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中对于提高护理效果的影响探讨

2021-11-03卜云云

医学前沿 2021年15期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冠心病有效性

卜云云

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行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性。方法: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5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32例实施基础护理干预,针对B组33例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行为习惯改善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且B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A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改善患者不良行为,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

关键词:行为护理干预;冠心病;不良行为习惯改善率;有效性;护理满意度

随着基础性疾病的增加,现阶段临床中冠心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冠心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预后[1]。在临床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患者預后的基础。为了分析行为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中对于提高护理效果的影响,我院针对收治的65例冠心病患者展开了护理观察的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5例分成两组,A组32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分布在47至82岁之间,均值为(62.32±5.26)岁;B组33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在46至81岁之间,均值为(62.30±5.25)岁。

统计学处理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可比性高。

1.2方法

针对A组3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落实一系列的症状观察、药物指导、健康宣教等常规的护理措施。

针对B组33例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入院后的行为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科室内的治疗技术、基础设施及环境特色等等,主动与患者和家属取得联系,并构建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撇和度。在介绍完科室环境后主动询问患者和家属是否存在疑问并给予一一解答和帮助。(2)疾病相关的行为护理干预:安排好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向患者发放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手册、通过讲座、PPT图文讲解、一对一问答等多元化的方式强化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掌握情况,开展个性化的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知晓何种行为和习惯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并及时纠正,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3)用药方面的行为护理干预: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治疗中需要使用的药物类型,服用方式、剂量及注意事项等等,并严格叮嘱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切忌擅自增加、减少药物使用剂量或停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有效性。(4)生活习惯方面的行为护理干预:平时生活中应积极鼓励患者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叮嘱患者戒烟戒酒,早睡早起、积极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叮嘱患者在运动中以自身耐受为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不良行为习惯改善率等指标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自我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良行为习惯改善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护理后的不良行为习惯改善率为68.75%(22/32),B组护理后的不良行为习惯改善率为90.91%(30/33),两组相比:X2值=4.99,P值=0.03;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随着护理理念的更新及在临床中应用的推广,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干预中一般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主要是指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类型、护理需求及平时行为习惯等开展的一系列专业的认知行为、用药行为、生活习惯、运动行为等方面的指导干预[2],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平时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擅自停药、抽烟喝酒、高盐高钠饮食等一系列不良行为给冠心病患者带来的危害,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3]。本观察结果表明,实施行为护理干预的B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不良行为习惯改善率显著优于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的A组冠心病患者,说明对冠心病患者开展行为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十分显著,利于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的提高。

综上,行为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中对于提高护理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米, 朱艳芬. 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032):133,136.

[2]李莹. 改进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 26(11):108-109.

[3]刘淑环, 何宜汀.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 2020, 41(001):241-242.

猜你喜欢

护理满意度冠心病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