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 年美国图书馆行业现状特别报告:COVID-19》 解读与启示*

2021-11-11樊俊豪

图书与情报 2021年6期

丁 勇 安 伟 樊俊豪

(1.南京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18)

(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席卷全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全美各类图书馆为应对危机主动拓展和丰富了自身的服务内容,在美国人口普查(The US Census) 的精确计数、打击政治谣言并确保自由公正的选举、 帮助社区成员解决失业、医疗危机、远程工作和学习的困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0 年是美国图书馆专业工作者回应并解决多重紧急事态的一年, 同时也是图书馆员工再一次证明了承担重要的“第一修复者(first restorers)”或是“第二应答者(second responders)职责的一年。 为了更好地总结图书馆在前所未有的环境下所展现的应变能力、决心和创新理念,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于2021 年4 月5 日发布了《2021 年美国图书馆行业现状特别报告:COVID-19》(以下简称《2021 版报告》)。

ALA 作为美国图书馆行业最重要的全国性组织,140 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图书馆领域值得信赖的代言人, 其一直倡导该行业以及图书馆的角色发挥作用,促进所有人学习和获取信息。《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由ALA 在每年的4 月4-10 日的国家图书馆周期间发布,旨在全面介绍上一年度全美各类图书馆的活动和趋势。《2021 版报告》由美国图书馆协会传播与营销办公室传媒营销专家史蒂夫·扎卢斯基、美国图书馆协会传播与营销办公室主任斯蒂芬妮·希沃克等合作撰写, 报告概括了新冠肺炎疫情给美国图书馆、 图书馆员、用户以及服务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帮助我们了解疫情期间的海外图书馆的运营现状,通过借鉴海外图书馆的优势和长处,有助于我国图书馆更好地应对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在特殊时期继续提供应急公共文化服务、展现图书馆价值,对后疫情时代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021 版报告》分为被出版审查的图书、图书馆的使用与访问、联邦资助与立法、无线网络和宽带网络的使用、图书馆价值、图书馆活动、2020 年阅读情况、疫情时代的学习、种族歧视问题和虚假信息斗争等十个部分展开。鉴于中美不同的国情,本文通过解读和再梳理,重点从图书馆开放现状、图书借阅、远程学习、图书馆活动、立法与筹资、打击虚假信息等六个核心部分对《2021 版报告》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国内图书馆实践,提出完善图书馆应急服务体系、丰富图书馆活动形式、展现图书馆价值、提高馆员新媒介素养、多管齐下防治“信疫”危害等建议。

1 《2021 版报告》核心内容及解读

1.1 图书馆开放概况

《2021 版报告》引用了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执行委员会的声明,他们声称:“虽然关闭图书馆是地方政府的决定,但我们敦促图书馆管理者、当地董事会和政府关闭图书馆设施,直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我们的社区不再面临感染或传播COVID-19 冠状病毒的风险。 ”

然而,对于图书馆来说,闭馆并不意味着关停服务,图书馆需要找到新的方式提供服务并继续支持所在社区。《2021 版报告》披露了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属的公共图书馆协会(PLA)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尽管99%的受访者确认图书馆已关闭,但大多数人了解图书馆扩展了在线续借的政策,扩大了在线借书还书服务,并增加了虚拟服务项目。《2021 版报告》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两个角度说明了美国图书馆面对肆虐的疫情所采取的措施。

(1)许多公共图书馆由线下开放转为线上开放,支持远程学习。 如通过借出笔记本电脑和扩大Wi-Fi 热点范围,将Wi-Fi 扩展到停车场,增强了图书馆的技术供给。 以缅因州比德福德的麦克阿瑟公共图书馆(McArthur Public Library)为代表的公共图书馆分发了远程学习工具包,涵盖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并开展虚拟故事时间、在线朗读和烹饪演示等线上活动。 以爱荷华州故事城的Bertha Bartlett 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少数坚持开放的公共图书馆重新制定了疫情期间的管理政策:如遵循保持社交距离的建议,通过移动家具等设施,督促读者和员工之间保持6 英尺的安全距离;严格遵守每90 分钟消毒一次;返回的借阅图书等资料采取了72 小时的隔离措施。

(2)高校图书馆和科研机构图书馆也同样受到COVID-19 的影响。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Lisa Janicke Hinchliffe)和美国Ithaka S+R 科研支持服务项目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术图书馆的影响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图书馆将参考服务转向在线或电话服务,但是对纸质馆藏,无论是在馆内借阅还是递送服务都显著下降。同时,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高校和研究图书馆已经取消或缩减招聘、职业发展资金、印刷型馆藏预算和项目预算。 尽管有五分之二的学校图书馆在2019-2020 学年未开放,但高校图书馆员展示了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华盛顿温哥华的图书管理员Traci Plaster Chun 认为图书馆员的作用在于利用技术、资源、电子书来帮助学生和用户的学习和工作;鉴于高校图书馆员对学生、课程和老师的了解,馆员可以通过加入课程学习计划来提供个性化服务。 范米特(IA)社区学校区图书管理员香Shannon Mc-Clintock Miller 则在疫情期间主持了该校学生的网络研讨会,进行在线头脑风暴和分享最佳实践案例。

1.2 图书借阅情况

在图书借阅方面,《2021 版报告》披露:在图书馆暂停开放后,图书馆一方面加快发放数字图书馆卡(e Card)的进程,进一步推广电子书的借阅活动,允许读者凭卡访问图书馆的所有数字产品;另一方面,针对习惯借阅纸质书籍的读者开展懒人提货服务,并取消了图书滞纳金的罚款措施。

(1)在数字图书馆卡方面,萨拉索塔县图书馆在其分馆关闭的几周内创建并推出他们的数字图书馆卡。洛杉矶图书馆分馆提供了有效期为90 天的临时数字图书馆卡,支持读者访问该图书馆的电子书、有声读物、杂志、电影、电视、家庭作业辅导和在线课程等数字产品和服务。卡加州海沃德公共图书馆馆长贾扬蒂·阿德勒曼与工作人员合作,简化网上登记借书证的流程,特别注意为无证个人消除障碍。

(2)在数字阅读推广方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非接触的电子书借阅成为人们的安全选择,图书馆的借阅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1 版报告》援引了电子书、有声书和图书馆流媒体视频的主要分销商OverDrive 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其全球客户共借出了超过2.89 亿本电子书,比2019 年增加了40%。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借阅量创历史新高,102 个公共图书馆中平均每馆借出了100 万册以上的电子书,其中有29 家公共图书馆的电子书借阅量都创了历史新高。

在纸质书籍借阅方面,由于关闭图书馆,图书馆创造性地推出懒人提货服务。 哈里斯县公共图书馆的项目产品专家约翰·谢弗发表了宣传图书馆的路边取书服务的视频吸引了很多人,视频在YouTube上的浏览量超过50000 次,《德州月刊》和《南方生活》也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同时,图书馆在疫情期间取消了图书滞纳金的罚款措施。 自2020 年3 月以来,城市图书馆理事会(Urban Libraries Council)的160 家会员图书馆中,有91 家图书馆取消了图书滞纳金的罚款措施。

1.3 远程学习

《2021 版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远程学习已成为美国学生的默认学习方式,高校图书馆则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技术港口。 图书馆通过网络摄像头会议、电子邮件、电话和即时消息,延伸到由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和装有应用程序和远程教学软件的平板电脑组成的家庭教室。 高校图书馆拉近了学生与教师、课堂之间的距离,通过提供技术工具,允许用户创建或访问视频内容,通过数字讨论平台进行交流,并通过短信发布作业和课堂信息。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的图书馆关闭后,该校图书馆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始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电子资源、在线教学支持、开放教育资源、在线辅导和其他远程服务。在德克萨斯州,卡斯尔伯里独立学区的Grab & Go 图书馆为家庭提供活动包,帮助学生在家里开展学习活动。卡尔弗特县(马里兰州)公立学校将许多疫情爆发前的活动转移至网络空间ZOOM,如寻宝比赛和国家历史日在线活动。路易斯安那州巴顿鲁日的学校图书馆邀请学生们就自己读过的书向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提问,学生、作者和老师们在网络空间ZOOM 里聚集一堂,一起讨论写作过程、即将出版的书籍和流行文化。

高校图书馆员则扮演了教学伙伴、教师、领导、信息专家和项目管理者等角色,他们继续通过虚拟图书俱乐部、故事时间和朗读来促进阅读的发展,甚至游戏和创客空间活动也演变成虚拟学习程序。《2021 版报告》通过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ASL)的几项调查展现了高校图书馆员在图书馆闭馆期间所做的努力,如扩大了学生对在线资源的访问,延长了还书期限,提供在线援助,鼓励电子书的借阅,并与授课教师合作教学。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图书馆员帮助教师参与员工会议,建立谷歌教室和ZOOM电话,回答版权问题,确定用于远程教学的一手数字资源。新泽西州霍尔姆德尔镇(Holmdel Township(NJ)school District)的图书管理员Steve Tetreault 鼓励学生写下疫情期间的生活和自主学习的经历。 霜堡州立大学(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的图书管理员组织学生在网课上开展小组互动学习。

1.4 图书馆活动

虽然美国大部分图书馆处于闭馆状态,但图书馆馆员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项目和活动,继续为读者服务。本文从数字故事活动、虚拟空间的图书馆、线上图书俱乐部活动、疫情专题活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线下活动和针对特殊弱势群体开展的活动等六个方面对报告进行了归纳阐述。

(1)数字故事活动。数字故事活动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图书馆将大家喜爱的朗读活动放在网上,并邀请作家、演员、音乐家,甚至是美国前总统和第一夫人等名人参加。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来自图书馆的现场直播”Facebook 系列邀请作为芝加哥人的巴拉克·奥巴马和米歇尔·奥巴马作为客座读者,将彼得·H·雷诺兹撰写和绘图的《词汇收藏家》介绍给广大读者。

(2)在虚拟空间建立图书馆。查尔斯顿公共图书馆(SC)巴克斯特-帕特里克·詹姆斯岛分馆的一位图书馆员在流行电子游戏《动物之森:新视野》的虚拟社区建立图书馆,并允许世界各地的玩家进行访问。图书馆的读者和游戏用户对此反应热烈, 登录这个虚拟图书馆进行拜访,并捐赠虚拟物品给这个空间。

(3)线上图书俱乐部活动。图书俱乐部通过在线活动的方式适应了新冠肺炎疫情。 ZOOM 已经取代起居室,成为活跃的文学讨论的场所。 圣玛丽亚(加州)公共图书馆(Santa Maria Public Library)在疫情期间将每月一次的读书俱乐部活动通过线上举行。罗切斯特(MN)公共图书馆一直在通过ZOOM 和WebEx 举办视频图书讨论。 高校图书馆员也加入了图书俱乐部。纽约市约翰肯尼迪高中(John F. Kennedy High School)的图书馆媒体专家克里斯汀·莫加韦罗(Kristen Mogavero)一直在ZOOM 主持线上会议,与学生和老师就图书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4)宣传疫情期间平民英雄的图书馆活动。伊利诺伊州埃尔金市盖尔·波登公共图书馆区图书馆员在图书活动中向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工作在一线的英雄致敬。图书馆收集了他们的照片,并在照片中添加了超级英雄披风和面罩。这些英雄和“神秘的超级英雄词汇”都被展示在图书馆网站首页,每个超级英雄词汇都会引导人们使用“有声电子读物”等虚拟图书馆服务。

(5)开展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线下活动。重新开放的图书馆设计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线下图书馆活动,如密室逃脱活动和船只读书俱乐部活动。 威斯康辛州拉皮兹市的麦克米伦纪念图书馆设计了一个无触摸密室逃脱室,参与者可以用手机和粉笔在墙上画画来解决读书谜题。 罗素图书馆调整他们的图书俱乐部活动项目,要求读者选择具有特色的书籍,乘坐自己的独木舟和皮划艇,戴着口罩参加读书俱乐部活动,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同时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乐趣。

(6)针对特殊弱势群体开展具有人文关怀的活动。 图书馆在疫情期间关注特殊人群,为弱势群体带去人文关怀。如蒙大拿州海伦娜市的刘易斯和克拉克图书馆开展了“寄给我们的老年人”项目,主动向生活在养老院的被隔离的老人伸出援手,组织儿童给老人寄卡片、明信片、图画和鼓励的话。麦迪逊县公共图书馆组织养老院社区的人开展线上卡拉OK 活动等。

1.5 立法与筹资

《2021 版报告》展示了美国在立法和筹资方面对图书馆的帮助与支持。 2020 年7 月,参议员杰克·里德和众议员安迪·莱文在各自的议院提出了图书馆稳定基金法案(LSFA),提议建立一个由图书馆服务研究院(IMLS)管理20 亿美元的基金,加强图书馆服务,用以帮助因地方政府财政损失而无法保持开放的图书馆,为图书馆正常运作提供资金支持。

截至2020 年12 月,美国国会连续第八年增加了对图书馆服务研究院(IMLS)的拨款,通过了《2021年综合拨款法案》和9000 亿美元的COVID-19 激励救助方案。 该方案提供给IMLS 额外的500 万美元,其中200 万美元用于《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LSTA)。 2021 年,美国国会又新增2800 万美元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扫盲项目。

2021 年3 月,美国联邦政府推出了一项2.2 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即《新冠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该法案向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院(IMLS)拨款5000 万美元,用于各州各地博物馆、图书馆的数字网络接入,购买上网设备,并为相应的社区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同时法案还创建了“薪资保护”计划(PPP),该计划提供贷款以帮助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单位度过经济放缓带来的金融危机。 PPP 基金可用于支付员工工资,许多图书馆获得了无息贷款,从而避免数千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因COVID-19而被迫无薪休假或失业。 同时,IMLS 还组织开展“重新开放档案、图书馆和博物馆”(REALM)项目,研究如何处理借阅材料从而降低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感染COVID-19 的风险。

同时,图书馆的运作也得到了来自公众的支持和捐款。在伊利诺斯州的安提阿,居民们决定发行960 万美元的债券来帮助社区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亚利桑那州通过了一项教育基金法案,该法案每年可以筹集多达8.27 亿美元,其中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保障学校图书馆员。 河畔公共图书馆(IL)通过了全民公投,支持该馆建立多功能阅览室、儿童和青少年的专属阅读空间区域、升级现有的公共会议室。King County(WA)图书馆系统基金会(Library System Foundation)采取了志愿者募捐活动,通过电子邮件活动、社交媒体帖子等方式募集了11 万美元。 反观我国公共图书馆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一成不变的财政拨款,获得的经费支持有限。

1.6 打击虚假信息

《2021 版报告》呼吁图书馆及其馆员应当致力于打击虚假信息。 关于新冠肺炎的错误信息充斥着仇外情绪,特别是恐华情绪,导致美国民众对亚洲人和中国人的偏见激增。 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主席付卓在3 月5 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敌人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亚洲人。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坚决反对任何偏见,特别是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 2020 年5 月,ALA 执行委员会签署了亚太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承保书》,表明图书馆界致力于打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虚假信息的承诺。 美国图书馆员通过在网络上发布正确信息,引导舆论,打击有关疫苗、人口普查和11 月大选的虚假信息,阻止主流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假新闻”。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为此开设了一门“社交媒体中的虚假信息”的在线课程,告诉读者社交媒体因算法产生的隐性偏见。路易斯维尔(肯塔基州)图书馆推出公民信息素养项目,配合2020 年选举季的最后几周,旨在提升公民的基本信息技能,如算法素养、新闻素养、如何评估专业知识、如何通过横向阅读调查在线信息来源的准确性,以及如何成为知情的选民。

为了更好地打击虚假信息,ALA 在2020 年11月创建了《图书馆媒介素养:图书馆从业人员指南》,帮助图书馆工作者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该指南声称,“具备媒介素养的成年人应该能够访问、分享和创建跨多种格式和平台的媒体,同时利用批判性思维技能来评估信息素材的目的和潜在影响。”该指南教导图书馆工作人员正确使用信息筛选工具、判定信息偏差和互联网信息的准确性,并在参考咨询活动中回答有关虚假或误导性新闻的问题,对读者信息素养的线上线下活动提供指引和参考。

2 启示

2.1 完善图书馆应急服务体系

图书馆在应急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一直是国际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法国2011 年制定的《图书馆馆藏保护章程》中的第六章专门论述了图书馆应该建立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培训的相关内容,并于2014 年再次修订了应急预案来抵御风险、保护文化遗产安全。 国际图联于2006 年发布《国际图联灾害预防手册》,于2012 年又发布了《国际图联在图书馆减少灾害风险的相关活动中以及冲突、危机和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参与原则》,在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又共同签署发布了《化新冠疫情为大力推进文献遗产保存的机会》,为图书馆在突发事件中的灾前准备、灾中应对、灾后恢复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我国图书馆也应该增强忧患意识,建立和完善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体系,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可由全国图书馆标准技术委员会牵头,以《全国图书馆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为指导,牵头制定《图书馆应急服务管理标准(或指南)》,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制定专门的细化指南,以便分类指导。在内容上可重点围绕图书馆应急管理和安全方面的建设标准、资源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并在部分有条件的图书馆展开标准化试点建设,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防线,保障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2)建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与文旅部、应急管理部、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委加强协调,争取制定图书馆行业应急服务类部门规章,明确政府与各级图书馆等主体之间的应急管理职权和职责,规章草案可包括应急监测预警、应急规划、危害识别与分析、风险监测与评价、危机预警与干预、应急响应与处置和考核等内容。同时,各地图书馆学会(协会)也可先行先试, 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图书馆应急服务实施细则,发挥地方图书馆的治理优势。

(3)成立图书馆应急服务管理机构或联盟。在国际上,“蓝盾国际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Blue Shield,ICBS) 为图书馆界灾难管理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支持,美国“大11 联盟”( Big11)、内陆国家图书馆灾难响应网络(The Inland Empire Libraries Disaster Response Network,IELDRN)和英国图书馆联盟M25 成立的灾害应急小组都通过图书馆联盟的方式在协作中开展应急管理,保证了灾难中的信息资源共享。 国内也可借鉴相关模式,由医学院校图书馆、医院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等共同成立相关领域服务联盟类机构,通过馆际间的医学类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服务效能。如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于2013年牵头成立了医学图书馆联盟,由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单位等24 家单位联合参加,充分发挥图书馆联盟服务于各医院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作用,虽然该联盟只是本系统内部的协调议事机构,但是也为我们成立图书馆应急服务管理联盟提供一定参考。

2.2 加强医药类特藏资源建设,提升馆员“嵌入式”决策咨询服务水平

近年来,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在海地霍乱疫情、甲型H1N1 流感疫情、 埃博拉病毒和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期间多次为医学研究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医学情报、科研案例。2020 年3 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立法活动连续性调查报告,披露了36 个外国司法管辖区和美国立法机构在疫情期间的运行转台和相关政策安排,为美国国会的立法决策提供支持。 在国内,部分图书馆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出了一定努力,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发了“药学学科资源大礼包”,湖南图书馆自2020 年以来,全面收集和整理防疫抗疫过程中的各类资源,形成决策咨询分析报告54 篇,其中14 篇被湖南省委宣传部采用,并获得有关部门好评。为了更好地提升图书馆决策咨询服务水平,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馆藏特色医药类资源建设。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和大型公立医院图书馆注重收集医学的前沿动态和行业最新资讯,基于自身的特色馆藏资源、临床医学文献资源和临床实践病例建立起特色数据库。如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开发了“医学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和“华东地区馆藏生物医学西文期刊联目数据库”,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建有“医疗器械样本数据库”“医疗卫生标准数据库”及“机构知识库”,这些案例为进一步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奠定了文献资源基础。

(2)开展医药类专题“嵌入式决策咨询”服务。我国医药类高校图书馆和医院图书馆可以借鉴较为成熟的公共图书馆“两会”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在疫情爆发时收集和共享一手的医学情报, 并组织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馆员相关政府部门实施“嵌入式”决策咨询服务,掌握突发事件中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全方位嵌入议程设置、政策辩论、决策与推广、政策教育、政策评估、政策反馈的决策全过程,基于政府决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检索、大数据预测、现场咨询等决策支持性服务,与政府决策者、政府研究部门形成密切的“嵌入式”关系,在政策形成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3)配备专业学科馆员,引进具有医学、图情或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的硕博士,加强系统性的文献情报专业训练,通过深入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一线,有效进行信息分析、追踪和挖掘,从而开展深度咨询决策服务。如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分别设置了临床医学学科馆员、基础医学院学科馆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学科馆员等8 位专业学科馆员,分别承担1-2个学科的信息咨询服务,保证了学科馆员的专业性,也为疫情爆发时迅速响应、开展高效和高质量的咨询服务提供人力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3 多管齐下,防治“信疫”危害

“信疫”(Infodemic)是指过多的信息(正面活负面)反而导致人们难以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和可以依靠的指导,甚至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病毒引发的瘟疫之战,和信息引发的“信疫”之战,相互联动,相互共振,让整个人类社会腹背受敌。《2021版报告》专门设置一章披露了美国图书馆“打击虚假信息”所做出的努力,并特别披露了ALA 发布的《图书馆媒介素养:图书馆从业人员指南》(Media Literacy:A Guide for Library Practitioners)。 该指南旨在帮助成年读者提高获取、分析、评估、创造信息的能力,成为批判性的思考者和创造者,并为图书馆员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工作思路和参考。

我国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积极投身于虚假信息治理工作中。国家图书馆发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资源专题”,方便读者查阅有关疫情的最新消息。 复旦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10 家高校图书馆运用直播、录屏、微信群等方式面向本校师生开展线上信息素养教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吸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更好降低“信疫”带来的危害,我国图书馆可以在打击虚假信息、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通过图书馆权威渠道发布应急信息。图书馆作为真实信息源在人们心中普遍具有公信力。 如美联社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民意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68%的人对医疗机构和专家的发言更为信任。 图书馆可以通过官方媒体账号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等平台传递正确信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做出正确解读,促进健康传播,自觉抵制谣言,消除民众恐慌情绪。在国内“全民战疫”时期,上海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开辟“情报战疫”专栏,为读者提供真实可靠的疫情信息。同时,图书馆可以与政府相关部门、官方媒体、企业、高校、公益组织等宣传平台开展合作,建立协同机制,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扩大宣传影响范围,增强宣传效果。

(2)组织开展面向民众的信息素养教育。我国网民数量众多,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截至2020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为9.89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我国网民也正在变成“同时拥有多个装备, 通过同种形式获取信息的数字杂食者(Digital Omnivores)”。 用户甄别虚假信息能力薄弱,健康传播和谣言治理压力一直存在。面对谣言传播、信息泛滥的情况,图书馆承担着提升民众信息素养水平的教育职能,应该主动通过线上讲座、线下培训等方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帮助读者提高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我国图书馆界可以借鉴美国方面的相关经验,美国图书馆协会公共项目办公室、石溪大学新闻素养研究中心联合组织了题为“图书馆开展媒体素养培训”的工作坊,致力于探讨图书馆如何帮助读者成为火眼金睛的新闻消费者。同时,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产生连接时,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将提高读者批判性思维和辨别正确信息内化为行动自觉。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馆员王媛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如何快速识别疫情新闻中的信息真假》,该原创文章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有助于读者识别正确的疫情信息,为图书馆界同仁做出了良好范例。

3 结语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图书馆职员、用户以及服务都深受影响,《2021 版报告》通过讲述美国图书馆界面对COVID-19 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各类举措,充分展示了图书馆员工作为第一修复者或第二应答者的重要职责, 向美国民众和政府展示了“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虽然中美国情不同,两国图书馆在思维模式、活动形式、服务内容、管理制度、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基于图书馆相似的基本使命和功能属性,《2021 版报告》仍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致谢:感谢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CWU)图书馆傅平教授在报告翻译和论文修改中给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