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视角下的“摄影”教育思政实践路径探索

2021-11-10王冲潘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自然美家国情怀摄影

王冲 潘虹

摘要:摄影是一种视觉信息传播的媒介,在摄影课程体系中纳入家国情怀的思政教育对与传播爱国思想、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信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我们所有人的中国梦。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伟大理想,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话语形式和时代特征。本文基于对摄影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中辅助家国情怀的理念研究之后,希望能探索一条具有典型意义的摄影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家国情怀;摄影思政教育;自然美;社会美

关于家国情怀的记载大概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我们国家有着辉煌的历史,它饱含了自古至今中华儿女坚韧的民族性格和高尚的情操。家国情怀有着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内涵,当下高校学生们正处于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进一步贯彻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对于我们国家所处的新的时代背景与国际形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人文修养,不断提高学生们的使命感与国家认同势在必行。

一、关于青年学生家国情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国家很多院校对大学生社会认同感的教育的存在短板,由于我们国家很多高校在家国情怀的教育思路方上都不够体系、不够具体,同时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之下,高校的不少学生都对家国情怀的宗旨缺乏兴趣,这直接造成了高校方面家国情怀教育效果的不理想。进一步探索家国情怀教育的新思路,不断引导高校学生把自己的成功与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培育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家国情怀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归根结底,家国情怀的根基表现为我们每一个人对国家的爱以及对人民的爱。大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充分体现了每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他是我们国家民族凝聚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这三点:首先是个人的修养。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们生活在自己国家里,对于这片养育了我们的土地必须怀有感恩之心。我们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必须深入人心,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怀有仁爱之心,心怀天下,心系黎民苍生,为了国家的发展和荣誉要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其次,要爱我们自己的小家。家是衔接个人与国家的纽带,没有家谈国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家既是我们个人的归宿也是国的最小单位。热爱我们的小家,爱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只有家庭安稳幸福了,我们才有精力去为国效力。第三,爱我们的国家。当家国情怀上升到爱国的高度,那就是典型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的炎黄子孙都把爱国当成自己的信仰,家国情怀深入人心。中华民族也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

爱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信仰,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新时代背景下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关于国家认同感以及爱国热情的研究从很早就开始了,目前很多国内学者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国家从上而下也始终把这一问题看得很重。从个人、集体到祖国,再从祖国到全世界,随着祖国的逐步强大,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国情怀不断升华。在此大背景之下,关于对家国情怀的研究,有很多学者都在悉心研究相关理论,将家国情怀引入课堂的教学研究也很多。然而我们做过详细查阅发现,这些教育研究多数是停留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相对而言,高等教育阶段的家国情怀教育,尤其是将非思政课程教育纳入教学环节的研究并不多见。绝大多数的学者在研究家国情怀的时候都是围绕着历史教学来进行的,同时这些研究往往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包括小学、中学、高中阶段。中华民族史是一部悲壮史,特别是近代以来遭受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欺辱,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幸亏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危难的时候为了挽救祖国的命运,老一辈革命先烈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在此背景之下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将爱国主义教育纷纷提上日程,尤其是国家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期间的爱国意识培养。在此基础之上涌现了一大批的学者的关注。

家国情怀视角下的摄影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思政教育贯彻在摄影的教学实践中的改革创新研究。本文主要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来研究“家国情怀”的思想。在讲授摄影艺术与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鼓励广大高校学生在学习摄影课程过程中重点要了解的“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让同学们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和谐中国生活、学习。能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并增加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力图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巧妙结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过程并行,尽量做到把课程内容消化、溶解在生活里,润物无声地体会家国情怀的理念,坚定祖国认同感的理念。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产生对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向往,进而引领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在新时期的大学教育中,每个专业的老师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这也是当下和今后高校思政课堂教育的新范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建设要以中国梦为重要指引,逐步强化大学生的综合思政素质,特别是爱国意识。

二、摄影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下,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时候,一旦将传统文化,类似家国情怀内容贯穿其中,就会表现出一些情绪的波动。例如在一些与艺术类课程相关的教育体系中融入思政理念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变得不那么主动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们缺乏学习爱国情怀情怀思政内容的兴趣。例如,在全国思政教育大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跟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理念相关的选修课,当代的大学生很多在学习上都比较浮躁,而且在很多事情上喜欢急功近利,很多学生就连自己的本专业的学习都不是太上心。在这种情况之下,在高校开设专门的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课程似乎很难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出现在课程内容方面,不少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的模式都是知识灌输型的,这些课程跟他们的专业往往没有太多的关联性,因此也就缺少了更多的吸引力。当前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关于家国情怀教育的整体状况并不够完善。第一,家国情怀教育从整体内容上来讲不够体系,家国情怀的理念没有与思政教育很好地融合,很多大学仍然把家国情怀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想法完全不对。当然,还有一部分高校对家国情怀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严重缺乏,所以,虽然他们在学校开设了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课程,很多大学生也都只是为了修学分而学习这门课程,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歡。第二,学校没有很好的将思政教学传达给广大教职工,让教师在自己的专业课堂上润物细无声地将家国情怀等思政理念融进课程教学中。

思政课与摄影专业课程的融合研究,是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思路。这种研究思路,作为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及接班人的重要举措,这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为高校思理念的教育,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将专业课融入思政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当下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在讲授本专业内容的过程中,思政部分的内容,不是附属品,更不能显得多余,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个新的产物。假如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这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好,必然就会影响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思政教育理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在摄影教学内容里创建新的评价体系,同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系列的、有针对性地严格管理,有必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必须明确目标和任务,从而防止出现形式主义与消极应对的问题。教师们在摄影课程教学体系里建立和完善家国情怀等思政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家国情怀的思政理念有机融合于摄影教学各个环节中;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认同,只有加大摄影课堂中思政实践教育的投入力度;只有系统的健全对摄影课程思政理念的评价机制;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勇于担当历史重任的大学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爱国教育恰恰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摄影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好的融于思想政治教育,关乎青年学生将来能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斗的决心,这也是目前专业教学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摄影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基础建设,加强思政教学过程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摄影思政教育的策略

摄影是一种视觉信息传播的媒介,在记录影像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对被摄景物的真实记录,这也是摄影的根本属性。从内容上来讲,照相机所记录的影像主要包含景物和人物,也就是通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宣扬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其中暗含着摄影的两大门类: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

1、通过讲授风光摄影的理论,来彰显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从而让学生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包含了千姿百态的地理风貌,要想实现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首先需要培养民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情怀。同时习主席的讲话中也暗含了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要理念,而这种环保理念的培养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得有所领悟。通过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风光摄影作品,给学生们在传输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亲眼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丽,以及我们应该为保护我们的“母亲”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比方说在这个问题上,课题组老师们可以因地制宜,带领学生们在摄影实践期间重点去拍摄崂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完好,原始的自然江山景观,河水清澈、蜿蜒流淌、植被丰茂,令人心旷神怡。让学生在崂山自然风光的拍摄中得到精神的超越和解脱,增加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纪实摄影的根本性特征就是客观真实地记录现实。在建立纪实摄影课程体系架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变化,通过风土民情、社会变迁的第一视角,用影像的方式讲给学生们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念与价值需要在摄影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们在摄影作品中应该将时代真正的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教师要教学生要从自己时代最深的重心里去提炼作品。时代的美与社会相连,是文化的积淀。纪实摄影的魅力就在于其中所隐含的时代信息,要去把这些重要的信息用最好的方式挖掘出来,这即是纪实摄影的价值体现。

在摄影课程建设中构建并增强国家荣誉感,从而夯实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认知理念。通过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照片,对历史进行解读,从而做到对历史真相的反思。通过有教育意义的纪实摄影作品全面、完整、系统地梳理历史,从作品中深刻领会其中隐藏的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们领悟我们国家的建立以及阶级形成必然性。正如很多专家说的那样,当体会到国家特征以后,在短时间内我们通常不会立马就接受它,而是会进一步确认它的真实性、权衡其优劣、预测它具有的生命力。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家认同的过程也是辨识真伪、寻找共通点的过程。所以在实际的思政教学中,即便在摄影教学过程中也要自觉地以培养学生们历史思维、家国情怀为潜在思路,家国情怀教育思维本身也能够举一反三地应用于其他各门课程的讲授方法中。这样,通过以摄影课程为教育中枢,以家国情怀为指导性教学理念,从而引导大学生在摄影课程学习中把握本质,通过回望过去的艰难困苦,理解当下的奋斗的意义,继往开来,从而有理有据地构建国家认同。

摄影思政教学应尽力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把课程内容消化、溶解在生活中,让学生润物无声地体会家国情怀的真正内涵,坚定坚定不移的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浪潮中。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问题导向以搭建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实根基。问题意识主要强调的是摄影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方法的创新点,同时在爱国教育方面也更具有现实意义。提升大学生爱国热情,既源自对历史的敬畏,也源自对国家发展现状的认知与思考。在摄影课堂上有效地设计问题,围绕“当代中国何以成功”结合摄影图片,让大学生自己去反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而确立国家认同感。通过对一些纪实摄影作品的分析,引导大学生针对当下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同时通过真实的照片对我国在应对各种问题时所保持的立场原则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都能能系统地把握。比如2020年新新冠状病毒的大流行,在这个过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的担当和使命,这些都能够依据摄影作品进行展示。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回路,这种立足现实、采用问题引导手法,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透彻理解我国的方针与政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一步提升国家认同的高度。

总之,爱国不仅是一句承诺,更应该是一种约束力。而家国情怀不能仅表现在语言上,更应该体现在思想和行动上。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责任和担当,通过扎实的摄影创作,深入生活、体察民情来提升国家认同感。在摄影实践中帮助大学生掌握更科学、更理性、更有积极意义的思维方法论,确保大学生在摄影课程学习中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更加复杂的认知问题,进而进一步指导摄影实践的正当性。

参考文献

[1]刘丽.《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探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2]李昕桐.《“摄影美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作者简介

王冲,男,40岁,山东海阳人,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摄影。

潘虹(1985.8—),女,汉族,山东省高密市人,本科,副科,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教師。

项目:青岛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育专项教学研究项目——家国情怀视角下的“摄影艺术与技术”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

猜你喜欢

自然美家国情怀摄影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析自然界的审美现象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浅谈苏轼作品的审美意趣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