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超声及介入性超声在卵巢癌腹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08邓俊杰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0期
关键词:腹膜卵巢癌准确率

谭 龙,邓俊杰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0)

发生于卵巢的恶性肿瘤疾病,即为卵巢癌。相对与其它恶性肿瘤,该病病程相对较短,且具有发现时间晚以及致死率相对较高等特性。受巨大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女性群体妇科恶性肿瘤患病风险,社会各界对女性群体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在我国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该病占据第3 位,且疾病早期缺少症状或症状不特异,增加了疾病早期确诊困难度,多数患者就诊时均处于疾病晚期,疗效、预后不佳,是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重大疾患[1]。卵巢癌易于转移与复发,主要通过直接蔓延与腹腔种植途径转移,而确定患者是否转移对于临床术前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就目前而言,影像学检查是针对该病术前分期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寻求一种最优质的、最准确的检查方式,本文就常规超声以及介入性超声的应用展开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妇科收入的30例疑似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为研究目标展开分析。患者年龄最大、最小者分别为64 岁、30 岁,平均(47.05±17.01)岁。入组患者均因不同程度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就诊,并伴随进行性消瘦等表现,体检可见附件包块者9 例,触及下腹部包块者3 例,胸痛、胸闷者2 例;经由临床展开腹腔镜诊断检查,初步定为疑似卵巢癌。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目的、内容且表示自愿参与者;②相关结果显示无心、肝等器官功能障碍疾病者;③认知、精神无异常,可良好沟通交流者。

排除标准:①配合度不佳、依从性较差者;②合并认知、精神障碍等情况。

1.2 方法

为患者展开相关检查,常规超声检查方式如下:①经腹部超声检查:指导患者于检查前保持膀胱充盈;检查时取平卧位,调整好探头频率,展开腹部扫查,扫查位置以子宫附件区、盆腔腹膜表面、大网膜为主,注意观察相关部位有无结节、增厚以及腹水等情况,并记录详细情况;②经阴道超声检查:检查前嘱咐患者保持膀胱排空,更换阴式探头并合理调整探头频率展开探查,检查内容同经腹部检查一致。③介入性超声检查方式如下:穿刺前需确保患者已进行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心电图等检查,检查合格且并无穿刺禁忌症;于穿刺前,基于超声引导观察受检者腹膜增厚位置以及相关形态等情况,并明确穿刺路径;选择超声诊断仪配套穿刺导向器,取18G 穿刺活检针行常规消毒并装入活检枪,以腹膜增厚情况较为严重的安全位置为穿刺点并做好标记,针对合并腹水者需注射相关止血药,局部消毒后,注射浓度2%利多卡因行局麻,借助超声引导,指导患者短暂屏住呼吸,之后触发活检枪展开活检取样,将活检组织放置于无菌滤纸上并保存于10%福尔马林液瓶中,之后送至病检中心展开相关检查。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经常规超声检查、介入性超声检查以及常规超声与介入性超声联合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相关检查方式各自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处理软件选用SPSS20.0,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2、率(%)进行检验、表示,P<0.05 表明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0 例患者中有27 例卵巢癌腹膜转移,对比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常规超声与介入性超声联合检查各项指标水平均相对高于常规超声检查、介入性超声检查指标水平,指标对比差异均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常规超声检查、介入性超声检查与联合检查各自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对比

3 讨论

在卵巢癌治疗中,临床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并辅以化疗,具体治疗方案则需根据患者病情分期以及是否存在转移等情况而定,以实现最佳疗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2-3]。而实现此目的前提需基于疾病正确诊断之上,由此可见,选择一种有效且准确的诊断方式的重要性。卵巢表面脱落的癌细胞伴随腹水流动,在局部沉积并发生种植转移,腹腔积液流通与积蓄处则是种植转移的高发位置,其中主要包括肝肾间隙、膀胱旁隐窝以及直肠子宫陷窝等。转移位置复杂且多样化,加之转移灶形态、大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卵巢癌腹膜转移灶的检出难度。过往,针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灶的检出主要借助开腹手术或腹腔镜进行探查,以上两种方式均属有创检查,增加了患者机体损伤,针对膈下表面、肝肾窝等位置的微小病变评估效果不理想,且大量临床实践经验提示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一致性不佳,有漏检、误检的风险,应用价值十分有限[4-5]。

近些年,影像学检查获得长足发展,借助客观清晰的影像学资料准确帮助卵巢癌临床分期,在优化手术方案以及降低分期不足风险方面显示出良好优势。在卵巢癌影像学筛查手段中,超声检查是其首选检查方式,其中以常规超声检查、介入性超声检查较为常见,前者可全面探查受检查腹膜情况、肝脏表面以及脾周围组织等,诊断效率较高,且快速、经济,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易因患者肠气、膀胱充盈情况而出现误诊或影响检查成像清晰度等问题,其对于腹壁较厚的肥胖者检查结果亦有影响;有研究指出,超声检查针对直径>3cm的转移灶漏诊风险较小,而直径<3cm 的转移灶能否检出则受到病灶位置以及有无腹水等情况影响,超声可确切检出肝脾表面等临近前腹壁位置处直径约1cm 左右的转移病灶,而对处在肝盲区、肠系膜等位置处的转移灶,即使无腹水,针对直径为3cm 的病灶,超声检查也有较大可能的漏诊风险;此外,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受到超声探头选择影响,相对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探头频率相对较高,可免受膀胱充盈情况等影响,其更接近盆腔内组织结构的优势有助于直径为0.5cm 左右微小病灶以及腹膜增厚等情况的显示,针对一些经腹部检查未能发现或疑似的转移灶可换成经阴道检查以提升其检查准确度[6-7]。而后者虽可直接接触卵巢位置,具有病灶检查成像清晰度较好、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势,但相对于前者,其不足之处在于扫描范围较为狭小,有一定限制。因此,针对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诊断中,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检查方式,或展开联合检查,取长补短,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8]。本次结果显示,联合检查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介入性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联合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可行性、合理性。

综上,在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诊断手段中,常规超声联合介入性超声是一种诊断准确率更佳的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腹膜卵巢癌准确率
基于Oncomine数据库研究PDE4D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血根碱的调控作用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