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研究

2021-11-10孙冬冬

生产力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长护险保险资金城镇职工

孙冬冬,王 琦,杨 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一、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界定

(一)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分析

1.政治环境子系统。2016 年7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试点阶段,可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资金”[1]。试点意见倾向于从医保基金中划拨护理保险支付所需费用,至于划拨多少比例暂未有统—规定、各地根据自己的基金结余情况确定。

2.经济环境子系统。经济发展水平是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条件,人口老化导致需要照护的老年人剧增,而长期护理涉及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服务业,各行各业都需要支付费用。经济环境对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的影响不言而喻。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都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

3.社会环境子系统。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趋势,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高龄老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增加使需要照护的老年人增多;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使老年照护变得长期化;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家庭照护功能弱化;既有的老年服务政策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等。这些因素在中国同样存在,中国政府也在开发老年照护服务体系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4.文化环境子系统。在传统意义上,赡养老人、照护老人是家庭的责任和子女的义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照护功能的弱化,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对老年人的赡养意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老年人的家庭照护变得艰难,需要用社会化的护理来替代部分家庭照护功能。

(二)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界定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界定为:由参保对象、筹资渠道、筹资形式、筹资标准和启动资金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构建

(一)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要素分析

本研究中,将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要素分成三层结构,共19 个构成要素指标。

参保对象(S1):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P1),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P2),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P3);筹资渠道(S2):医疗保险统筹基金(P4),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账户(P5),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缴费+财政补助(P6),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账户+财政补助(P7),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助(P8),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补助(P9)[2],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缴费+单位缴费+财政补助+彩票公益金(P10);筹资形式(S3):社会平均工资(P11),居民可支配收入(P12),人均纯收入(P13),缴纳定额保费(P14);筹资标准(S4):人均可支配收入(P15),社会医疗保险缴费基数(P16),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P17);启动资金(S5):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划转(P18),财政资金(P19)。

从以上阐述中可看出,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的构成要素指标共19 项,分成三层结构,分别是:参保对象、筹资渠道、筹资形式、筹资形式、启动资金。其中,参保对象要素包含3 项、筹资渠道要素包含7 项、筹资形式要素包含4 项、筹资标准要素包含3 项、启动资金要素包含2 项具体衡量指标。

(二)基于AHP—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构建

1.AHP 层次分析模型。20 世纪70 年代,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的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层次分析法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要素,同时按照要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排列成递级层次,对层次内的要素逐对比较构建判断矩阵。通过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的计算,得出该层次要素对于该准则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而计算出各层次要素对于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设想方案的权重,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3]。

2.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AHP 层次结构。判断尺度1:相对于Os 而言,Si 和Sj 同样重要;判断尺度3:相对于Os 而言,Si 比Sj 略微重要;判断尺度5:相对于Os 而言,Si 比Sj 重要;判断尺度7:相对于Os 而言,Si 比Sj 重要得多;判断尺度9:相对于Os 而言,Si 比Sj 绝对重要;判断尺度2,4,6,8:界于上述两相邻判断尺度的中间。

根据判断矩阵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值,可以计算主要因素层和具体因素层中各指标的权重,本文选用方根法对以上判断矩阵进行计算,首先将判断矩阵的元素按行相乘,即:

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w1,w2,…,wn)T,即为所求的权重向量。

(三)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权重图示

根据表中各因素的权重数据,得出具体衡量因素对目标权重的示意图1 所示。

图1 具体影响因素对目标权重示意图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P10(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缴费+单位缴费+财政补助+彩票公益金)对资金筹集系统的影响最大,为0.293 1;其次是P8(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对资金筹集系统的影响,权重为0.1201;再次是P17(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P9(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补助)、P14(缴纳定额保费),影响权重分别为0.091 6、0.076 9、0.071 4,这三项具体因素指标对于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的影响为0.239 9,仍不及P10 对总目标的影响权重。

三、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存在问题

(一)筹资渠道:医疗保险基金、财政补助还是个人缴费?

现阶段的长护险资金主要依赖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目前医疗保险统筹并未达到全国统筹的层次,加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地医保基金结余存在很大差异,这也直接导致长期护理保险在各地区的待遇支付存在差异,违背制度的公平性原则。并且对于本就筹资水平不高的城镇/ 乡居民医疗保险来说,划拨一部分医疗基金作为长护险资金,更是加大城镇/ 乡居民医疗保险支付压力,增加了医疗保险和长护险资金独立性与安全性的风险。单纯地依赖医疗保险基金划拨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个人和企业是否要承担缴费义务以及如何缴费,抑或是财政给付补助,几方的缴费比例如何确定等还没有明确结果。

(二)筹资形式:定额筹资和比例筹资如何选择?

定额筹资可以保证资金来源稳定,但是灵活性较差。比例筹资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实时作出反应调整,但是管理上难度增加。在制度发展前期可以采取定额筹资的方式,在制度全面推开之后,实行定额筹资与比例筹资相结合的方式保证长期护理保险资金供需平衡。

(三)筹资标准:依据医疗保险基金还是收入状况?

现阶段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还不具备完全脱离医保基金划拨的条件,仍需参考医保基金收入结余来划拨充当长护险资金。而收入状况具体是按医疗保险缴费基数还是依据人均可支配收入或是依据平均工资[4],各试点地区尚未形成统一意见。

(四)参保人员: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孰轻孰重?

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参保人群可以看出,现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群一类是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另一类是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并未涵盖所有居民。显而易见农村居民不在制度覆盖范围内,试点阶段大部分的城市农村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照料问题亟待解决。而相比较城镇失能人员,农村地区特别是养老和医疗保障条件较差的地方,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更为迫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应该朝着以覆盖所有社会成员为原则,逐步完善制度覆盖面,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带来的优越成果。

四、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系统措施

(一)逐渐脱离对医疗基金的依赖,建立多渠道资金筹资模式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行与实施仍处于试点阶段,并未在全国所有城市地区全面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处于探索阶段,从医保资金中划转部分资金作为长护险资金是权宜之计。随着长护险试点的不断增加,制度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了解并熟悉长护险为自身及家人带来的保障和便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长护险制度保障中。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向老龄化演变,仅仅依赖医保基金划拨长护险资金是不能维持制度长久稳定运行的。长护险未来势必会逐步从医疗保险中逐步脱离出来,建立起独立互助、多方共同承担筹资责任的多渠道筹资模式。

(二)考虑社会成员缴费承受能力,科学测定筹资费率

确定缴费率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制度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其制度安排和缴费方式可以借鉴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完备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定额筹资和比例筹资相结合的筹资模式。根据经济收入对城镇职工采取比例筹资,企业和职工每月缴纳长期护理保险费;对城镇居民以及城乡居民采取定额筹资的模式,考虑划分筹资等级,根据缴费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其以后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等级的高低。

(三)制度受益者履行缴费义务,确保各方负担合理

在降低企业保险费率的大背景下,向企业征收长期护理保险费难度增大。因此要特别强调个人的缴费义务,个人是长期护理保险的最大受益者。在人口老龄化逐渐转向高龄化的社会趋势下,老年人的缴费义务要得到重视。本文认为长期护理保险的缴费需要政府财政发挥兜底性作用,个人和企业各自负担一部分缴费责任,至于如何划分各方的缴费负担比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四)扩大参保人员范围,逐步实现制度公平

任何制度的诞生直至成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我国现实国情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要坚持城乡统筹,不断增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为逐步扩大参保范围夯实经验基础,让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人群从城镇职工不断扩大到全体城镇居民以及城乡居民,真正实现制度公平。

猜你喜欢

长护险保险资金城镇职工
孝文化对长护险推广的影响因素探析
对“长护险”的建议
上海市长护险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长护险亟待激发创新活力
弥勒市总工会:抓紧抓实城镇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更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措施将出台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