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2021-11-09周凤媚

现代农业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机械化文献因素

周凤媚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0)

0 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是国盛民安的基础保障。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物质财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并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制造2025》。1950 年,发达国家开始逐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并推广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使用达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从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研究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二者关系对我国科学、可持续的农业经济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农业经济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1.1 农业经济影响因素区域研究

农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普适性与区域性,在已有的文献研究中,从研究区域层面,李春燕[1]、尹燕[2]未指定区域研究农业经济影响因素,而胡晨沛等[3]以中国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经济差距与结构特征分析。刘妍[4]、黄智[5]分别以延边州、内蒙古为案例地研究该区域农业经济影响因素。

已有的文献中,多数以区域为案例地,多集中在东北区域、河南区域、华南区域、苏北区域等,这可能与我国农业产量所在区域相关,系统研究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影响因素文献较少。

1.2 农业经济发展因素研究

在已有的研究中,众多学者探讨了农业经济影响因素,李春英总结了资源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农民素质、社会消费能力各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尹燕认为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因素总结可分为以下2 个种类:一类是土地、劳动力投入物质性的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和地区非物质性的因素[2]。综合前人文献报道,本文从自然环境、社会政策、科技创新、社会现象4 个维度总结农业经济发展因素,如表1 所示。

表1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主要因素

1.3 农业经济影响研究方法

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多数文献以定性研究方式,归纳总结农业经济影响因素。同时有部分文献基于面板数据建立模型采用定量研究,邓翔等借助面板回归模型的定量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6]。李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表明保险下乡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7]。邓文博等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科技创新与农业机械化两者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8]。周颐玮以政策变量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三农”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9]。

2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影响

农业机械化定义为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10]。从实用角度来说,农业机械化是一个融入工业革命从物化劳动取代活劳动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一个过程系统,为了更好完成农业生产中的驱动、固定和运输作业,需将机械装备与劳动力、农艺特点结合,互相协同配合[11]。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标

农业机械化定义较为宽泛,包括狭义与广义概念[10]。狭义农业机械化应用针对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田间作业。广义的农业机械化维度较大,在狭义的机械化应用上拓展到第一产业中的渔牧业机械化应用发展,此外发展到生产业的机械化应用,例如生产前材料的采集供应,以及产品成形后涉及到加工原材料、储存产料、运输物品、销售产品一系列产业链机械化[12]。

从机械化种类角度,可以分为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2 类[12]。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不同层面上影响因素种类较多,人力方面农民购买力、人均收入、人均播种面积;社会方面集约化程度、农业产业结构;政策方面农机财政投入、农机补贴、农业财政政策等。量化农业机械化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总结前人文献,列举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数,如图1 所示。

图1 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数

2.2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影响研究

根据农业农村部初步统计,截至2019 年,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为69%,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84%、56%和61%,且由于农业机械化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率达到57.5%,而在发达国家该比率普遍达90%以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然有较大的空间[13]。

我国机械化水平从区域角度来说,与我国国情一致,呈现不平衡不完全的状态,有的区域处于起步阶段,而有的区域基本是从播种到销售机械化全覆盖。例如:2017 年,贵州地区机械化程度仅为29.83%。而黑龙江省2012 年就达到了88.99%,几乎是2017 年贵州机械化水平3 倍。这种不平衡一方面是地区经济、劳动力等社会性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形因素的限制与制约,平原地区机械操作便利度较强,而西南地带多山区,机械化的进入性和操控性受限制,对大面积机械化耕种产生负面影响。总体来说,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解放生产力、提升耕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长,祝华军等通过加权计算贡献率比值达到11.17%~20.79%,农民将原始农产材料加工成农产品有利于农民收入增收,这一系列产业链的机械优化,可增值1~2 倍[1]。

不同学者从定性和定量2 个方面研究农业机械化的积极作用。李春英提出农业机械化生产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14]。张为杰等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农业机械化与经济指标进行分析[15]。乔波基于二者影响分析,提出提高机械化推广的具体路径[16]。

总结前人文献,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促进作用不容置疑,与此同时机械化生产推广尤为重要,不少文献研究集中在提升农业机械化效率、机械化普及度、农业机械化应用广度、机械化运作程度这些实际运作问题。

3 结语

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本文未区分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二者概念,农业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转变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不同发展方式带动的农业经济的增长的路径不同,导致塑造的发展模式也存在差异。二是未考虑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系统二者的匹配协调问题。未来研究中可考虑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下建立农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可根据土地的不同类型评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与国外农业强国发展进行比对,以期寻找高效的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机械化文献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