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级制度影响下的太师椅形制

2021-11-10蔡田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礼制造型设计

摘要: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礼”字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礼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大的观念体系,它是空泛的,然而座椅作为物化形式的载体,又让人看到了礼仪的真实存在性。座椅具备礼仪属性,是礼仪的物化表达。同时座椅还具备礼的功能性,是礼仪的载体。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由于太师椅,并不是按照外形特征或功能特征来命名的家具,于是它的椅形的发展变化更多的受到当时礼制、习俗文化的影响。本论文意在从太师椅形制为出发点,意在探究礼制等级对于太师椅的造型约束,和其独特设计语言。

关键词:太师椅;礼制;造型设计;等级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礼乐文化孕育于远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礼”代表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历史。因此无论是建筑模数制还是特定的家具样式,甚至是纹样雕刻艺术都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加以约束。而作为基本生活的物品——座椅,也是如此,从而礼制等级自然也在形制上有所体现。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中国有着悠久的家具起居文化,明清家具在家具文化中占据正要的地位,其座椅无论是形制还是体量都在礼制的框架内进行。因此,本论文着重于探究礼制等级对于太师椅的造型约束。

2.研究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讲,对于太师椅形制上礼仪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梳理座椅在礼仪特征方面的发展脉络。

从礼仪的角度讲,分析椅形设计有助于拓展传统中国的礼仪内涵。

从文化的角度讲,通过梳理传统,可以为传统座椅的礼的文化开拓新的发展路径,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二、阶级分化的象征——“礼”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早在画像石画像砖和石窟壁画中就可考究。比如,在制度方面,从“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的西周宗法制度,到“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等级规则在一步步的深化;在建筑方面,建筑模数制秉承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甚至人们在门上该钉几颗钉都有条条框框规定着等等。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一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摆脱不了封建等级礼制的影响。

三、太师椅形制是礼制等级观念的物化产物

在强烈的礼制思想的影响下,座椅的形态必然受到特定礼仪的影响,表现出了相应的等级特征。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太师椅的造型中无论是椅背的弧度,还是版面的尺寸方面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部分,但相比西方座椅来说,舒适度相对处于降低的原因。

太師椅作为官家之椅,一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宫、衙门内便带官品职位的涵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在它的形制上能够鲜明的感受到,它的形制发展历程一直是在等级约束的框架中进行的,甚至为了服务于礼制等级制度,而牺牲掉舒适度,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四、座椅的形制——彰显等级

太师椅被视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它放置于皇宫或重要办公场所,可以说,太师椅是仅次于宝座等级的椅座,其鲜明的等级规制显而易见。直到了清中期后,才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自此之前,有其特定的使用阶级限制,收到等级制度的约束,较低等级的人群是万万不可使用的。

在形式上,太师椅有书卷背搭脑,也有罗锅帐搭脑,但更多的是由桦卯攒的拷佬搭脑。太师椅椅背一般分三段隔堂装饰,也有四段甚至五段隔堂的,三段最典型,也最协调。太师椅大多采用呈中轴对称的设计,多样化的雕刻及装饰风格,突出了主人的身份与地位,也是尊贵与高雅的象征。比起圈椅、靠背椅、玫瑰椅等椅子,太师椅在舒适性上稍逊一筹。这也是我们上文所说的,为了迎合礼制的需求,在座椅的造型上,往往会适当的舍弃其舒适度而更注重等级地位的需求。

如福寿花篮椅,便是乾隆为其母钮祜禄氏庆贺七十大寿时而作,这款扶手椅也被收入清代家具的研究专家田家青先生编写的《清代家具》一书。这种太师椅最为精妙,椅面十分宽大,后背饱满,腿部粗壮有力,使得此款椅子整体呈现出华美高贵的风格,充分显示了厚和精的特点,典型的为统治阶级所用款式,体现出及其高规格的等级,不为一般人所能用。

因为是高等级阶层所使用的座椅,因此在造型上,也就有了更多的讲究,此款福寿花篮椅的椅背中间一个“寿”字,“寿"字两旁各一只蝙蝠围绕左右,寓意福寿双全。蝙蝠纹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装饰艺术中,因“蝠”字与“福”字谐音,所以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福寿花篮椅的扶手为四回纹形,回环往复寓意“福寿无边"。福寿花篮椅的扶手正是以四回纹营造了整齐、典雅之感,在吉祥寓意的基础上,为椅子整体形制增添了端庄的特色,也更体现出了崇庆太后钮祜禄氏的尊贵地位。

相比之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玫瑰椅。玫瑰椅用材单细,造型小巧,不同于太师椅,玫瑰椅是更具有文人气的一款形制。其优美的名称以及名称神秘的由来,使得玫瑰椅成为明清家具中,名称最为动听也是最为浪漫的一个。但无论哪种说法,它的传承无不透露出明显的文人气息,也注定了它所处的环境——民间。

身处民间的玫瑰椅,似乎少了些严肃,多了些俏皮,从它的浮雕装饰纹样中便可看出其工艺细腻,给人一种轻便灵巧的感觉,礼教的等级气息稍弱,同时坚守了明清座椅的语言简练的特性。它整体构造没有过于繁缛,更多是寻求符合人体尺度的基本需求。这一点不同于一些官帽椅尺度体量很大目的是强化其礼仪的等级。虽然玫瑰椅与太师椅相比更加的活泼有趣。但这并不意味着玫瑰椅完全脱离礼制而存在的,从椅子的侧面来看,其后面两条腿与靠背使用的是一整根木材来联结的放式,这种结构增强了座椅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因木材比较直,也给坐的人带来了一定的不舒适性,这种“不舒适性”其实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联的,是为了符合礼仪中的“座有坐相”。

五、等级制度之于太师椅形制设计的利于与弊

(一)等级制度之于太师椅形制设计的利

可以说礼教是推动座椅形制及其设计发展的强大动力,人们为了满足特定的礼仪环境,就会产生适用于不同场所的座椅形制,因此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太师椅甚至是其他座椅形制都在明清这个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封建末期是太师椅形制变化还增添了文人气,这都是太师椅座椅形制设计因礼制等级制度而得以发展的地方。

(二)等级制度之于太师椅形制设计的弊

像太师椅这样等级较高的座椅,在这造型方面必然很多程度上都在等级制度的框架下发展。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礼仪下,明清的太师椅带有明显的尊卑色彩。在造型的设计上,工匠们的思维观念被束缚,造型特点趋向一致,缺乏创新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的思想逐渐被礼制束缚,尤其到了明清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进一步固化了人们思维的灵活性,科学技术更是被划为“偷懒耍巧”之列,在这种复杂的历史的大环境下,不仅仅是太师椅,而是整个座椅行业的设计都属实很难有较大的突破,但是其光辉的设计成果,是我们到今天都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刘尚慈.春秋公羊传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2010.5.1[2]

[2]刘文利,李岩明.清家具鉴赏与制作分解图鉴[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8

[3]李雨佳,叶喜.从明清太师椅赏析引发的新中式家具设计的

作者简介

蔡田田(2000年9月),女,汉,河北省承德市,学生,本科在读,太原理工大学,环境设计方向。

猜你喜欢

礼制造型设计
西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对后世都城建设的影响探析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车载空气净化器造型设计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基于学习结果的《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设计
土默特地区礼制的研究状况与研究价值简述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
明代文官丧葬公文与丧礼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