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

2021-11-03张秀燕范瑞杰于春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循证医护人员糖尿病

张秀燕,范瑞杰,于春华

1.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青州 262500;2.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培训中心,山东 青州 262500;3.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内分泌科,山东 青州 262500

作为老年群体多发病之一,2型糖尿病对于患者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与威胁。研究人员表示,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相对较为复杂,遗传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种族因素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病。该病主要由于患者胰岛素功能弱化导致[1]。在治疗方面,临床上主要采用口服药物的方式帮助患者实现对于胰岛功能的合理刺激,从而实现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2]。在临床过程中,该病患者多数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态消瘦[3]。在护理模式选择问题上,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循证护理模式有效实现医护人员护理经验与患者愿望的合理融合,推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的进一步细化发展,对患者护理质量的合理改善具有良好的推动价值[4]。该次课题研究中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抽取120例进行研究,针对循证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等分析,旨在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55.85±3.25)岁;病程1~12年,平 均(7.85±0.56)年;空 腹 血 糖9~18 mmol/L,平 均(14.52±1.25)mmol/L。研究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44~74岁,平均(54.77±3.44)岁;病程1~10年,平均(7.51±0.61)年;空腹血糖9~17 mmol/L,平均(14.33±1.19)mmol/L。研究开始前,研究人员已经对相关研究内容上报并顺利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空腹状态血糖数值≥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数值≥11.1 mmol/L;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该次研究的相关内容表示知情同意;思维意识清晰,可以与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有效满足对于医疗研究工作的数据调查需求;无其他重要脏器疾病。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疾病者;伴有酮症酸中毒问题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年龄≥80周岁者;对护理工作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有效监测;②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方案的选择与落实;③做好入院注意事项的宣讲;④做好药物使用指导工作的合理开展。

1.3.2 研究组 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组建护理小组。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做好循证护理小组建立,有效针对患者资料展开系统的分析与考量,积极推动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完善。护理小组成员包括责任护士、护士长以及主治医生,在护理工作中,小组成员根据患者资料对其病情及护理工作进行科学的部署与落实,以便为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2)循证护理模式的落实。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以便提升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在具体内容方面,首先,护理人员积极通过学术网站进行相关疾病关键词的搜索,从而结合相关医疗研究资料提出循证问题。在该次研究中,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护理人员提出的循证问题包括糖尿病足部病变护理、眼底病变护理、酮症酸中毒护理以及低血糖护理。具体应对措施如下:①针对足部病变问题。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足部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积极做好细节化护理的开展,例如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穿尽量宽松的袜子,从而确保血液的有效流动。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每日泡脚时间进行指导,不宜让患者泡脚时间过久。②针对眼底病变问题。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眼底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做好用眼卫生知识的合理宣讲,以便引导患者合理进行电子产品的使用,从而合理降低眼睛负担。同时,医护人员积极做好对于相关医疗健康知识的合理说明,从而帮助患者对于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与药物治疗的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与认识,以便引导其自觉遵医嘱进行药物的按时服用,为患者有效实现眼部疲劳问题的及时缓解奠定基础。③针对酮症酸中毒问题。医护人员积极做好相关指标的合理检查,确定患者属于酮症酸中毒后,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严格遵医嘱进行胰岛素与补液干预,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意识状态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④针对低血糖问题。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做好患者血糖值的及时监测并及时给予糖水或含糖量较高的食物进行应急护理。(3)做好患者负性心理疏导。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积极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及时开展干预,以便引导患者实现护理信心的建立与优化。(4)制定饮食与运动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健康情况积极做好饮食与运动方案的制定,以便引导患者从膳食和运动等两个角度实现对于血糖数值的有效管控。

1.4 观察指标

将患者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发症指标主要包括足部病变、眼底病变、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生活质量选取相关量表进行评定,包括疼痛情况、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6个方面,满分100分,<40分表示患者功能较差;40~60分表示该项功能一般;>60分表示该项功能较好,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满意度主要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依据患者个人对医护工作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由患者个人情感因素决定,认可医护人员护理的则勾选满意,认为护理工作质量尚可但是有一定再提升的空间则勾选一般满意,认为护理工作不符合心理预期,则勾选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续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疼痛情况护理前35.62±2.08 35.41±2.31 0.523>0.05睡眠质量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71.34±4.28 57.41±4.14 18.120<0.05 36.02±1.96 35.45±2.07 1.549>0.05 77.28±5.52 60.71±4.33 18.295<0.05精神状态护理前 护理后38.55±2.47 38.51±2.56 0.087>0.05 70.65±3.71 61.14±3.37 14.697<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研究资料显示,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5]。相关资料指出,该病主要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岛素功能弱化导致[6]。在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多数患者的身体功能往往出现弱化的趋势,从而导致体态出现消瘦的问题。对于患者而言,高血糖往往会对其身体各项机能造成慢性损害,若不能及时实现血糖的合理控制,则患者健康往往容易受到相应的影响与威胁,进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7]。研究人员指出,该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基于此,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迎来了一个高峰期,总的来看,在这一时期,随着老年人口在社会人群中的占比逐渐增加,进而导致了2型糖尿病发病概率的上升[8]。研究人员指出,2型糖尿病对于患者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并发症相对较为复杂且数量较多,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则过高的血糖往往会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身体重要脏器造成严重负担,从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9]。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视网膜病变、足部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等,此类问题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与日常造成构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0]。在治疗问题上,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与胰岛素干预两种。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人员指出,由于患者医疗知识水平相对偏低且自护能力较弱,多数患者在生活中往往难以有效依据自身情况实现护理方案的合理制定与落实,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1]。研究针对如何实现该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改善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从而有效推动了我国对于2型糖尿病护理工作的探究,进而为医疗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更多的可能。经过长期探索,研究人员表示,现阶段,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12]。由于患者医疗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导致相关护理工作难以得到有序的开展与落实,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同时,在患者护理问题上,传统护理模式往往不利于患者护理质量的合理提升与有效改善。就目前而言,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于医护服务工作的相关需求,因此,积极做好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模式的探索与优化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医护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3]。在这一问题上,经过大量探索,研究人员指出,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医护人员护理经验、现代护理技术以及患者护理需求的有效融合,从而进一步推动护理工作针对性的提升与完善,对于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护理工作盲目性的转变与优化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14]。在相关研究结果中表示[15],通过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患者并发症率从原来的24.00%降低为10.00%,该次研究结果中,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并发症率为28.33%,在循证护理下患者的并发症率为6.67%,两项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并发症的合理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生活质量方面,他人研究数据显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提升与优化,该次研究中,在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如下:研究组为疼痛情况(35.62±2.08)分、睡眠质量(36.02±1.96)分、精神状态(38.55±2.47)分、生理功能(35.88±2.45)分、情感功能(37.01±2.01)分以及社会功能(40.96±3.01)分,与对照组的(35.41±2.31)分、(35.45±2.07)分、(38.51±2.56)分、(35.58±2.52)分、(36.54±2.14)分以及(40.15±2.14)分相近。经过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下:研究组疼痛情况(71.34±4.28)分、睡眠质量(77.28±5.52)分、精神状态(70.65±3.71)分、生理功能(80.63±4.36)分、情感功能(74.62±5.12)分以及社会功能(70.16±2.25)分,优于对照组的(57.41±4.14)分、(60.71±4.33)分、(61.14±3.37)分、(66.74±4.52)分、(58.47±4.52)分以及(59.14±3.52)分(P<0.05)。相关数据与他人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模式主张在护理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对患者的相关需求进行发掘与合理解决,对于患者护理质量的有效改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16]。近年来,随着医护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与优化,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表明,这一护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动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与完善,对于患者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与生活质量的合理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17]。总的来看,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患者护理工作针对性的合理提升与优化,从而对于患者并发症问题的有效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与价值,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18]。此外,通过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引导患者实现自护能力的提升与优化,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价值[19]。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护理有所提升。在该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护理综合质量的优化,医护人员应积极推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的合理应用与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医护人员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循证护理》稿约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