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师职业成长路径探究

2021-11-11李海燕孙士新高继海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李海燕, 孙士新, 高继海*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2.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基于工匠视角,高职教师具有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和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的双重任务,即高职教师具有成为工匠和培育工匠的两重任务,其任务决定了高职教师应该具有工匠的思想修养、工匠的娴熟技能、工匠的严谨认真态度、工匠的大师之志。

1 工匠精神与高职教师

工匠精神是手工劳动者的精神遗产,主要内容包括:高度认同、敬业乐业的精神,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的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精益求精的追求、注重细节的过程、严谨的态度、耐心专注的心态、专业敬业的水准。工匠精神体现为对精品的执着、坚持和追求,对细节的不惜时间处理、不惜精力投入,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坚持。高职教师肩负着工匠精神自我塑造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双重责任,一方面高职教师应把工匠精神的标准规范融进自身的教学、科研、个人职业规划等活动之中;另一方面教师应探索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2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师职业定位

2.1 工匠精神引领者

高职院校作为工匠精神孕育和发展的核心阵地,教师和学生是工匠精神承载的主要载体,历经工匠精神的潜移默化,历经工匠灵魂的感化感知,高职学生的工匠潜能方能激发,工匠能量方能有效发挥。高职教师了解工匠、认知工匠、理解工匠、崇尚工匠、弘扬工匠,方能引领高职学生对工匠的向往,方能扎根工匠精神育人才。

2.2 工匠践行者

高职教师首先应作为工匠践行者,立足本职工作、履职尽责、无怨无悔、潜心钻研、乐于奉献,耐住寂寞、甘愿平凡、不畏清贫,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2.3 工匠精神践行者

高职教师应基于工匠精神引领,切实践行立德树人、技术研究、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学生指导、教研科研,以工匠的传承精神指导学生、以工匠的娴熟锤炼技术、以全神贯注的投入设计课题、以忘我的情感进行课题教学、以对待子女的责任指导学生、以庖丁解牛的娴熟开展教研科研工作,努力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2.4 大国工匠追求者

大国工匠是工匠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工匠金字塔的顶层人物,其杰作或者轰动一时、或者流传千古、或者受益于大众。大国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 一是对细节的高度注重,对完美和极致的追求,不惜时间、精力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反复改进,实现99.9%的精准度满意度提高;二是诚心正意,术有专攻,杜绝投机取巧,淡薄经济效益,对产品和服务最精良、最优质的坚持;三是大国气魄与匠人独特风骨的显露,产品与服务的令人叫绝,技术和技能上的“不可能”挑战,凸显“绝”字。高职院校应树立大国工匠典型、宣扬大国工匠事迹、研究大国工匠产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把大国工匠作为高职院校师生的人生目标,以效仿工匠为路、以追捧工匠为幸、以接近工匠为福,做大国工匠的追求者,做崇尚大国工匠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3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师职业成长路径

3.1 以工匠精神引领,提升个人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就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情操已经成为高职教师的“源动力”。高职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崇尚工匠乐于奉献、精益求精、与人为善的品质,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道德情操。高职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师“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的前提在于拥有高尚的师德。高职教师要树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体目标,以“中国智造”、科技强国、技术强国、工业强国、人才强国为导向,以培养产业工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路径,践行工匠精神,提升个人职业价值。

3.2 以工匠精神践行指导教师职业全面发展

在我国古代,工匠是人们为了谋生而从事的职业;因其日积月累、手法娴熟才成为能工巧匠;工匠以其技术和品德吸引了更多的人跟随其学徒,以传统师徒制的模式进行工匠传承;工匠在长期的潜心钻研、开拓创新、精品打造中逐步成长为大师。高职教师理应立足工匠成长、放眼未来,进行详尽的职业规划,在技术提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践行工匠精神。高职教师在个人技术提升上,应找准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产业应用实际,刻苦钻研产业常用技术,使其成为企业合格的能工巧匠,能够胜任企业技术骨干需求。在教学方面应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教学,打造学生满意的“金课”课堂。在科研上应瞄准研究前沿和产业应用,着眼于应用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高质量产品打造等领域,以此实现社会服务。在学生管理上,高职教师应爱生如子、奉行“师”“父”同责、师徒一生,倾尽全力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工匠精神酝酿。

3.3 以工匠精神打造职业精品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师的首要任务,科学研究是高职教师的深层次任务。目前,高职院校内外对高职在校生非议颇多,如高职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习惯不佳、言行举止不妥、学习生活缺少动力等等。高职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以行业工匠培育为己任,认真分析高职学生优点和不足,认真探索高职学生培养之路和成长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才是高职教师打造职业精品的目标,学生的成才需要品德方面的谆谆教诲、需要技术知识的循序渐进、需要强壮体魄的不息锤炼、需要千锤百炼的审美洗礼、需要面向职业规划的宏图实践。在科研方面,高职教师应在项目上不断攀升获得高质量成果、应在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上不断产出佳品、应在产业发展中不断输送其技术动力。高职教师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表现出的务实协作、精益求精、精之又精、精中选精的态度和精神,是高职教师理应努力的维度。

3.4 以大国工匠情怀潜心育人、孕匠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持续进行、大国责任陆续履行,工匠精神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手工业之中,已固化、渗透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之中,培养工匠精神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承接的社会任务。高职院校应高举大国工匠的“国”“家”情怀,生产世界优品育人,服务世界人民育人,奉献世界育人,改善世界育人,承担中国责任育人。立足大国工匠精神,高职教师应放眼全球经济产业发展,正视国外大循环和国内小循环之间的关系,立足地方产业实际,培养地方性、强技能、超耐心、超精细、强创新、国际化人才。高职教师应引领学生、融入学生,形成校内师生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同面对国内外挑战,多维度突破技术、产品天花板,让地方产品走出国门,让世界共享中国制造。高职教师应放眼“两个100年”国家战略目标,为未来我国高速发展的工业、行业、产业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情怀的时代之才,把大国工匠精神孕育于每一位学生之中。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具有教学和企业实践双重能力,教师既是学校的技术传播者,又是行业产业技术的实践者、创新者,教师的双重职业均与传统的工匠具有多维联系。弘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的意识形态牵引高职教师立足教学、乐享教学、奉献教学,牵引教师研究技术、锤炼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