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0-30穆娜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和重要任务。组织行为学天然具有思政教育功能,思政元素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挖掘。但目前我国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由此,文章提出从提升任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理顺各章节的思政教育重点、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的手段等四个方面加强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组织行为学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strategic measure and an important task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aturally is of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fully explored in the teaching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s a result,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urse can be strengthened by improving the politic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teachers,making clear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straightening out the foc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ach chapter,and enriching th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引言

立德樹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可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中央强调要着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随后,习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次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其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根据《纲要》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当然,课程思政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或者一项专门的教学活动,而是贯穿教学各环节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调,把教书和育人落到实处。[3]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尤其某些国家的“杂音”“噪音”,仅依靠传统的思政课程已很难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方面取得预期效果,开展课程思政迫在眉睫。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大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该学科是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多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及组织的行为等内容。由于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指导学生如何了解自己和他人、如何解决与管理群体冲突、如何进行团队协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可见,组织行为学天然具有思政教育功能,思政元素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挖掘。把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刻掌握课程本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及辩证思维等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与态度,塑造新时代精神品格。

二、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西方主流思想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根深蒂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组织行为学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学派:早期的工业心理学派、古典管理学派、行为学派、权变学派及系统学派。[5]由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可知,组织行为学的绝大多数内容来源于西方社会的研究实践,主要以资本主义社会和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社会为研究对象。基于此,其中的很多概念、模型、观点和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情境。如组织行为学关于价值观的研究侧重于个体层面,过多地强调了价值观的个人属性、忽视了其社会属性,而我国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再比如中国情境下的本土领导构念,也是西方人群为建构样本的各种领导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由于很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授课中还多引用西方社会的案例,忽视了对国内素材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可见,要在西方主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结合中国情境,充分融入中国特色的思政元素,对于高校和任课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能力欠缺。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都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概念一经提出,很多教师想当然地把“课程思政”等同于了“思政课程”,因此对课程思政便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当然也有教师在授课中过度关注思政教育,生搬硬套、本末倒置,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也严重影响了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传授。此外,如今高校教师的招聘原则往往对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也较为明确,如要求博士、硕士学历、某某类院校毕业等,对于价值观方面的考量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甚至于没有考核机制。[6]这就导致很多高校教师尽管专业理论知识很丰富、学术能力也较强,但思政理论和知识却储备不足。特别是留学回国的一些高精尖人才,拥有光鲜的学历背景和扎实的学术积累,但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中面临“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困境。同时,各高校目前对于课程思政也普遍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价和考核机制,更缺少完善的顶层设计。

(三)网络文化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目前的大学生群体基本都属于“00”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性格突出,富有探索创新精神,但生活经验少、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较弱,思想情感和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本身就比较大。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网络文化又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困难。网络文化是一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文化,愈益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精神文化和思想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日益成为主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不良的网络文化环境则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重重阻碍,影响其顺利开展。[8]譬如近年来盛行于网络的“饭圈文化”“祖安文化”等,不仅消耗了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打乱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还严重扭曲了一些大学生的“三观”、危害了其身心健康。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更为迫切,也更为困难。

三、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对策

针对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结合《纲要》对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按照“对策→机制→目标”的逻辑,提出了加强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四点具体对策(图1):

(一)提升任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9]教师是否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其参与理念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因素,对课程思政理念落实成效起到决定性作用。[10]基于此,教师首先要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政治素养,如认真学习中央政策、关注时事新闻,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还要不断丰富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把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加课堂思政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也应充分依托本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教学专业技能与水平;加大对课程思政类课题的支持力度;通过授课比赛等方式,引导授课教师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帮助任课教师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制定课程思政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课程建设是思政教育的“主战场”。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沟通、批判、探索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大学毕业后步入职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而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研究“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如何有效结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核心目标。[11]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作为思政课程的补充和促进,切忌过分强调课程的思政作用而忽视了课程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12]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思政课程”有所不同。[13]具体而言,要围绕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完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开发形成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体系,加强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要立足马工程系列教材,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客观讲评课程中关于西方社会的内容;要更多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经据典,把课程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我国古往今来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相结合,让学生从内心建立起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理顺各章节的思政教育重点。在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基础上,针对组织行为学课程各章节的内容总结归纳出相应的思政教育重点。具体来看,“个体心理与行为”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爱岗敬业精神;“动机与激励板”中要让学生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学生主动了解他人、善于激励他人的品格;“群体心理与行为”中要让学生在了解我国群体本位文化基础上,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团队”中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领导”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古今中国人的领导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沟通”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懂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勇于表达和乐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品质;“组织文化”中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组织文化建设的模式、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组织学习与创新”中要让学生熟悉我国企业勇于创新突破自我的奋斗历程,激励学生发扬探索精神、不断学习、追求创新;“组织变革与发展”中要让学生了解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居安思危、面对困难和挑战主动担当作为的品质。

(四)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的手段。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的手段,能够为更好地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提供保障。根据经验,可以利用如下教学手段开展思政教育:①案例讨论,通过观看思政教育视频案例,如追求创新的华为、顽强拼搏的我国奥运健儿、疫情期间奋斗一线的医护人员、致力于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格力等,积极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关思政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主动性,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②翻转课堂,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兴趣点,然后融入思政元素制作PPT进行课堂展示,控制课堂展示时间在10-15分钟/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充分检验思政教育的效果,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领导和发表演讲等技能:③课堂外实践活动,一是通过户外小游戏(盲人方阵、无敌风火轮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二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优秀红色旅游资源,如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等,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软件辅助,选择腾讯会议、学习通与雨课堂等软件开展线上点名、弹幕互动、作业互评等,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教学资源延伸,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课外资源进行课堂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总结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学实践中各个学校和任课教师都要有足够的耐心,讲究策略和方法,不断总结探索,充分挖掘组织行为学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根植于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助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培养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储备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9]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6-16

[3]李南.《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的推进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1):44-46

[4][5]《组织行为学》编写组.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5、10-11

[6]邵莉.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问题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1(08):109 -110

[7]年大琦.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生成机理与引导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8):35-39

[8]张添茗.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路径探析[J].决策探索(中),2021(01):50-51

[10]马莉,丁汝雄.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思考[J].齊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10-12

[11]陈川,孙佳楠,吕永锋,董一嘉.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以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5):136-139

[12]张晓梅,马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8):6-8

[13]谢冰.高职院校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以《会计文化》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115-117

作者简介

穆娜娜(1989.10~):女,汉族,山东德州,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合作经济。

学术成就:主要从事农村合作经济、农业政策方面的研究。主持与合作经济、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的校级人才引进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一项,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在《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村经济》《江海学刊》《新疆农垦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等相关领域论文10余篇,独立完成并提交研究报告1份;多次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与计财司等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的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博士启动/人才引进项目“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组织行为学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