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的有效性研究

2021-11-03陈力郑锦清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俞穴激素水平耳穴

陈力,郑锦清

1.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福建 三明 365100;2.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同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表现出慢性腹泻概率显著增加,该并发症不但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并且会使其呈现出水电解质紊乱现象,使血糖控制效果受到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1-3]。对于糖尿病性腹泻具体诱因进行分析,同胃肠消化道运动受到高血糖抑制、肠道菌群紊乱、糖尿病导致胃肠激素失调存在相关性[4-6],确定有效方式展开2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及时治疗,意义显著。该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探讨对2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采用针灸+耳穴贴压方法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7例。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病史均明确;对患者实施粪便培养,不存在致病性细菌,对患者实施粪便检查,未表现出白细胞以及红细胞;表现出无痛性顽固性腹泻现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以及家属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标准:腹泻因为中毒、炎性改变、肿瘤以及寄生虫感染导致;存在其他脏器功能严重损伤。

单一治疗组男20例,女7例;年龄46~77岁,平均(65.29±2.29)岁;糖尿病病程5~22年,平均(11.75±1.59)年;腹泻病程2~10年,平均(5.29±1.09)年。联合治疗组男21例,女6例;年龄47~79岁,平均(65.33±2.45)岁;糖尿病病程6~23年,平均(11.79±1.63)年;腹泻病程2~11年,平均(5.33±1.11)年。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以及腹泻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单一治疗组 患者主穴:脾俞穴、肾俞穴、胰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天枢穴以及阴陵泉穴。对患者仰卧位采取进行辅助,就穴位展开常规消毒操作,针对天枢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以及阴陵泉穴实施针刺,观察得气后,保持30 min留针,期间利用隔姜展开温针灸操作。在起针后,对患者俯卧位采取进行辅助,对其脾俞穴、胰俞穴以及肾俞穴实施隔姜灸,1次/d,1壮/d。

1.2.2 联合治疗组 在单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添加耳穴贴压治疗,主要包括内分泌、神门、肾、脾、交感、胃、小肠、大肠穴,每次选取3~4个。在耳穴上,准备中药王不留行籽进行粘贴,合理实施按压,时间为1~2 min/次,频率为6次/d。每次按压期间,需要表现出酸麻胀痛感。更换频率为1次/3 d,双侧耳穴交替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治愈:患者大便成形,大便频率为1次/d。同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水平获得降低,结果<7.0 mmol/L,糖尿病特有症状获得显著缓解;有效:患者大便稀薄,大便频率为1~2次/d。同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水平获得降低,但结果>7.0 mmol/L,糖尿病特有症状获得缓解;无效:患者腹泻次数未获得减少,并且短时间内表现出反复发作现象,同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无变化[7]。②比较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MTL(胃动力素)、SS(生长抑素)、GAS(胃泌素)]。③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高于单一治疗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联合治疗组MTL、SS以及GAS同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MTL、SS以及GAS分别低于、高于以及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ng/L]

表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ng/L]

组别联合治疗组(n=27)单一治疗组(n=27)t值P值MTL治疗前573.67±74.56 569.53±73.66 0.205 0.838 SS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55.87±58.37 458.65±61.03 6.324<0.001 28.66±8.12 28.79±8.05 0.059 0.953 45.65±9.35 36.13±9.15 3.781<0.001 GAS治疗前 治疗后288.65±35.49 287.45±36.15 0.021 0.982 185.35±28.45 215.59±27.55 3.967<0.001

2.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联合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同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组别联合治疗组(n=27)单一治疗组(n=27)t值P值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16±0.55 8.21±0.62 0.313 0.755 6.93±0.49 7.36±0.55 3.033 0.003 8.85±0.96 8.76±0.92 0.351 0.726 6.19±0.73 7.27±0.81 5.146<0.001餐后2 h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12.06±1.09 12.19±1.15 0.426 0.671 9.36±1.05 10.53±1.26 3.706<0.001

3 讨论

对于2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而言,疾病出现会导致患者自身血糖水平呈现出严重波动,并且表现出代谢紊乱等系列并发症现象,对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更为严重会表现出恶液质现象,表现出衰竭死亡结局[8-10]。同普通人群比较,糖尿病患者表现出胃肠道症状概率有所增加,尤其以腹泻疾病出现概率显著增加。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棕黄色水样便、顽固性间歇性腹泻,往往合并表现出脂肪泻现象,于任何时间均会出现,但是于夜间多发。糖尿病性腹泻出现,会对血糖水平控制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会呈现出代谢紊乱等系列并发症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更为严重会呈现出恶液质,表现出衰竭死亡现象。

中医角度分析,消渴以及泄泻为糖尿病性腹泻疾病范畴,主要因为日久消渴,对脾气造成损伤,此外因为情绪波动、生冷油腻进食与寒邪外袭等影响,对患者脾造成重伤,而呈现出脾气虚寒以及虚弱现象,表现为聚而生湿、脾失健运以及瘀久化热,甚至对脾肾之阳造成损伤而呈现出腹泻症状[11-13]。对于糖尿病性腹泻,属于脾肾阳虚之证以及脾气虚弱之证,病机体现为脾气虚弱方面,以腹泻为标,治疗期间需要做到标本兼治。

治疗期间,针灸方法运用,可获得双向调节效果,能够温补脾肾,对脾肾功能进行充分调节。而耳穴贴压法运用,其能够通过对耳穴实施刺激,而将其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显著改善,通过体液以及神经途径,将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显著改善,获得显著临床治疗效果[14-18]。其针对患者交感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可以进行持续调节,将肠道运动、吸收功能以及分泌功能显著改善,对患者脏腑功能失调进行有效调整。

该次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高于单一治疗组(66.67%)(P<0.05);联合治疗组MTL(355.87±58.37)ng/L、SS(45.65±9.35)ng/L以 及GAS(185.35±28.45)ng/L分别低于、高于以及低于单一治疗组MTL(458.65±61.03)ng/L、SS(36.13±9.15)ng/L以 及GAS(215.59±27.55)ng/L(P<0.05);联合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6.93±0.49)%、空腹血糖(6.19±0.73)mmol/L以及餐后2 h血糖(9.36±1.05)mmol/L均低于单一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7.36±0.55)%、空腹血糖(7.27±0.81)mmol/L以及餐后2 h血糖(10.53±1.26)mmol/L(P<0.05),从而证明针灸+耳穴贴压方法有效应用后,可对副交感神经以及交感神经进行持续调节,改善肠道分泌、运动以及吸收功能,调节脏腑功能,从而使血糖显著降低,充分获得益气健脾、温肾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使其胃肠激素水平获得显著改善,血糖水平获得有效降低,改善2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综合状态,获得上述理想结果,充分证明针灸+耳穴贴压方法运用于2型糖尿病性腹泻治疗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针灸+耳穴贴压方法有效应用后,治疗效果、胃肠激素水平、血糖水平均获得明显改善,可促进2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预后水平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俞穴激素水平耳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