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流域环境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结合问题的探讨

2021-11-01王安成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技术生态治理

王安成

摘要:新时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小流域环境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乡村环境治理的一部分,为自然环境建设奠定了稳定基础。文章结合小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和问题,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流域;生态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技术。

引言

当前环境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为基础,进一步推动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从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些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实现环境的优化处理,从而推动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1小流域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成因及问题

小流域生态环境破坏及水土流失的成因概况起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小流域内垦殖指数较高,土质疏松,团结粒差,如果遇到大雨或是其他特殊天气时,会导致土层外表面在雨水的侵袭下失去平衡,严重时会造成综合性的水土流失。另外,小流域内一般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缺少林草庇护,从而导致打破原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延续。人为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是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原有生态植被、树木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会造成小流域内的沟渠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周围的田地受到严重的侵害,土层中的各种微量元素会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后期庄稼作物及原有生态植物的生长,导致大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的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及农民的生产经济具有不利影响,小流域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的危害非常大。

2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内容规划

2.1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工作

以小流域为代表对象,进行区域性规划和治理,应遵照当地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与小流域客观条件来制定完善的治理规划方案,合理分析流域内部的生态治理与水土流失的需求,提升生态治理及水土保持计划的实用性。在区域内部的小流域生态治理及水土保持工作中,合理的引导和统筹可以为该项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工作目标与方向的规划,能够促进区域生态经济与小流域经济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从而建立良好且完善的服务机制,构成现代生态经济体质新格局格局,响应国家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的号召,以此带动和刺激区域经济增长。

2.2保护生态效益

在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展开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活动之后,随着较少植被、树木的破坏和补植、增加绿化,控制水体污染,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景观,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也可以避免出现洪峰以及洪水总量过大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以此更能有效地降低洪水以及洪峰对土壤的侵蚀强度。并且,在补植和建设塘坝这类蓄水工程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的淤积问题,避免最大程度的降低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这样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抗洪灾害的能力。不仅如此,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提升生态效益来说也是有着极大运用价值的,众所周知,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当中林草治理以及工程治理是比较主要的两种治理方法,这两种治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小流域土壤的结构,还可以逐步提高土壤的渗透力,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避免出现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并且,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地资源,从而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标。

2.3突出治理功能与优化治理分类

对小流域的治理工作主要是依据客观的自然条件来选择更适合的治理模式,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问题的把控,重点在于减少生态破坏和恢复生态建设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普遍来说,解决小流域治理中的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问题,可以从功能优化上入手,满足开发与保护的双重要求。在明确已知区域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发挥主导功能优势,如进行封山育林可有效控制和增加当地的绿化率;对于流速与流量较大的河流,可建立水力发电站,划定保护区域,监管、控制当地的水污染进一步开发环保型资源。根据我国已有的治理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关工作,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成果,更好地满足不同流域发展的服务型需求。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验和对策

3.1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的原则

首先,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原则,其次,以维持环境长远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和自然状况,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的布设各项治理措施。在防治措施上,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实现综合整治。

3.2增强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科技水平

首先,要对小流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分析其形成是人为还是自然因素导致,如果是人為因素需要弄清楚是过度砍伐、企业污染还是农业、生活用水原因。总之,要对实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方案。其次,在小流域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治理方案中,要充分结合科技手段,将新技术、新产品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率,比如可利用卫星遥感统计,水体治理利用物理和化学技术,也可使用高分子材料覆膜方案,或是可分解一次性植被覆盖方案,通过这些新型材料及技术的运用,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能更快见到成效,并且在治理完后再通过这些科技手段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功能[2]。

3.3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要想实现小流域有效的综合治理, 比如可利用卫星遥感统计当地植被破坏区域,最重要的是通过该项技术调查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而控制林草破坏和实施增加补植林草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林草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树木的根部或是草木的枯枝烂叶实现土壤的保护,还能有效防止地下水资源的流失,对土壤中的营养分子的保存具有重要作用。林草工程的实施,应该结合所在地区的土壤实际情况以及生态环境的需求合理选择树种,尽量选择较多种类的树种,在确保树种符合环境需求的形势下茁壮成长,逐渐发展成为树林,实现土地保护的整体效果的提升。

3.4生态手段防护

山坡防护工程,即通过对水土流失区域的地形进行微小的调整,从而起到山坡的防护作用,这类防治方案在排洪防涝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措施为可以利用山体地形进行土地整治、梯田建设;修建溢洪道保证山洪的排泄以此减少对林草的冲刷和侵蚀。生态手段防治水土流失是较为经济、长远的措施。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周边种植多种植物,提高生物多样化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植物根系不仅能加固泥土,防止水力侵蚀,并且上部茎叶能降低风速,防止风蚀侵蚀。生态手段不仅在工程施工时可以保持水土,也可有效提高该地区的生态活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3.5沟道治理工程防治方案

在相关小流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治理方案中,沟道治理工程的实效性最强,因此对于该方案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而沟道治理工程能够通过治理河道污染,处理侵蚀度较大的干支毛沟问题,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持和水土保持的工作目标。在处理的过程中,沟单项设计方法是最典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设计者会预先对流域内的沟道进行规划和分析,从而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沟道进行综合治理与配置,其工作方案的重点在于沟头前进、沟岸扩张,并在沟道的底部进行下切,从而形成骨干沟道。典型的措施为修建拦砂坝和谷坊,结合当地原有天然湿地,在利用和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宽阔的河道,水生植物技术和人工浮岛技术进行增加生态湿地区域扩大建设;利用截污;清淤;曝气复氧技术;微生物制剂技术改善河道的污染;同时,利用植树种草的方式,在河流两岸加大绿植覆盖度;对支毛沟进行整治,并对主干沟进行整理工作,顺序可由上至下,注重连锁控制的原则是治理工作的核心所在。自上游而下的治理顺序,能够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进行[3]。

3.6在封育方面展开治理活动

在展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林木种植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治理措施,对预防水土流失来说也是有着极大帮助作用的,但是总体来说林木所需的生长时间较长,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环境、病虫等。因此,在种植林木之后便应该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养护,在此可以运用管护措施和封育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树木治理,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水土流失治理的整体效果。通常可以运用的方式有合理规划解封区域,并且在风雨区域做出醒目、明显的封育标志、标语和防护网等,在做好防御措施后避免人畜入内破坏封育环境。与此同时,在进行封育的过程中避免展开各类生产性活动,以此来为林木的生长做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关乎国家民生大计,随着经济发展,对小流域工程进行综合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小流域工程治理能够改善、保持以及利用当地土地资源,环境资源,调整了当地产业结构,同时还能产生生态效益,促进了区域长远规划和地方经济發展,利国利民。鉴于此,还需要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付韶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分析[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3)

[2]鲍升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技术措施研究[J].明日,2018(2):77-77

[3]黄亚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分析[J].南方农机,2019(15):93-93

猜你喜欢

小流域治理技术生态治理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日能源与环境合作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