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2021-11-07钟静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

钟静

摘  要: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关乎高校、社会乃至国家的和谐稳定。大数据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面临新技术带来的诸多挑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话语权、教育阵地受到冲击。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从强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载体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067-03

大数据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它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资产,能基于海量化、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特征,借助区别于传统的处理模式,增強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1]。在高校,大学生接触到数据体量庞大、种类繁多、传播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多元文化信息,其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易产生冲击,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首要内容。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当代大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信仰的变化以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流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成人们思维方式和日常学习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浏览、收集网络信息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国内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等不断冲击着现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重塑着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高校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斗争的主要对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时刻紧绷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密切关注、多管齐下,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掌握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并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免疫力,不断筑牢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防护体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筑牢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传播的海量性削弱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类型日益复杂化、结构日益多样化,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每个人都有“麦克风”,人们不仅可以生产、传播信息,同时也可以构建和缔造社会关系网。信息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在带给人们便捷和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各种风险。特别是随着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加剧,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在网络空间相互激荡,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大学生思维活跃,受教育程度高,爱追随新鲜事物,但此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价值体系还未完全形成,是非意识未完全成熟,西方发达国家借助技术优势,精准掌握我国少数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大肆散布西方的价值观念、错误思潮等,分散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引发部分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很容易被误导,导致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的错误。

(二)数据传播的高速性消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传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传播方式和教育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理论灌输,牢牢把握着意识形态话语权,从某种程度上有效阻止了不利信息的传播,极大地保障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呈爆炸式、裂变式增长,传统的信息传播和教育方式被颠覆,为了保证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信息发布的流程随之简化,催生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在互联网上光速传播。当新媒体产生后,每个人都能成为数据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信息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充分考证就已经广泛传播,尤其是当社会上发生一些热点事件时,网民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网络舆情扩散和变化的速度十分迅速,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还会发布一些不实言论,通过网络迅速散布给高校大学生,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被网络信息的大潮淹没,弱化了部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力和鉴别力,大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引领力。

(三)数据传播的多元化冲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阵地

课堂教学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一方面受制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信息化的强烈冲击。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自由,有较强的叛逆和批判精神,他们对各类事务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不再一味地接受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得难以掌握。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教授的内容比较固定,虽然能够保证教育内容的方向性和理论性,但有时会出现缺乏趣味性、时代性和时效性的现象。尽管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在积极地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以期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高效性,但面对大数据传播的优势,尤其是当出现一些突发的舆情事件时,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课堂教学这一阵地所发挥的引导作用非常有限。

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现实路径

(一)重视价值观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社会思想意识纷繁复杂、主流价值观念受到侵蚀、西方文化强势渗透的形势,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务就更为艰巨。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对多元多变、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在大学生中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越要认准方向、站稳脚跟,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引导和行为坐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八个统一”的要求,改进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根植于大学生内心的精神动力、规范言行的道德准则,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要提高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充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加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设计,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广泛收集教育素材,精选教育内容,通过视频、动画、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质量,保证教育效果。同时,了解大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所存在的疑惑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补充。另一方面,面对大数据时代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高校应当把提高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能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不良思想侵蚀,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关注学生经常浏览关注的网站及相关平台,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积极进行引导或纠正。

(二)优化全媒体环境,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3]。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处的环境实际上是一个全媒体的环境,高校在加强课堂教学、讲座论坛管理,巩固学校校报、广播台、电视台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同时,还应当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整合校园各类媒体资源,最大限度地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掌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做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努力构建校园新媒体矩阵平台。高校应加强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建设,扩大官方媒体平台影响力和引领力的同时,要鼓励学校各部门、院系建立有特色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让学校的官方媒体平台与各层各类子媒体平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推动各类宣传力量向网上聚集、在网上发声,不断放大正能量,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声。当有网络舆情出现时,可通过新媒体矩阵平台快速响应、主动发声,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其次,要强化“点、线、面、体”立体传播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方位、多角度传播,增强影响力和辐射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网上舆论生态,要逐渐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隔阂,实现互动融通、功能互补,结合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深度性和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实现校园媒体之间、媒体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拓展师生参与和互动渠道,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实效。最后,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大数据时代,人们對信息的关注都会在网络空间留下痕迹,而一些网络平台会根据人们的兴趣来推送相关信息,这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也是一项大的挑战。高校要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借助大数据和网络媒体对学生的网络言行进行适时的分析和引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相关媒体出现的频次,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监管。

(三)创新教育方式,筑牢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阵地

大数据时代要有大数据思维,要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使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更加贴近学生。教育者在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方位,保证教育的思想性,体现教育的时代性,确保教育的主体性[4]。课堂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极其丰富,传统的单向性、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不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要继续发挥课堂教学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大数据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构建网络数字化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大数据的海量数据优势,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宣传海报、数据图表、纪录片、微视频……都可以恰当地引入到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极大地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其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乐于接受的形式是哪些,分析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紧跟时代脉搏,追踪热点话题,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时通过课堂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学生舆论,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提升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筑牢教育主阵地。最后,可加强实践教学,不断巩固教育实效。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社会和生活实践。在加强意识形态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课堂中更深层次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发形成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同时,可以开设大数据知识技术的相关培训,帮助大学生学会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中的重要作用[5]。

参考文献:

[1] 张瑞敏.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3):68-84.

[2] 郑洁,王婧.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 人民日报,2019-01-26.

[4] 阳作林,张艳艳.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8):83-85.

[5] 刘湘玉.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地方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19(20):41-42.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大数据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