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肥胖症机制研究进展

2021-11-03史敏李倩胡晓佳孙琳综述封兴华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减肥肥胖症针灸

史敏 李倩 胡晓佳 孙琳 综述 封兴华 审校

[摘要]因肥胖导致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因此,人们对各种减肥方案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的代表,其用于减肥历史悠久,且效果明显,被公认为减肥的“绿色自然疗法”,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方法,人们对针灸减肥的探讨已从简单的疗效观察深入到机制研究中。本文就针灸治疗肥胖症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做一回顾,以便为今后肥胖症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肥胖症;针灸;减肥;综述

[中图分类号]R72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9-0182-0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Obesity

SHI Min,LI Qian,HU Xiao-jia,SUN Lin,FENG Xing-hua

(Xian Peihua University, Xian 710125,Shaanxi,China)

Abstract: Health problems caused by obesity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public health attention.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various weight loss program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significant effectiveness on weight loss. It is recognized as a "green natural therapy" for weight loss, but its exact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 With the help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s, People's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weight loss has gone from simple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to mechanism research. We reviewed the study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obesity treatment research.

Key words: obesit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ight loss; review

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营养过剩和少动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肥胖人群数量剧增,因肥胖导致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2013年6月,美国医学会(AMA)正式将肥胖定义为疾病。肥胖症不仅是一种独立性疾病,也是很多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骨关节炎及癌症等[1]。进入21世纪以来,肥胖症像流行病一样蔓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当代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对肥胖症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单纯性肥胖症主要是因为热量摄入大于消耗,以脂肪形式堆积体内形成,继而引起机体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2]。药物治疗肥胖症着重控制饮食而限制热量摄入,如抑制机体食欲或抑制脂类物质吸收等,虽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但长期使用通常会造成患者消化、内分泌等多系统的不良反应。当前迫切需要一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减肥疗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体重,以防治肥胖症及其并发症。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的代表,其用于减肥历史悠久、效果明显,尤其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方面效果显著,被认为是肥胖症的“绿色自然疗法”[3]。近年来开展的针刺减肥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人们对减肥机制的探讨已从简单的疗效观察深入到机制研究。本文就针灸治疗肥胖症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今后针灸减肥研究提供参考。

1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肥胖在当代生活中十分常见,各个年龄阶段的肥胖症患病率较前十年均有上升。从医学角度看,肥胖症是摄入热量过剩且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即机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关于肥胖症形成的病因,目前认为是多因素作用所致,包括遗传体质、饮食因素、慢性炎性反应、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失调等[4]。另外,在个人行为、心理、生物学等因素的影响下,个体的代谢也会发生变化。现代医学减肥方法较多,减肥的作用机制通常为抑制食欲或增加饱胀感,或通过限制热量摄入及促进排泄,手术减肥常见的有胃半切除术或胃限容术,或抽脂减肥治疗等。然而,这些措施虽然能够达到减肥目的,但这些减肥方法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和治疗禁忌,而且长期使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胃肠功能失调、骨质疏松、内分泌失调和闭经等严重后果,往往让人望而却步[5]。

2  中医对肥胖症的认识

2.1 肥胖症的病因病机:中医典籍最早对肥胖症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将其称为“瘀胀”“肥人”“脂人”,有关肥胖衍生的危害也有很多精辟论述。《黄帝内经》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通评虚实论》将“肥贵人高粱之疾”的病机归咎于“血黑而浊,气涩以迟”。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记载:“肥人多有气虚之证。”总之,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肥胖症的病因是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劳逸失常及情志不调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性别、年龄、运动及地域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气机郁滞而不升,水湿内停而痰多,进而脂浊痰湿堆积而形成肥胖的临床表现。“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表明肥胖症进展中则有肾虚表象,继而胃脾功能失调,运化不及而阳气耗损,最终形成水湿、痰浊及血瘀等病理产物。因此,脏腑功能失调为肥胖发生之本,痰浊积聚为肥胖产生之标,肥胖久之,可引发头晕、头痛、中风、胸痹及不孕等疾病。

2.2 针灸治疗肥胖症的理论依据:现今,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肥胖症的中医治疗地位日益凸显。中医对肥胖症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肥胖症运用辨证论治、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温肾健脾、化痰除湿等治法,临床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且已总结出治疗肥胖症的经方验方[6]。非药物治疗则以针灸为主,针灸减肥的关键为调理气机。经络是气机运行之通道,针灸通过刺激腧穴而疏通经络气血,有效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阴阳平衡,以扶正祛邪,达到健脾益肾及祛除痰湿之目的,最终实现整体减肥的功效[7]。《灵枢·终始》曰:“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这为针灸治疗肥胖症提供了原则和方法。张景岳强调了先后天肾脾在运化水湿、痰饮中的重要作用,治疗肥胖症应以“培元固本、调理脾胃”为原则。因此,以“培元固本、调理脾胃”为针灸治疗肥胖症提供了立方依据,也为针灸治疗肥胖症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杜元灏教授主持的“针灸适宜病症研究”表明,肥胖症可作为针灸Ⅱ级病谱,即肥胖可以针灸治疗为主。此外,针灸因能够调理体质的整体观更加鲜明突出,对疾病的整体调节和防治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针灸减肥因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及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大患者接受。

3  针灸调体疗法治疗肥胖症的作用机制

针灸减肥作为中医独具特色的疗法之一,因优点突出、不易反弹而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针灸不仅能够有效减轻体重,减少肥胖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改善内分泌失调、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等症状[8]。针灸减肥疗效确切,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回顾以往针灸减肥的研究,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针灸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肥胖会导致体内糖脂代谢紊乱,一般表现为血糖、血脂水平增高,常伴有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较高。据文献报道[9],针灸干预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异常,降低空腹血糖(FBG)和INS含量,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降解。有医学研究表明[10],与针灸前相比,肥胖症患者针灸后的皮质醇(CS)和肾上腺素(Ad)升高,FBG显著降低,说明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糖激素水平而改善糖代谢异常。李伶艳等[11]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脂肪代谢,降低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同时,还发现针灸能促进INS和瘦素(LP)表达并增强其受体敏感性。临床选取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中脘、气海、下脘、天枢等,治疗60d后,针刺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者,HDL-C水平也有明显升高[12]。徐斌及其团队[13]根据针灸调节糖脂代谢的研究,从多个角度解析了针灸减肥效应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涉及的靶点有白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骨骼肌、肝脏及胰腺、胃肠、下丘脑及脉络丛等。原萌谦等[14]在针灸治疗1 528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观察中发现,针灸具有减肥降脂双重功效,不仅有效改善不同肥胖度患者的肥胖指标和血脂水平(TG、TG、LDL、HDL),尤其对轻度肥胖者疗效最佳,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可良性调节脂肪百分率。另有实验表明[15],针灸可改善脂质代谢及代谢因子失调,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白色脂肪组织转化为棕色脂肪组织。此外,针灸还可通过激素调节及信号通路达到抑制食欲的效果。这些研究均提示,针灸通过复杂的机制对诱导多方面的调节,改善肥胖症患者的糖脂代谢。

3.2 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和体内代谢因子的作用: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解剖学上包含下丘脑视上核(SON)、下丘脑室旁核(PVN)和下丘脑弓状核(ARC)。下丘脑可调节机体饮食摄取的需要量、控制体温及情绪变化,对肥胖症的发生和治疗起着关键作用,也因此成为近年来肥胖症研究的一大焦点。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灸可抑制下丘脑饱觉中枢,抑制饥饿感,降低食欲,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下丘脑视上核(SON)有饱食和烦渴中枢,可调节进食行为和饮食反应,针灸能够治疗肥胖症可能是通过良性调节SON作用于机体,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16]。下丘脑室旁核(PVN)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关键部分,在自主神经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动物研究表明,针灸能够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致使摄食减少,同时可兴奋多种代谢途径,增强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从而调整和完善机体自我平衡[17]。

下丘脑弓状核(ARC)对食欲的调节非常重要,一方面能合成最强的促食欲神经肽(NPY),NPY与多种神经元通过广泛的突触联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食欲信息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因缺少血脑屏障,NPY可直接与血液中的瘦素(LP)、INS、性激素等信号物质沟通[18]。LP是肥胖基因编码的多肽蛋白,由脂肪细胞分泌,通过与瘦素受体(Ob-R)结合来调节生理功能。体重增加时分泌LP增多,与下丘脑Ob-R结合,激活黑皮质素受体系统(MC4),导致摄食减少和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能量消耗增加对肥胖产生生理效应。饥饿状态下,LP分泌减少,进而NPY增多,食欲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能量消耗减少。在食欲調节因子中,LP和NPY相辅相成,相互作用。Sinha等[19]研究发现,仅5%的肥胖症患者血清LP较低,而大多数患者血INS较高,存在“瘦素抵抗”现象,即LP功能缺失。严志康等[20]研究发现,手针组和电针组肥胖大鼠血清LP、体质量和Lee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而肝脏p-JAK2、p-STAT3则显著升高,这可能是针刺减肥的重要分子作用机制。以上研究均说明针灸减肥的有效性,阐明了针灸刺激可良性调节中枢摄食系统,良性调节血LP、INS和NPY水平,促进能量摄取和消耗平衡,从而减轻体质量达到合理减肥的目的。

3.3 针灸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肥胖的形成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传统的中医特色治疗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因而有学者提出“针灸减肥机制的研究可从肠道菌群入手”的假设[21]。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肥胖和非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数量和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2]。肠道菌群基因丰度高的人群不易形成肥胖症,相反肠道菌群基因丰度低的人容易肥胖,且常伴有INS抵抗、脂代谢紊乱及慢性炎症反应等临床表现。针灸就如一种特殊的微生态调节剂,通过一种类似介入的方式激活脑肠肽,从而调控肥胖患者胃肠道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以达到减肥的目的[23]。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依据为“脑肠轴学说”。Toll样受体4(TLR4)作为TLR家族的重要一员,参与识别病原体和炎症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脑–肠–菌”轴的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24]。新的医学研究发现,肥胖小鼠TLR4表达增加,TLR4与其配体脂多糖结合,能够激发肠黏膜免疫应答,从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25]。覃佩兰等[26]研究发现,针灸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菌群多样性及有益菌群数量,从而调节脑肠肽和胃肠蠕动。王树东等[27]研究发现,对不同的腧穴针灸可选择性调节肠道益生菌群,从而纠正紊乱的肠道菌群,比如对关元穴的温和灸能够显著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对天枢穴的温和灸能使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以上研究提示,针灸刺激能够调控肠道菌群组成、数量,以实现能量代谢调控而达到减肥效果,这也是当下针灸减肥一个新的作用靶点。

4  展望

目前,人们对肥胖症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探索中,但已经证实肥胖症的形成与糖脂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调、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慢性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在肥胖症的各类临床治疗方案中,针灸减肥简便易行、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好,无任何毒副作用。针灸可以通过刺激机体特定穴位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和调整异常的糖脂代谢异常,提高INS受体的敏感性,调节中枢神经促进胃肠蠕动,抑制患者食欲,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构成从而调控能量代謝,最终实现减肥目的,但确切的治疗机制仍不清楚。今后应在针灸减肥的生物物质关系上继续探索,探讨其内在的联系,使针灸减肥机制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系统。通过构建各种动物模型,寻找能够将中医理论和实践相匹配的分子生物学标志,使中医学客观化、标准化,用科学手段阐释针灸减肥机制的科学性,这也是中医针灸现代化的关键。相信随着医学大数据和生物分子学的研究深入,针灸减肥的研究将会有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Zhang YJ,Li S,Gan RY,et al.Impacts of gut bacteria o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s[J].Int J Mol,2015,16(4):7493-7519.

[2]刘辉辉,刘明军.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基础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20, 5(34):686-688.

[3]邹忠江,陈秋.中医研究肥胖病的治疗近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5,33(7): 97-99.

[4]葛雪珍,何珏,孙文树.肥胖发生机制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2): 316-320.

[5]张灵芝,朱启华,徐云根.减肥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5): 1721-1725.

[6]雷枭,牛彩琴,任继刚.中医治疗肥胖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8):3189-3192.

[7]陈少宗.论现代针灸学的包容与创新—关于《针灸医学导论》的诸多突破[J]. 中国针灸,2019,39(3):331-334.

[8]司原成,王晓芳,汪弋力,等.营养性肥胖之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9):40-45.

[9]Lu P,Ji X,Wan J,et al.Activity of 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dysregulated metabolic homoeostasis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J].Scand J Immunol,2018, 87(2):99-107.

[10]Roth CL,Elfers C,Hampe CS.Assessment of disturbed glucose metabolism and surrogate measures of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Nutr Diabetes,2017,7(12):301.

[11]李伶艳,姜军作.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4):127-130.

[12]施洁,朱小娟,郭海莲,等.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状态、炎症指标及减肥疗效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8,33(5):39-41.

[13]徐斌.从针灸调控糖脂代谢网络研究分析针灸医学的发展策略[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5):562-566.

[14]原萌谦,刘志诚,徐斌,等.针灸治疗1 528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不同肥胖度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6,36(8):807-811.

[15]Wang LH,Huang W,Wei D,et al.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imple obesity: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clinical and animal studies on simple obesity[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9,2019(5):1-12.

[16]何勇宗,唐红珍.针灸减肥的下丘脑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河南中

医,2017, 37(12):2197-2199.

[17]吴佳璟,孙亦农,朱世鹏.逆针灸对肥胖症预防机制研究的思路

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5):559-562.

[18]Dalskov SM,Ritz C,Larnkjaer A,et al.The role of leptin and other hormones related to bone metabolism and appetite regulation as determinants of gain in body fat and fat-free mass in 8-11-year old childre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5,100(3):1196-1202.

[19]Sinha R,Fisch G,Teague B,et al.Prevalence of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arked obesity[J].N Engl J Med,2002,346(11):802-810.

[20]严志康,杨智杰,陈锋.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及肝细胞JAK 2-STAT 3信号通路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1):1-5.

[21]孙路强,张微,魏韬,等.针灸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190-193.

[22]Le Chatelier E,Nielsen T,Qin J,et al.Richness of human gut microbiome correlates with metabolic markers[J].Nature,2013,500 (7464):541-546.

[23]李兰娟.医学微生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8.

[24]黄凯裕,梁爽,傅淑平,等.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胃肠调理在针灸治疗脑病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6,57(13):1099-1104.

[25]司原成,苗维纳,何嘉悦,等.基于“脑–肠–菌”轴探讨健脾益气针法对肥胖鼠肠道菌群及TLR4的调控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0):4457-4460.

[26]覃佩兰,成泽东.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1):2712-2714.

[27]王树东,成泽东,金迪,等.温和灸腹部募穴对实验性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46-548.

[收稿日期]2020-08-19

本文引用格式:史敏,李倩,胡晓佳,等.针灸治疗肥胖症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9):182-185.

猜你喜欢

减肥肥胖症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运动减肥
澳大利亚医生呼吁征税含糖饮料对抗肥胖症
澳大利亚医生呼吁征税含糖饮料对抗肥胖症
河南:农田“减肥”也是时尚
大学生肥胖原因及正确减肥方式的探讨
给初读“减肥”
浅析运动与减肥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上升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