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小学科学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

2021-11-04单洁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7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科学态度环保意识

单洁丽

【摘要】立德树人处于教育中的优先地位,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需要,是中小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內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德育在课堂上的实施者,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科学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爱国教育;科学态度;良好习惯;环保意识

2012年,立德树人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被提出,这说明了德育在教育中的优先地位,育人是教育的本质。“立德”一词首先出现在《左传》,且立德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首,可见德育的优先地位。“树人”在《管子》一书中如是说,“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就是指塑造人、改变人和发展人,综上所述,立德树人实质上就是品德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相互结合,在中小学教育中最直接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老师都要有立德树人的责任,科学老师也不例外,教师可结合学科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方法途径帮助学生建立符合现代道德标准的三观,完成立德树人中“树人”的过程。

一、小学科学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

(一)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需要

立德树人,新时代中小学的根本任务,这一举措高瞻远瞩,与新时代中小学教育形势有着密切关系。从国际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各国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形势多变,交流频繁,这给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特别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很多消极的因素也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良影响。这表明我国中小学教育在“培养什么人”方面存在偏差,所以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急需加强。新时代提出当今我国中小学教育要重新定位“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要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在中小学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这也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需要。

(二)中小学生成长的需要

中小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中小学是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学生得到正确教育的引导,奠定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有高尚品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从小立志将来投身于祖国的建设。近两年,面对全球新冠疫情,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人,他们有担当,讲奉献,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在抗疫的第一线,一些医务工作者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国家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的就是培养这种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具有爱国信念的人才。但是当今社会上一些金钱至上,贪图享乐,想不劳而获等不良人生价值观对中学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因此,新时代国家提出中小学教育着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很切合当今中小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说明德育在我国教育的优先及重要地位,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所有教育的首位,这是因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德育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从他们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能力实际出发,分层施教,分类施教,还要讲究实效。德育还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改进德育的方式和内容。新时代的德育不应该只出现在道法课或者主题班会课中,它可以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与各科都存在联系,而科学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况且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让德育不只是思想上的灌输,更是亲身的实践,同时也实现了科学素养和德育的共同发展。

二、在小学科学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

(一)抓住契机,渗透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小学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未成年人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行、学识能力的综合素质中,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最起码的是具备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品质。我国历史悠久,在科学领域中含有很多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编排了许多德育方面的素材,只要老师善于发掘,融入学科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对小学生就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二年级“磁铁”单元教学中,课本中指南针和它的发展史内容比较简单,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浅显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位于世界前列,指南针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对世界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南针从战国时期起就运用在航海了。学生通过这些了解,自豪感油然而生,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在他们的心底埋下了。又如在三年级《太阳、地球和月球》第三单元中,我们可以借这一契机在单元结束的时候把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编辑成小视频,并重点介绍刚刚成功发射的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通过微视频,孩子们深刻地了解到我国航天事业像火箭一样飞速发展,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二)聚焦课堂,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大约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积极向上的求知态度、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小学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阵地,通过结合科学兴趣、科学活动和科学实验来培养科学态度,落实立德树人。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科学课就是培养学生积极求知,主动探究的主阵地。例如,在二年级“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一课中,教师先出示一辆塑料的小车,然后让学生想办法让小车运动起来,接着再拿出一块磁铁,要求学生利用磁铁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下转第23版)(上接第18版)让它运动起来,这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只有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才能最终走向成功。科学课上很多活动和实验都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例如,在“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中,学生参与到整个养蚕活动,从观察蚕卵开始,摘桑叶喂养幼虫、结蛹、破蛹成蛾、蚕蛾交配,两个月后举行养蚕成果展示会,学生满怀自豪地分享养蚕心得。科学的实验和活动非常多,很多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成员间只有相互合作交流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实验活动,在实验操作时,成员按要求和步骤,一丝不苟,认真操作,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通过活动和实验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

(三)以身作则,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关注的重点也是老师,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很多基本习惯品质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在学习、实验探究等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逐渐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例如,在科学课中对动植物进行研究,首先教师组织好学生,要强调研究材料的来源,让学生在校园中对自然飘落在花朵和树叶进行收集,切勿采摘植物,这样既达到了收集研究材料的目标,也没有破坏花草树木。在实验活动中,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例如轻拿轻放实验用品,实验后,把实验用品放回原位,清理实验桌面,并按垃圾分类把垃圾放好。课堂上及时表扬遵守纪律规则的同学,树立榜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联系实际,形成环保意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一方面享受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而遭受自然环境的惩罚。维护生态平衡永远是人类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我国政府对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环保意识的形成也是立德树人中“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生命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两大内容中含有大量环保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学内容,将保护生态环境巧妙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环保教育在科学课上无声渗入,从小建立和强化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地球——水的星球”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视频对学生进行拓展:地球上丰富的液态水为人类带来什么好处?水污染下的地球面临着什么危机?缺水地区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通过微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水污染给我们带来的灾害,再让学生讨论:造成水污染在原因是什么?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自然污染,我们人类在工业、农业等等方面已经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对自然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输入环境教育,潜移默化,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一颗环保的種子。

三、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伟大的育人工程,这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它需要广大教师持之以恒地去落实。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关素材,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立德树人渗透于小学科学课堂中,笔者总结可以通过抓住契机,渗透爱国教育;聚焦课堂,培养科学态度;以身作则,养成良好习惯;联系实际,形成环保意识这四个途径去落实立德树人,使学生拥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服务社会的本领,最终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邓跃茂.立德树人:成就最好的学生和老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0,1.

[2] 吴丹红.浅谈基于立德树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实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2.

[3] 陈艺梅.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智力,2021(02):135-136.

(责任编辑:梁万燕)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科学态度环保意识
涵育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学科育人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