共被引频次越高,则说明他们的学术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通过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可以按照这种 “距离”将学科领域内的核心作者进行分类,并通过图形表示,以可视地鉴别分析学科领域内的科学共同体。通过检索共被引作者,还可以获取该领域哪些作者是高影响力作者;哪些作者的研究主题类似 (联系紧密的作者研究主题类似);哪些作者是不同主题的联络者,即哪些作者具有多学科背景或研究领域具有跨学科属性 (具有连接两个或多个团体的功能,也可根据中介中心性判定)等,具体可根据研究需要获取相关信息。

从图6中可以看到,共被引学者集聚最明显的有四个组团。位于最中心地位,集聚学者最多的为由Qinghua D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Takeshi Enomoto(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Kyoto University),Lifeng Luo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为中心的,以极端天气预测、气候变化、灾难防御为研究主题的学者群体。与其毗邻的学者组团其代表学者为Heng Li(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Harvard University) 和Yong-Gang Yao(云南大学),研究方向聚焦于丝绸之路沿线人种研究和基因结构等等。组团三是以Marie Claire Van Hout (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Waterfor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为代表的学者,主要关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药品交易平台以及公共卫生防疫①MC Van Hout,T Bingham; Responsible vendors,intelligent consumers:Silk Road,the online revolution in drug trad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25 (2),pp.183-189.。第四个组团是以verity DH为代表的研究贝赫切特综合证的学者群。

图6 共被引作者图

在共被引学者群体中可以看到,丝绸之路研究中已经形成研究网络的基本集中在生物、环境和医疗领域,目前关于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研究发表数量众多,但是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学者集群,也因此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学科体系,即便是其中的高被引学者,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群体。

(四)发表机构统计

图7为2014-2020年以来,发表文献数量的机构统计。数量越多的,节点越大。该图显示了对于上述图表的具体解释,Count为发表次数,Centrality为中介中心性,Year为第一次发表的时间,Institutions为机构全名。

图7 图8

从表2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发表成果的主要机构仍然是以国内的研究院和大学为主。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其次是兰州大学和长安大学。这个结果与丝绸之路的起源、地理位置及 “一带一路”的概念发起相吻合。在这张图中可以看出,西部的大学展示出很强的研究优势,发表数量也很大。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也有相当数量的发表。结合发表作者国籍统计图 (图8),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中国学者仍然为研究主力,但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如澳大利亚和日本,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以及政治舞台巨头如英国和美国,还有其他欧盟国家也有很多相关研究。

表2 发表机构统计表

三、结论

从上述数据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之后,丝绸之路的概念开始被赋予新的内涵,从2014年-2020年的研究热点可以看到,围绕丝绸之路的研究已经逐渐走向经济合作、贸易平台搭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个曾经在历史上发挥重大作用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在新时代有了更为丰富和与时俱进的意义。

(二)丝绸之路相关的国际研究,文化经济领域的主体仍然在中国,以中科院、兰州大学、长安大学等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发表的成果,是丝绸之路的主流。同时很多世界名校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密歇根大学,也对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发表甚众。这表明丝绸之路研究的意义重大,热度不减,研究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

(三)虽然中国学者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众多,但是结合共被引的数据来看,仍然在国际上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仍然没有形成学者群体,或者有影响力的学者网络。因此未来丝绸之路的研究,如果希冀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声音,仍然要在研究的系统性上有所加强,学者之间的研究成果要更加互为补充,互相引证,以加强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等概念的经济文化研究影响力。

猜你喜欢

图谱聚类学者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学者介绍
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的近邻传播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