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2021-11-08赵亚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味苦肾衰竭肾功能

赵亚南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 洛阳 471003)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肌酐、尿素氮等各种代谢产物或激素降解产物在体内积蓄,进而导致水钠潴留及电解质、酸碱紊乱,糖类、脂质、蛋白质和维生素代谢紊乱以及全身各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原则是保护残存肾单位、延缓肾衰竭进展[1]。尿毒清颗粒是中药制剂,可减缓肾功能恶化、促进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等代谢产物排泄[2]。本研究旨在探讨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65岁,平均(50.09±9.31)岁;病程1~4年,平均(2.51±0.76)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4~65岁,平均(49.86±9.43)岁;病程1~4年,平均(2.49±0.6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内科学》[3]中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脾肾气阴两虚证候,主症为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次症为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2)排除标准:合并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患者;严重心、肝功能不全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普通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控制在0.6 g/kg,热量控制在30~35 kcal/kg,食谱由科室主管医生安排,同时给予复方α-酮酸片(国药准字H20103286),4片/次,3次/d。治疗2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毒清颗粒(无糖型)(国药准字Z20073256)口服,每日7、12、18时各服5 g,21时服10 g,4次/d。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4]:于治疗2个月后,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评估疗效。评分方法: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次症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舌脉,“有”记1分,“无”记0分,共计40分。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减分率≥95%为治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减分率<95%为显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减分率<70%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减分率<3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肾功能指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060型)检测血SCr、血BUN,计算肌酐清除率(CCr),CCr=[(140-年龄)×体质量(kg)]/[0.818×SCr(μmol/L)],女性再乘以0.85。(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炎症介质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BUN、SCr均低于对照组,C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n BUN(mmol/L)SCr(μmol/L)CCr(ml/min)治疗前 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P治疗后 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P 20.47±5.16 20.51±5.20 0.034 0.973 16.54±4.72 13.28±4.06 3.312 0.001 201.82±90.17 202.41±89.73 0.029 0.977 152.61±70.74 121.76±58.51 2.125 0.037 20.08±4.21 20.10±4.09 0.022 0.983 23.11±4.16 27.16±3.92 4.481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时间 组别 n TNF-α(ng/L) CPR(mg/L) IL-6(ng/L)治疗前 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P治疗后 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P 24.42±5.19 24.50±5.21 0.069 0.945 18.60±4.85 15.59±4.32 2.931 0.004 10.23±2.76 10.43±2.85 0.319 0.751 8.04±1.25 5.87±1.08 8.308 0.000 67.48±19.40 68.45±20.08 0.220 0.827 47.45±13.46 40.54±13.41 2.300 0.024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指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缓慢进行性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残存肾单位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及肾小管高代谢状态在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进一步下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降低残存肾单位负荷是保护肾功能的关键环节[5]。

微炎症状态是指持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化状态,但机体无显性感染,炎症指标处于高水平,且CRP是微炎症状态的敏感和特异性标志物,也是慢性肾衰竭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BUN、SCr、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CCr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慢性肾衰竭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可以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进展。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属“虚劳、溺毒、关格”等范畴,湿热久留,化燥伤阴,终至脾肾气阴不足,可见神疲乏力;肾虚则腰膝酸软;肾不纳气,故动则气短;脾肾之阴虚,不能布津濡润肌肤与口唇,故口干唇燥;阴虚则内热,故有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尿毒清颗粒由大黄、茯苓、桑白皮、白芍、丹参、黄芪、制何首乌、白术、苦参、车前草组成,方中大黄味苦,性寒,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茯苓味甘、淡,性平,利窍去湿,导浊生津,补中健胃;桑白皮味甘、辛,性寒,治水肿;白芍味苦、酸,性微寒,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利小便,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丹参味苦,性微寒,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黄芪味甘,性微温,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制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白术味苦、甘,性温,燥湿利水,健脾益气;苦参味苦,性寒,逐水,除痈肿,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车前草味甘,性寒,利水通淋、清热解毒。诸药合用,起健脾利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之效[7~8]。现代药理学表明,大黄可以促进尿素、肌酐排泄,提高血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改善白-球蛋白比值,增加食欲及抗炎作用;黄芪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红细胞活性,保护肾功能;茯苓具有增强免疫力、利尿、抑制炎症的作用;制何首乌可以调节血脂代谢,增强免疫力,消炎抗菌,清除氧自由基。

综上所述,慢性肾衰竭患者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进展,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味苦肾衰竭肾功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雪莲花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膳食营养护理与要点分析
肾衰竭血透能活多久
桃仁大黄熏洗治痔疮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