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河南省三门峡市水利局局长裴宗杰构建现代生态水网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1-11-02韦凤年,吕彩霞,车小磊

中国水利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三门峡市黄河流域黄河

河南省三门峡市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兴,城市的根脉在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也在黄河。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区域水系综合治理, 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是三门峡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托。

中国水利:请谈谈三门峡市的现代生态水网体系构建设想,并将如何支撑三门峡市高质量发展。

裴宗杰:“十四五”期间,三门峡市水利发展将以习近平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主线,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三河为源、四水同治、五库联调、六区受益”工作总布局,构建三门峡市现代生态水网体系,“三河为源” 是指三门峡市的水利发展应围绕黄河、洛河、涧河三条河流来布局;“四水同治”是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五库联调”是指以三门峡水库、金卢水库、窄口水库、卫家磨水库和槐扒水库等五座骨干水库为重要节点, 实现全市互连互通;“六区受益”是指义马市、渑池县、湖滨区、陕州区、灵宝市、卢氏县等六个县(市、区)共同受益,全面开启建设幸福黄河新征程。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实现三门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同时利用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动水利的高质量发展,形成系统推进良性发展的大循环。

中国水利:三门峡市水利工作是如何抢抓机遇,认真谋划和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项目的?

裴宗杰:三门峡市水利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主线,抢抓黄河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找准定位、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三门峡市水利发展谋好篇、布好局,科学谋划和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项目。

首先明确工作思路谋篇布局。科学制定治理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的工作思路概括为:“遏制增量、 减少存量、扩大容量”。黄河流经三门峡市的长度约206 km,占河南省总长度的29%,境内18 条支流汇入黄河。 确保18 条支流“清水入黄”的目标,要从流域综合治理入手,遏制增量就是通过实施拦、蓄、排、灌等工程措施和植树种草生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程度,有效遏制进入黄河的泥沙和污染物;减少存量是以三门峡库区清淤为突破口,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通过持续清淤,减少黄河泥沙的存量;扩大容量是以矿山生态修复,复耕复绿为重点,增加沿黄生态容量。 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持续持久地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必将实现“高山有流水、田园能滋润、乡村更美丽、人民得实惠”的美好愿景。

其次是高质量编制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2019 年9 月18 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三门峡市是河南首个启动《黄河流域水利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的地市。 结合三门峡市水利工作实际,谋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五大类9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466 亿元,按照“十四五”、2035 年、2050 年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总体来说,这些项目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突出抓好水土保持项目;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方面,以山洪沟治理项目为重点;在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主要是完成高效高产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100 万亩(1 亩=1/15 hm2,下同),实现农村人均1 亩的目标;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谋划一批三门峡重点水源调配工程;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规划建设水利文化公园,收集历代治水碑刻和建大禹治水塑像等。

三是解决好资金问题。紧紧抓住“钱从哪儿来”这个关键问题,坚持一手争取水利建设资金,一手抓多元化投入,通过中央资金、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劵、国际银行贷款、央企合作投资等模式,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申请政府专项债劵。 2020 年以来,三门峡市城市生态水系连通工程、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水源工程、 三门峡市大石涧水库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共申请政府专项债6.18 亿元,已发行2.2 亿元。 二是对接跨行业投资。 总投资3.99 亿元的大石涧中型水库列为国家烟草行业水源援建项目,不仅申请援建资金1.92 亿元,同时落实专项债劵1.5 亿元。 三是推行市场化投资合作。 市政府与河南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卢氏县政府达成四方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14.28 亿元的金卢水库。四是争取国际银行贷款。 积极申请世界银行贷款,黄河支流全流域治理项目,包含节约用水、水环境改善、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总投资27.7 亿元,申请世界银行贷款2 亿美元。

四是解决好“怎么干、谁来干”的问题。 一方面成立领导机构,抽调工程技术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倒排工作计划,卡位时间节点,把工作谋划到月,量化到周,细化到天;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参建方工作协调,确保“当日事当日毕”。 另一方面市、县联动,共同发力,形成协调发展的磅礴力量。 弘农涧河生态调水及六河生态修复工程西起灵宝弘农涧, 东至陕州席水河,跨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工程总投资约10 亿元,市县(区)共谋规划,集中开工,携手共建。栖息环境,2020 年冬季约有1 万余只白天鹅飞临三门峡市越冬,创造了历史之最,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珍稀鸟类前来越冬栖息,有的还是国家极度濒危鸟类,如中华秋沙鸭、黑鹳、大鸨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三门峡市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

二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成。2020 年3 月开工建设,一期计划投资5 亿元,目前已经完成1.6 万亩高标准生态梯田、1 400 亩矿区生态治理修复、水土保持工程,以及配套环线道路、水源工程、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 该工程以大坝为根、文化为魂、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景,采取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加速农业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经过对丘陵旱作梯田塑形改造,初步建成万亩高标准生态梯田,采取油菜、油葵轮作以及中药材、特色林果种植等模式,提升生态梯田生产效益,营造生态景观效果。 同时,围绕黄河文化、砥砫精神、康养休闲等文化健康元素,将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有机衔接,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三是全面启动18 条黄河重要支流的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019 年以来已完成投资近10 亿元。三门峡市90%土地面积属黄河流域,境内有18 条黄河一级支流,通过对这18 条支流的综合治理,恢复河流生态健康,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入黄水质和减少入黄泥沙。 一期工程总投资12 亿元对6 条入黄支流进行了综合治理,2020 年10 月已试通水,金水河两岸百姓热情洋溢,连连称赞“金水河调来了幸福水”, 该工程于2021 年年底可全部完成, 年生态供水3 000万m3,还改善湿地面积近2 000 亩,灌溉面积1 万亩,且每天实现中水回用2 万~3 万m3。可以说这个工程是一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的惠民工程。 同时还实施了城市生态水系工程, 极大地改善了穿城而过的青龙涧河的水生态水环境。

四是天鹅湖改造提升工程投入使用。位于市区西面的天鹅湖,利用青龙涧河入黄河口处形成的一处湿地,面积2 000 余亩, 是白天鹅和众多鸟类在三门峡市的重要栖息地之一,2020 年7—9 月, 利用三门峡水库敞泄的短暂时期,投资7 600 万元对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和改造提升,克服疫情、汛情、高温等诸多不利影响,3 个月时间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为白天鹅等鸟类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安全的、良好的栖息环境。

五是完成大石涧水库建设任务。 作为国家烟草援建水源工程总投资3.94 亿元,总库容3 309 万m3,主要为水库周边5 万亩烟田提供灌溉水源,同时也是三门峡市区和沿线村民的生活用水的备用水源地。

绿水绵延去,青山相向开。 随着三门峡现代城市水网体系的建设,美丽的“天鹅之城”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再续写新的篇章。 ■

猜你喜欢

三门峡市黄河流域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三门峡市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门峡市印染厂唐墓陶器研究
三门峡市果树产业发展报告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