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疗法对提高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

2021-11-04李凌云孙爱华

现代园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园艺疗法

李凌云,孙爱华,李 洁

(1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2 苏州星火园艺科技开发中心 215031)

1 研究背景

园艺疗法的英文翻译为Horticultural Therapy,其将医学、心理学和植物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新兴交叉的学科,以植物为依据,借助观察和种植等活动手段,舒缓了人们的压力、调节身心状态、建立良好关系等[1]。园艺疗法1699 年起源于英国,目前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作为疾病预防及辅助治疗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国内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人们身心疾病的治疗[2-3]。在相关的园艺疗法干预研究中发现[4],青少年的不良情绪使用园艺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引导青少年树立自信、勇敢、乐观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并改善人际关系。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和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 年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积极构建育人、资助相结合的体系,将扶志、扶智和扶困融合在一起,创建四位一体的新型资助模式,使学生自助、学校奖助、国家资助和社会捐助实现完美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在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让所有的贫困人口子女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够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已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中约有1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或其他心理问题[5]。研究者在多年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心理问题上更增添了不同程度的角色认同困难、人际交往回避、经济压力大、自卑胆小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往往会进一步导致他们人际交往困难、学业成绩差、综合能力不足等问题[6]。因此,在全国脱贫攻坚和资助育人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综合素养,使其养成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成为本实验重点研究的问题

20 世纪30 年代,积极心理学诞生了,其认为所有人都渴望自我实现,深入挖掘人类的潜在魅力,使其能够实现健康、乐观、向上发展。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中,将人类积极的情感、思维模式和心理特质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上,不断提高人们主观幸福感及自我调适、应对挫折能力,从根源上降低人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促进人们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充分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园艺疗法为媒介和手段,探索创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

选取江苏某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160 名,学生均自愿参加实验研究,其中男生80人、女生80 人,均无身心疾病,无长期服药史。

2.2 研究工具

选用孟万金和官群编制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作为前测、后测工具,对调查对象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研究[8]。该量表由62 个5 级评分题项组成,分为智慧与知识、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和合作、自我管理与谦虚、灵性与超越等六大维度和创造力、好奇心等20 个积极心理品质。总量表和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均在0.65 以上。

本研究采用的干预内容为园艺疗法课程[9],研究者围绕园艺疗法的主旨内涵设计了连续7 次的干预方案,分别为绿植种植、鲜花插花、干花工艺品制作、蔬菜种植、蔬菜采摘等专题;在园艺疗法的理念下,每次活动包括80min 的实践和40min 的活动讨论和分享。在不影响研究对象学业课程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干预。活动1 次/周,历时7 周(详见表1)。

表1 园艺疗法干预内容

2.3 实验设计

分别随机抽取男生40 人、女生40 人,作为实验组,其余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男女各为80 人。实施实验前测和后测。

对实验组每次活动前,研究者统一宣读指导语,要求研究对象注重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身体感受、情绪状态和内心体验。每次活动后,请实验组同学提交一篇自我体验日记,研究者将所有日记汇总后发给每位实验组同学,请他们在阅读大家的日记后再次反馈自己的心得体验。对照组同学则什么都不做。

2.4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0.0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活动参与率统计

前测共160 名同学参加,有效数据100%;统计实验组80 名被试中参加满6 次以上活动的学生为74名,参与率为92.5%;对照组亦有2 名同学未参与后测。故实验组后测学生为74 名,有效数据为98.6%;对照组后测学生为78 名,有效数据为97.4%。

3.2 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正直与勇气、正义和合作、自我管理与谦虚3 个维度上,前后测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在智慧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和合作3 个维度上,与实验组存在显著差异。

表2 园艺疗法对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效果

4 讨论

4.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适当干预得以提升

本研究表明,通过系列干预课程的学习,实验组同学在六大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智慧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和合作、自我管理与谦虚等四大维度上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正直与勇气、正义和合作两大品质的提升尤其明显。该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以通过恰当、适合的干预方式取得良好的提升效果。

4.2 园艺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理教育方法

该研究所采用的园艺疗法教程为自编教程,内容包含绿植种植、鲜花插花、蔬菜种植与采摘等多个专题,共21 个课时。课程围绕美学欣赏、自尊自爱、沟通合作、劳动教育、尊重生命等方面展开,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系统全面地进行教育引导,达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说明自编园艺疗法干预活动对提升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安全有效。园艺疗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至普通人群或其他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教育。

4.3 不同因素对干预结果的可能影响

本研究发现,在人性与爱、灵性与超越这两大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均无显著改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两大维度与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基本价值观等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有关。而本研究的对象为18~21 周岁的青少年,性格特点已基本稳定,加之干预课程时间相对较短,故未显示出显著变化;也许通过更长时间的课程干预,此部分特点才可能发生变化。另外,本研究实验组共80 名学生,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取样较单一,也许通过增加样本量和丰富采样类别,可得出更显著的干预效果。

5 结语

园艺疗法可显著提升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并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创新课程形式,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进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园艺疗法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园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