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综合性干预

2021-11-04纪学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校园欺凌小学生

纪学杰

摘要:采用表达性艺术疗法和认知行为技术,对一例发生在校园内的小学生躯体类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干预,旨在探索一种短程且有效的处理校园欺凌的方法。结果表明,针对小学生的欺凌行为不能采用简单的批评、惩罚方法,要以关爱为前提,通过辅导重建其认知,指导其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如此才能有效预防或者干预校园欺凌。

关键词:小学生;校园欺凌;表达性艺术疗法;认知行为技术;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0-0061-03

一、案例概况

同一班级的两个男生,A性格外向,读书多,话多,常常插话,爱评价别人,身材瘦小;B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辞,体格健壮。两人关系还不错,平时也没有跟其他同学吵架的现象。B的父母于2020年3月离婚,B跟父亲生活,父亲跟母亲及姥姥间矛盾很大,常常在B面前咒骂妈妈和姥姥,而且有一次在校门口起冲突。这件事之后B的情绪特别糟糕,易怒,睡眠不好,注意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

2020年4月的一天,体育课上,B因为拍球动作不认真被老师批评了,A开了一句玩笑:“你啊,又把魂落家里了。”B很生气,课后打了A,A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严肃批评了B,但没有告诉B的家长。放学后B拦着A又把他骂了一通,并且威胁说:“如果你再告诉老师,我就会用拳头跟你说话,打到你老实为止。”对此,A没敢告诉老师。

此后B经常无缘无故把A拉到没人的地方打一顿。A的妈妈发现A身上有伤,并且晚上经常做噩梦,白天不敢上学,于是找到学校。班主任把B的父亲叫到学校,B的父亲把B打了一顿。几天后,B再次打了A,并且威胁A不许告诉父母,否则打得更狠。此后一年,B经常打A,A也多次告诉父母,父母也联系学校进行处理,但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到后来,几乎每天B都要利用上体育课、上厕所、站队的时间威胁A,虽然动手打的次数少了,但语言威胁的次数多了。

二、问题评估和原因分析

(一)问题评估

这是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双方家长在干预的过程中对此认识不够,将其当成一般的人际冲突来处理,孩子的认知没有被纠正过来,家长和老师对问题的理解有偏差,致使欺凌行为一直存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此案例中,B对A采用蓄意和恶意(打、骂、威胁)的手段实施欺负,造成A出现做噩梦、不敢上学、害怕、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 B在批评教育下仍不收敛,继续反复实施。因此,这是典型的躯体和语言欺凌事件,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且给A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属于严重的校园欺凌行为。

(二)原因分析

B为什么会对A实施欺凌,并在老师和家长的反复批评教育下不停手?首先,B的父母出现了婚姻变故,父亲对母亲的辱骂使B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否定、愤怒情绪;其次,在耳濡目染下,B习得了父亲的行为模式(打骂)去处理情绪,表达不满;再次,面对来自老师和家長的批评,他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受责罚后的愤怒,这使他产生了更多的报复行为。

A身体较弱,无能力反抗,虽然老师和家长多次出面解决问题,但是并没有让B的欺凌行为减少,反而使B的欺凌形式更加多样。这使A的恐惧情绪加剧,导致做噩梦、害怕上学、找理由逃学等回避行为。

三、干预过程

第一,学校成立了由预防校园欺凌领导小组和心理教师组成的工作团队,对A和B进行系统干预。

首先,重点对B进行“校园欺凌”的性质、危害及后果警示教育。让B单独观看了心理教师录制的视频《小心那颗地雷——中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提高了他对校园欺凌的认识。然后,学校工作小组成员跟B进行了严肃的谈话,告知他学校接下来会采取的惩戒措施:停课一天,学习校园欺凌相关知识,并写出感受,不少于300字;当面向A及其父母道歉,并保证不再实施任何欺凌行为。如果不收敛,还会受到更严格的处罚。

其次,心理教师对A和B同时进行心理辅导。主要通过绘画技术和心理剧技术,让他们学习识别和表达情绪及人际交往的方法。采用绘画技术主要是为了打破两位学生间的敌对状态。在咨询室里,我们三人同坐一桌,心理教师拿出一张白纸说:“现在请你们两个分别在这张纸上画出对方的头像,注意这不是美术作品,所以无所谓好坏、美丑。唯一的要求是,当你在画对方的头像时,请想象你们之间发生冲突的那一刻。”当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后,他们两个人都愣住了。

“老师,怎么画啊?”思考了一会儿后,他们都为难地问我。

“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当时如果你是他,冲突发生时的心情是什么?”心理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使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内观对方。思考了几分钟后,他们分别在白纸的一边画下了对方的头像(如图1、图2)。通过交谈发现,被欺凌的A总感觉B“是混乱的,不知道他的脑袋里在想什么,一定是乱七八糟的”。而实施欺凌的B总感觉A“一定很惊恐,张大嘴巴不敢反抗,脑袋里一团糟”。心理教师通过引导,让他们发现在冲突的过程中对方的感受可能会是什么,然后再让双方分别说一说冲突过程中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交流,他们表示能够理解对方当时的感受,这为后面的辅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绘画交流,双方紧张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在此基础上,我采用心理剧中的雕塑技术(所有人物都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用心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心理变化)继续辅导。我们商量重建三个情境,一是B突然从背后踹A的后背,二是B用双手推A的前胸,三是在全班学生面前A倒在地上。雕塑技术强调每个角色都沉浸在当前的情境中体验,咨询中心理教师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让A和B在每个情境里分别体验两个角色。每个角色雕塑的时间是5分钟。在第二个情境的角色互换后,B哭了,他说,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哭过了。B诚恳地对心理教师说:“老师,我错了,真的对不起A,我从没有想过他会那么害怕。”

到这里,心理辅导任务基本完成。接下来,我们了解了A和B的家庭背景,以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对方行为产生的原因。当A了解到B的父母离异,爸爸常常打骂他,爸爸和姥姥常常在校门口吵架等后,充满同情地对我说:“老师,我没想到B这么可怜,当时他一定很害怕,很惊恐。”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校园欺凌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我是小学生
高中生涯测评系统在生涯个案辅导中的运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