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磊: 心向阳光温暖前行,科技创新惠及民生

2021-11-03夏晶晶鞠晓磊

太阳能 2021年10期
关键词:张磊住宅太阳能

夏晶晶,鞠晓磊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有助于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文简称“国家住宅工程中心”)长期从事太阳能建筑及节能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工作,开展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的研发、技术咨询和示范工程,有效助力了建筑节能和低碳工作的开展。

张磊现任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主任,从工作伊始,她便从事太阳能建筑领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20多年来,栉风沐雨,匠心耕耘,硕果累累。

发挥优势,服务民生

“工作具有大局观,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并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仲继寿在谈起张磊时如是说。张磊在工作中注重原创性,组织研究团队逐步建立了高品质住宅供给体系;参与了多个住宅项目和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总建筑面积超过了20万m2。作为技术带头人,张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科技为己任,先后组织开展10余项国家课题的科技攻关,其中与节能低碳相关的课题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机构高效节能集成关键技术研究”、“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建材型光伏构件制造与测试关键技术及装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尤其是“建材型光伏构件制造与测试关键技术及装备”课题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建材型光伏构件生产、检测的空白,促进了其集成应用和产业化,充分发挥了高新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张磊

在太阳能建筑应用领域,张磊自2005年开始组织行业技术力量编制完成了一系列太阳能建筑应用领域的工程技术标准,包括:《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等6项建筑工程标准、《建筑用光热构件通用技术要求》等3项产品标准,以及《太阳能集热中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等4项国家标准图集。这些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推动我国太阳能相关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引和保障。

在专业前沿技术研究方面,张磊主持设计了世界最高且检测技术最先进的我国首座超高层建筑实验塔,利用该实验塔可开展给排水、排烟排气、厨余垃圾排放等方向的足尺模拟实验,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的空白,也使我国在排水系统卫生方向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张磊带领团队以排水系统模拟实验研究为核心,搭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较短时间内突破了住宅排水系统排水能力测试方面的技术瓶颈,并编制完成我国首部《住宅排水系统排水能力测试标准》。她还是“十二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建筑水系统微循环重构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负责人,该课题对于实现我国建筑给排水研究的跨越性发展、构建安全健康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张磊参与了在全国43个重点城市组织开展的62项健康住宅试点建设项目,完成健康住宅专项研究课题150余项,推广成果40余项,试点面积超过2000万m2,满足了不同居民可支付能力下的需求,项目示范效果显著,有效推进了我国健康住宅研究的发展。

在我国首座超高层建筑实验塔前的合影

建言献策,传递声音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党中央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张磊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国家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雄安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先进能源产业”的研究工作,以“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高度电气化、近零碳示范城市”为目标,在考虑技术进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雄安本地可再生能源,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实现雄安新区能源供应“两化三提高”。其中,“两化”是指能源供应和消费 100%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三提高”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张磊还组织撰写了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的建议稿,并得到了黄其励等院士的肯定。

为了落实节能减排战略,服务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张磊还深入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建筑集成应用技术的研发与产品开发。其还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建筑集成设备——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完善,为北方无供暖地区有效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快速推进“无煤化”采暖、切实解决华北地区雾霾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搭建平台,开展国际合作

张磊很注重国内外资源的整合,通过组织论坛、活动等努力构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以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组织的活动包括: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与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应用结合技术研讨会、中国国际暖通论坛新能源及供热技术专场、青海省低能耗农牧民定居项目研讨会、中国国际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发展论坛、超低能耗建筑与清洁供热供冷论坛、迈向产能建筑技术发展论坛、“光伏+绿色”实现双碳目标的建筑设计论坛、CADE建筑设计展等。

张磊曾牵头组织并负责《可支付的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创新挑战》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通过国内与国际联合专家团队合作,致力于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一活动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影响力、推进全球战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张磊很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与瑞典隆德大学等学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我国参加了国际能源机构(IEA)组织开展的太阳能供热制冷计划(SHC)“城市规划中的太阳能应用(Task 51)”和“太阳能标准与认证(Task 57)”。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有力保障太阳能在城市中的规模化应用,提升太阳能应用的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

组织赛事,减碳节能

从2005年起,张磊连续组织了10届“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竞赛成果在类型上实现了从住宅到公共建筑,在规模上实现了从单体示范到成组示范,在地域上实现了涵盖多个气候特征区域。竞赛在宣传低碳、节能、环保理念的同时,更注重让成果落地,让社会大众可感知、可检验这些示范建筑,让科技真正地走进生活,惠及民生。截至目前,已经有5个竞赛项目落成。

作为行业智慧的共享平台、新能源应用的服务平台、获奖作品的实践平台、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低碳理念的传播平台,“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秉承公益精神,鼓励各专业组队参赛,加强专业间协作,为更多的青年设计师和专业人员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通过竞赛,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脱颖而出,且该竞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绿色建筑实现方式。

绵阳台达阳光小学

抗击疫情,主动担当

在疫情期间,张磊迎难而上,勇敢担当,全力投入抗“疫”战斗,并被评为抗疫复产先进个人。她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第一时间撰写了《切断家中冠状病毒传播的“隐形”途径,确保居家健康》,并通过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住宅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外发布,《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转发了该文章,文章阅读量累计近900万次。

此外,张磊还陆续撰写了《居家战“疫”,要“身心”健康》《视频演示:如何切断家中冠状病毒传播的“隐形”途径》《居家战“疫”,要靠“疏堵结合”促进空气清新》《防患未然,切断排水系统可能传播病毒的隐形途径》《透过疫情思考健康住宅》《健康住宅|张磊:居家隔离期间,开窗通风要“错峰而为”》《防止建筑下水道病毒传播的小妙招》等10余篇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疫情期间,张磊因时、因势改变工作方式,将沙龙、论坛活动搬到“线上”,组织了14期“HiH健康”住宅与美好居住生活公益论坛线上活动,邀请行业专家从“空间舒适”“空气清新”“水质卫生”“环境安静”“光照良好”和“健康促进”等方面,深入探讨和交流了疫情后健康居住环境的营造。在住宅科技创新发展沙龙上,她还通过《透过疫情思考健康住宅》线上主题演讲,探索了“后疫情时代”居住健康更多解决之道。

认真履职,助力发展

2011年,张磊当选为北京市西城区第15届人大代表,至今已连任2届;她现任西城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委员,履职期间积极联系辖区群众,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她还发挥技术专长,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规范停车等10余项人大建议,为提升城市品质、共建美丽西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张磊住宅太阳能
瞿晓铧: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
Jaffa住宅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太阳能维修等
A住宅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