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三甲医院2019年20 246例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1-11-04张少辉孙文文郏建臣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20期
关键词:抢救室洛阳市急诊科

张少辉,孙文文,郏建臣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1.急诊科;2.精神心理门诊,河南 洛阳 471100)

国内的急诊科成立于1983年,至今已经30多年的时间,急诊医学在我国内发展很快[1]。急诊科是一家医院内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随着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急诊科承担任务的复杂性随之变化,国内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慢性退行性疾病率的增加[2],统计一段时间内急诊科患者的资料并对其分析,并提出针对结果的政策,完善医院的预检分检工作,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及增加医护岗位提供必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洛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门诊20 246例患者以及分诊至急诊抢救室所诊治的2 2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1.2纳入标准 (1)年龄大于或等于14岁;(2)急诊就诊患者,根据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进行分诊,其中Ⅰ、Ⅱ级,以及部分Ⅲ级患者进入抢救室进行抢救者。

1.1.3排除标准 信息严重缺失者。

1.2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设计急诊患者信息调查表,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主要诊断、急诊就诊时间、入抢时间、出抢时间,转归等信息。季节划分:12、1、2月份为冬季,3、4、5月份为冬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研究,信息来自于急诊科信息登记系统。

2 结 果

2.1年龄、性别情况 20 246例患者中男10 048例,女10 198例,男女比例为1.014∶1.000;年龄14~101岁,平均(44.32±19.67)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4.37±19.63)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4.04±20.08)岁。

2.2日急诊时段分布 24 h内每2小时分为1个时段,急诊抢救室内的患者就诊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以每天午后急诊抢救室患者开始增多,18:00-24:00时间段就诊患者达到每天的高峰。见图1。

图1 日接诊时段分布

2.3季节分布 急诊抢救室患者以冬季患者较多,急诊就诊患者季节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布特点,其中冬季入抢救室患者5 576例次(27.54%),春季入抢救室患者共4 595例次(22.7%),夏季入抢救室患者共4 791例次(23.66%),秋季入抢救室患者共5 274例次(26.10%)。

2.4排前5名疾病谱及性别分布 急诊抢救室急危重症患者疾病谱例数前5名分别为神经系统(714例)、心血管系统(676例)、呼吸系统(332例)、创伤性疾病(280例)、消化系统(245例)。疾病谱排前5名患者男性均多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疾病谱排前5名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2,P<0.05);神经系统患者平均年龄与心血管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谱排前5名患者最常见于老年组,长寿组患者中以女性患者居多,其余年龄组均以男性居多;各年龄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95,P<0.05)。见表3。

表2 排前5名疾病谱及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表3 排前5名疾病谱患者各年龄组性别分布[n(%)]

3 讨 论

近年来,因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慢性退行性疾病率的增加、非急诊患者急诊就诊等因素,急诊就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伴随着的是急危重症患者也逐年增加。国外文献报道,2005-2011年新加坡急诊科就诊量平均每年增加6.8%[3]。澳大利亚从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急诊科就诊量增加了12.6%,而人口仅增加了7.3%[4]。急诊就诊量的增加,造成很多如急诊就诊患者满意度不高、急诊滞留时间延长[5]、急诊抢救室死亡率增加等问题,所以,分析一家医院1年内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就诊患者年龄14~101岁,平均(44.32±19.67)岁,女性略多于男性,与张雅芝[6]研究结果相似,可能与女性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社会角色,体内的内分泌激素周期性变动,情绪、睡眠波动较大,更容易产生不适主诉。

冬季为急诊科就诊患者数最高季节。河南省洛阳市某三甲医院急诊患者月平均1 687例,就诊月份以12、1月份为相对高峰期,分别为1 904例次(9.40%)、1 923(9.49%),12、1月份急诊患者占全年总例次的18.9%。冬季急诊患者5 576例次(27.54%)。季节分布特点为冬季最多,春季最少,逐季增多。与姚琳等[7]研究结果相似。主要原因为本地区总体属于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GUIRGUIS-BLAKE[8]研究表明,北方采暖季节室内外温差大,更容易出现血管收缩加强,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大,进而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随血压升高而上升。冬季寒冷,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增加,户外运动减少,摄入与代谢比例失调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河南省洛阳市某三甲医院春季急诊患者就诊量减少,主要原因:(1)二级医院及其他三级医院的院前患者转入河南省洛阳市某三甲医院患者减少;(2)春节过后温度逐渐升高,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逐渐减少;(3)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各种疾病发病人数可能会受此影响。

急诊就诊患者的日就诊时间段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18:00-24:00急诊就诊患者量激增,为全天急诊患者量最高时段,凌晨0:00-8:00就诊患者逐渐减少,为全天急诊就诊患者量最少时间段。8:00-18:00急诊就诊患者量较上一时段患者增加。河南省洛阳市某三甲医院普通门诊就诊时间为每天8:00-18:00,当普通门诊停止接诊时急诊科无疑成为夜间就诊的最佳选择。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普通门诊就诊需要住院的患者因住院部没有床位而致大部分患者涌入急诊留观病房[9]。考虑到夜间交通方便、患者及家属对危重症疾病焦虑等因素,夜间由其他医院的院前急救系统转入河南省洛阳市某三甲医院的急危重患者较白天增多。张茂等[2]在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分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中发现,夜间急诊高峰就诊量的增加会导致急诊分流患者的滞留时间明显过长。急诊滞留时间过长会导致服务满意度下降,就诊老年患者疾病风险及病亡率增加。所以,在夜间高峰时段应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合理增加医疗、护理岗位,而且应该动态评估以及时预警,不仅是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动态评估,还应监测患者急诊患者就诊量的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需要解决上述问题也是建设一个智慧型急诊医学信息系统的必要而充分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危重症患者疾病谱排前5位依次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创伤性疾病及消化系统,共计2 247例,5大急危重症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男性居多(60.5%),多为60岁以上患者,这些成为了急诊抢救室主要的救治人群。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10]。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渐严重,老年患者成为急诊救治的主要对象。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仍然是急危重症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神经系统中以急性脑卒中最多,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最多。呼吸系统疾病中以重症肺炎为主。创伤性疾病以多发伤为主。消化系统疾病以消化道出血、急腹症为主。王薇等[11]报道的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急危重症疾病谱排前3位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与本研究结果比较,前4位中创伤性疾病较多,可能与河南省洛阳市某三甲医院为该地区的大型创伤救治中心、院前急救转诊方便等因素有关。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急诊危重症之首,其中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发病年龄明显年轻化。本研究年轻老年组(60~<75岁)患者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居多,与姚琳等[7]研究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急危重症年龄相似。急诊科作为连接老年患者健康体系与医疗体系非常关键的节点,如何对急诊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更多地了解老年急诊就诊时所需要注意的要点、如何做好关怀服务、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以及规范脑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流程均是急诊科需更多关注的。

综上所述,河南省洛阳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 246名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而急诊抢救室急危重症患者均以男性为主,且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全年接诊季节以冬季最多,以春季最少。全年日接诊时间分布以18:00-24:00接诊量激增,抢救室排前5位疾病谱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创伤性疾病、消化系统。建议急诊管理者依照日接诊量时间段分布、季节分布等特点合理医疗资源,合理安排医护岗位,安全、有效地进行预检分诊,准确识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只收集了1年的资料数据,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今后可考虑大样本资料的调查同时引进急诊科智慧软件应用系统,结合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急诊抢救室工作站等,促进急诊精细化工作,提高急诊临床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抢救室洛阳市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引吭高歌
惊天之举
花开富贵
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探讨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