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训练伤官兵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2021-11-08潘晓蒙林艺惠孙然然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伤情体位官兵

郁 奕,潘晓蒙,林艺惠,陈 静,孙然然

(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及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者脏器的创伤,伤情比较严重、复杂;官兵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容易导致多发伤,临床称为多发训练伤[1]。官兵受伤后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睡眠质量变差,进而发生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容易惊醒、醒后无法入睡等,不利于其康复。因此,临床应对多发训练伤官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其伤口、体力的恢复[2-3]。在实际临床康复过程中,官兵多由于伤情、治疗等原因影响睡眠质量,掌握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康复。本文通过对85 例多发训练伤官兵进行观察,明确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全文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共有85 例官兵参与本次研究,且取自于2020年1月-12月各基层单位的多发训练伤官兵,年龄范围19-43 岁、年龄平均值(30.14±2.58)岁,军龄范围1-17年、军龄平均值(9.26±1.07)年,入院时间范围2-7d、入院时间平均值(4.53±0.46)d。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多发训练伤;②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受伤前即存在睡眠障碍;②重度颅脑损伤昏迷;③心、肝、肾、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④神志不清,无法配合研究。

1.2 方法

对所有官兵进行睡眠质量评分、填写《睡眠影响因素调查表》。睡眠质量评分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应用情况及日间功能7 个成分19 个项目进行评价,按照很好、较好、较差、很差分别计0、1、2、3 分,各个成分得分的总分即为PSQI 评分,范围为0-21 分,评分≤7分时提示睡眠质量较好,评价>7 分时提示睡眠质量差,发生睡眠障碍。《睡眠影响因素调查表》由专人负责发放,本次研究共发放85 份,收回85 份,有效率为100%。调查时由调查者讲解调查的方法,并通过口述的方式代替患者填写,调查完毕后当场回收调查表。

1.3 观察指标

根据PSQI 评分不同,将所有官兵分为2 组,睡眠正常组和睡眠障碍组,对两组的《睡眠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分析,对比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评分)≥16 分、疼痛(VAS 评分)≥4 分、皮肤瘙痒、咳嗽和咳痰、医护人员夜间治疗、药物持续输注、卧硬板床、被动体位、抑郁评分(SDS 评分)≥50 分、病房噪音≥50db。ISS 评分满分75 分,≤16 分为轻伤、17-25 分为重伤、>25 分为严重伤,分数越高伤情越重。VAS 评分满分10分,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分数越高疼痛越重。SDS 评分满分为100 分,>50 分提示抑郁,分数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 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使用"均值±标准差"表达,运用t值检验;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表达,运用卡方值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并应用比数比(OR)、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显示为P<0.05 时,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发伤官兵睡眠质量评分

85 例官兵PSQI 评分为(9.96±0.99)分,其中评分≤7 分36 例、占比42.35%,>7 分49 例、占比57.65%,提示多发训练伤官兵的睡眠质量障碍发生率比较高。

2.2 两组官兵睡眠影响因素的比较

睡眠障碍组ISS 评分≥16 分、VAS 评分≥4 分、皮肤瘙痒、咳嗽和咳痰、医护人员夜间治疗、药物持续输注、被动体位、卧硬板床、SDS 评分≥50 分、病房噪音≥50db 发生率高于睡眠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官兵睡眠影响因素[n(%)]

2.3 睡眠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S 评分≥16 分、VAS 评分≥4分、皮肤瘙痒、咳嗽和咳痰、医护人员夜间治疗、药物持续输注、被动体位、卧硬板床、SDS 评分≥50 分、病房噪音≥50db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如表2:

表2 睡眠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多发伤是临床比较严重的外伤,主要由于同一致伤因子作用引起,受伤后伤者身体具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脏器创伤,其中至少有一处可能危及生命[4]。各基层单位官兵由于进行军事训练容易导致出现多发伤,临床称为多发训练伤,由于伤情复杂、严重,且变化非常快,容易对官兵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官兵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引起睡眠障碍,使官兵无法恢复充足的体力、保持良好的形态面对伤情,进而不利于其恢复。明确多发训练伤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可指导临床制定护理措施,以提高官兵的睡眠质量,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5]。

本次研究显示,85 例官兵PSQI 评分为(9.96±0.99)分,其中评分≤7 分占42.35%,>7 分占57.65%,提示多发训练伤官兵的睡眠质量障碍发生率比较高,临床应引起重视。在对多发训练伤冠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ISS 评分≥16 分、VAS 评分≥4 分、皮肤瘙痒、咳嗽和咳痰、医护人员夜间治疗、药物持续输注、被动体位、卧硬板床、SDS 评分≥50 分、病房噪音≥50db 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其原因主要是,ISS 评分≥16 分时提示患者伤情比较重,全身不适比较明显,对其睡眠质量影响比较大。而VAS 评分≥4 分则属于中度以上疼痛,疼痛是影响多发训练伤官兵睡眠质量的首要原因,疼痛发生时,官兵体内可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引起体温上升,使眼动睡眠消失,造成睡眠障碍的发生。皮肤瘙痒、咳嗽和咳痰等症状在夜间安静时可表现更为明显,官兵反复抓挠或者频繁的咳嗽能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时间,使患者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6]。由于伤情本身导致的睡眠障碍可防、可控,临床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疼痛、瘙痒等症状,提高舒适度,以提升睡眠质量。在医疗行为中,医护人员的夜间治疗、药物持续输注、被动体位均能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临床应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尽量将治疗、护理操作安排在日间进行,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打扰[7];此外,还应帮助官兵处于舒适的体位,降低因体位不适引起的睡眠障碍。官兵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原因,SDS评分≥50 分提示抑郁情绪较重,思想负担较重,医护人员应积极了解引起官兵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疏导[8]。病房噪音过大也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应改善官兵的住院环境,保持病区的安静、舒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保证官兵充分的休息时间。

综上所述,多发训练伤官兵发生睡眠障碍的几率比较高,掌握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帮助官兵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加快其恢复。

猜你喜欢

伤情体位官兵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短信
小山余梦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贤成矿业公司的四大“伤情”细察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