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铭传:务耕务读,重教兴台

2021-11-02胡丹

家教世界·V家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老母鸡

胡丹

【家风故事】

“惠一赠十”

刘铭传小时候家中很穷,在他11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随后,大哥、二哥也生病相继去世。刘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刘铭传见家庭困难,就瞒着母亲,和村里一帮人贩起私盐。而在当时贩私盐是违法的,有被抓起来坐牢的危险。刘铭传的母亲为了找个媳妇看住他,便找了一个比刘铭传大6岁的陈氏女子与他结婚,那一年,刘铭传才16岁。

就是在这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刘铭传的长子刘盛芳出世了。刘铭传母亲见家里一贫如洗,连称肉的钱都没有,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一只老母鸡,烧给坐月子的媳妇吃。后来,刘铭传当官了,家里的日子自然好过起来了。有一天,他突然想起妻子陈氏当年坐月子时曾借邻居一只老母鸡,便吩咐妻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欠人家的情不能不还,你安排人到集上买10只最大最肥的老母鸡送给人家。”于是刘铭传知恩必报、“惠一赠十”的故事在肥西乡间传为美谈。

怒斩团总

咸丰、同治年间,各省为抵抗太平军和捻军,组织了许多类似民兵的团体,一般称为“团练”。其中不乏地痞恶绅充任团总、练总,带领一帮乡里莠民,欺压良顺,无恶不作,刘铭传家乡安徽肥西一带的团练,就是这种“劣团”的典型。

某日,当地团总传唤刘铭传的伯父刘殷到团部,当众将其(刘殷)骂了个狗血淋头,并严厉警告:若再延误“军需供应”,要你的狗命。老汉回家后全家人面面相觑,一筹莫展。适逢刘铭传自外归来,了解状况后,振臂而起,对众人说道:“没了王法,难道还没了天道不成!”

话音未落,18岁的刘铭传已经纵身出门,直奔团部所在地,找到团总下了战书。团总大笑:“你小子有种!来来来,我的佩刀给你,真有种,你就砍了我!”团总身边练勇簇拥,剑戟森严,他料想这个少年慑于形势,必然不敢接刀。谁知刘铭传接刀在手,刀起头落,把团总斩于当场。

围在周围的练勇个个目瞪口呆,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刘铭传左手提着首级,右手挥动钢刀,跃身上马,开口道:“团总为害乡里,兄弟我已替天行道,为民除害。从今往后,就由兄弟我带领大伙儿办团练,愿意跟我干的站左边,不愿意的站右边!”话音一落,全场肃然。几分钟后,掌声雷动,数百人争先恐后站到左边。

自此,不管是抵抗太平军、捻军,还是与其他民团进行械斗,刘铭传率领的这支民间武装都能所向披靡,成为安徽境内知名的劲旅。七年后,刘铭传投到李鸿章麾下,南征北伐,战功赫赫,其所统领的“铭军”,遂成为淮军乃至天下第一劲旅。

为家乡培养人才

1871年,刘铭传在乡休养期间,将老家刘老圩修整了一番。水圩的西侧有一座小岛,是读书的好去处,刘铭传便在岛上建了书屋。刘铭传晚年,每到天气晴暖之时,就让家人摇船送子弟们到岛上静心学习,自己则一边读着书,一边听着小岛上飘来的诵读声,直到太阳快落山,才将他们接回。

以诗文育人

刘铭传对家人的教育从文字和诗词开始,有诗为证:“梦中得句昏难记,推醒姬人待继诗。” “堂前灯火听儿读,枕上吟哦教妾诗。”他写下的一些与中国台湾有关的诗篇,把齐家治国的理念用于实践。如他编了一首《劝番歌》,内有“莫如归化心不变,学习种茶与耕田”等语。刘铭传一心向学,刻苦求学,从不辍学,且逐渐博学,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他注重家教,亦以良好的家风育人。

捐献国宝

1950年,刘铭传的曾孙刘文彪(字肃曾)将刘氏家族珍藏数代的国宝——“虢季子白盘”等珍贵文物捐献给了国家。此文物乃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当年刘铭传在镇压捻军攻陷常州时所得。刘铭传健在时,就有朝廷高官婉索此盘。他过世后,更是屡有达官贵人前来纠缠索宝。刘家数代为护盘不得不一次次将此宝深埋地下,以防不测。美、日、法等国古董商前来重金求购,日寇和国民党驻军更是敲诈勒索,均被刘氏后人回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铭传四世孙刘肃曾先生以国家利益为重,将历尽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虢季子白盘捐献给了国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对于台湾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刘铭传也非常重视。执政期间,他举办了在台湾本岛进行的首次科举考试(乡试),为台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他下令创办的台北大稻埕六馆街西学堂,除教授中国经史文字外,还包括英、法、德文以及史地、测算、数学等,这是台湾第一个新式学堂。他还进山“抚番”,安定民心,并單独为中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山民办了学校。

猜你喜欢

老母鸡
老母鸡
爱的本能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与“战斗鸡”的较量
抓鸡
一只“天才鸡”
观察母鸡下蛋
倒霉的老母鸡
老母鸡的心声
天大的误会
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