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2021-11-11叶梅荣王晓鹏刘爱荣黄守程郭万红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叶梅荣, 王晓鹏, 刘爱荣, 黄守程, 郭万红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教育部携同相关部门明确提出了部分高等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发展思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正式拉开大幕,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教学需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各地方高校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高校分类发展的思路,即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四种类型。其中应用型占据四分之三,表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应加强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有人提出对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以期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如朱利君等提出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内容合并规划为一个“科研项目”,从而将实验和科研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从而有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林海荣提出用多元化互动模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陈德碧等认为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采取项目驱动有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开发学生创造力;吴珍分析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现状,提出研究型的教学改革。本研究从实验项目、教学方式和考核评分机制等方面探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并提出引进先进的实验科学仪器有利于增强学生跟上学科的发展,提出增设植物生理学实践课时,增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1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

大部分院校没有单独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只是依附于理论课,考试时也是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占分很少,甚至不占分值,这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更谈不上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内容简单,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3 教学模式为被动教学模式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思考少,只是机械的按实验过程操作,甚至有部分学生只看不做,抄袭别的同学的实验结果,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了。

1.4 实验考核评分体制不完善,考核内容简单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传统评分机制是教师根据学生出勤率、实验报告书写的完整度、清晰度、实验结果的合理与否,按五分制打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另外也无法杜绝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中的作弊行为。这样的评分考核机制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2.1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设为独立的课程

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改为独立的课程,单独记分,这样学生才会真正重视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操作和学习,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2 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替代验证性实验

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替代验证性实验,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以分组,让每组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叶片测定,然后将几组结果放在一起分析讨论不同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植物生长代谢的关系,这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叶绿素含量与代谢的关系。再如植物抗逆性的鉴定,可以让学生自己培养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下,如干旱、盐胁迫、涝害等,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然后测定不同处理植物叶片的电导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从而掌握环境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2.3 教学模式改为主动探究性教学模式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上教师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实验,自己配制实验药品,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自己制定,且互相交流分析讨论,教师只负责指导和督查的作用,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4 引进先进的实验仪器,促进学生跟上学科前沿发展

因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带动植物生理学向微观纵深方向发展,需要引进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如PCR仪、电泳仪、光合仪、电子显微镜等。这些先进的仪器带动学科的发展,也必然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增强了学生应用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科研素养的培养。

2.5 重视实践教学,增设实践课时

增加植物生理学实践课时,目前实践、产学研合作、科创竞赛“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也为植物生理学实验和实践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因此首先安排学生参与实践,与产学研相结合,积极进入大型植物园、农业园、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实习,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促进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学生自主申报创新创业课题,成立课外科研小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科创竞赛,在科创竞赛的平台上,展示自己所学,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可以借鉴与学习他人的优点与长处,促进自己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最后根据学生参与实践的情况,评定计算实践成绩。

2.6 建立合理的评分机制

改革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评分机制,从设计思路、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评分四个方面,按2∶2∶1∶1的比例评分,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重视实验设计和操作应用,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且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设置为单独考试,教师拟定一个题目,让学生设计思路,配制药品,动手操作,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评定分数,按照平时分(35%)、实践分(35%)、考试分(30%),评定学生成绩。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思维及动手操作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植物生理学实验和实践教学应充分理解“基础、提高、应用、强化”四个能力培养层次,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引进一些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鼓励学生进入农业产业园进行实习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科研素养,提高植物生理学实验和实践的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