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2021-10-30薛茜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培育高中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也随之应运而生。作为一门德育和智育并举的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真正做到了学科教学和学生成长发展的有机结合。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和指导,结合学科建设经验、学生实际以及教育目标等内容,把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归纳为四大方面: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对今后思政课的教学和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笔者在经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师生等流程以后,发现当前我国的高中学校,在培育和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这一教育板块中,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笔者从社会、教师和学生三个不同的主体出发,希望通过切实可行的对策来促进高中生作为党和国家未来接班人的更加全面的和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培育;公共参与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basic subject literacy has also emerg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as a subject curriculum that combines moral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ar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and truly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ubject teaching,growth and development,and student development. It is based on Marxist theory,guided by Marxist theory,combined with materi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tudent reality and educational goals,and summarizes the basic qual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iplines into four main areas:scientific thinking,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political identity and politics’ awareness. public participation. This highlights the higher standards and mor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futu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is the quality of stud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and conducting field investigations,the author found that my country’s current secondary schools have difficulties in cultivating and motivating students’ public participation literacy. Therefore,the author starts from the three different disciplines of society,teachers and students,hoping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future successors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rough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cultivation;public participation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公民的有序参与。由此可见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的素养还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公共参与的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并且有能力处理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到的各种问题。基于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对的人思想和行為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不断深化政治理论知识,牢固树立主体参与意识,进而提升公共参与能力,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定义

新课标中对公共参与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1]基于这个解释,笔者认为公民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与之相关的知识、品质和能力等都是公共参与的素养的体现。

(二)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

公民在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时所体现出来的知识、品质和能力等是多方面的,因此公共参与的素养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1.公共参与意识

有学者认为,“公共参与意识是公民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有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意识”。[2]因此笔者认为公共参与意识就是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一种意愿。思政课要求教師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首要任务就是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唤醒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深沉的爱,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一切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2.公共参与知识

知识是飞上天的羽翼,是万物中的指路明灯。我们要想更加顺利圆满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中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公共参与的基础知识脉络是十分清晰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主要是公共参与的理论知识,我们在进行真正的公共参与前必须要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端正我们的态度,发挥我们的作用。与之相对的就是有关公共参与的实践方面的知识,如法案颁布的具体流程、行使建议权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是我们进行公共参与的行动纲领和指南。

3.公共参与能力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具备了公共参与的意识,并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公共参与的能力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就是将我们所学的有关公共参与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的能力。其次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例如准确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与他人协商配合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二、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高中生个人成长

1.有利于高中生个人的社会化发展

学生从“自然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的过程。但是大部分的高中生实践经验不足、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诸如此类的原因就决定了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思政课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帮助学生把学习成绩提上来,而是要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新和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思想和理念,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多地与广大学生的日常工作生活实践以及社会的现实有机结合,让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当前我们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并以此来激励他们,坚定他们的民族自信,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同时,通过组织和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入内化其理论知识,提高其在公共参与活动中的语言表达、合作协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发展过程。

2.有利于高中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增强

随着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的不断提高,他们能够在越来越多的活动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并且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自己在公共参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法治意识、参与意识、平等保障意识和权利保护意识。中华民族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穷其一生的使命追求。通过对高中生的教育,可以使他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崇高的志向,以时不我待的历史紧迫感和使命意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二)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学科建设

1.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和教师工作的指导性学科,对于真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其自身特殊的价值属性便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扎扎实实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当代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事业的创造者和继承人,也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思政课是一门德育和智育并举的课程,并且德育比智育更重要。思政课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帮助学生把学习成绩提上来,而是要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真正有用的人,真正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能力、有信仰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2.有利于思想政治课获得更多支持和认同

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提出,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教学方法……这都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革新,促使我国的高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其课程目标等,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调动广大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社会实践的这个大舞台上推动和促进学生的整体健康成长。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学科专业课程的价值取向,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的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我们的思政课教师不断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朝着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和育人性,向广大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展示思政课教育的良好成果,使思想政治课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1.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高中生精力旺盛,性格开朗,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因此,以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依托,通过情境创设和活动体验等途径使学生渐渐地提高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能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添砖加瓦。当我们的广大学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公共参与的基本素养,就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正确地表达自己作为社会主体的利益和诉求,使国家和社会的决策、规章、制度等更能反映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和愿望。当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学生的公共参与的热情自然也会越来越高,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形成一个公共参与的良性循环,社会就会更加的稳定和和谐。

2.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我国正在推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战略目标,也就是加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法制体系,推进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此我们每一个普通公民能做的就是,时刻关注并找机会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公共事物的讨论、酝酿、决策以及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思政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一方面能够有效监督公共权力,遏制贪污腐败现象,让有权力的人不能也不敢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的决策、规章、制度等更加符合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和愿望,这样一来更有可能激发我们的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热情与信心,让我们的公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有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及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建设进程。

三、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公共参与素养欠缺,教学能力有限

高中思政课教师虽然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专门的师范教育,拥有丰富的思政课教育和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受到了传统思政课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力量驱使之下,在教学中难以顾及到学生除理论学习以外的,其他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很多教师自己本身就缺乏公共参与的经验和经历,对公共参与的价值和重要性了解得不够深入,因此在讲到有关公共参与的知识时,只是照本宣科,对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都讲不出个所以然来,自然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和信服。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对公共参与的素养理解得比较到位,也能够结合课程特点和要求进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但由于不能和学校治理、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实现良性互动所以没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脱离社会实际

当前,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细致,没有联系学生实际、社会现实以及相关学科或章节的知识而孤立片面地进行知识传授,人为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吃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公共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思政课要求教师在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的过程中,在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和资源的时候,必须以教材为主,因为教材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但是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地考虑和联系到我们广大学生的日常工作生活现实和全面的发展,深入挖掘教材以及现实生活中与公共参与有关的知识内容,创设一个更加切实地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工作生活现实的实际教学情景,使得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与我们学生的日常工作生活体验和现代社会的现实进行有机地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并且越来越擅长去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

(三)教学方法運用不够灵活,比较单一枯燥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思想活动等有一个全面并且深入的了解,只要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使思政课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开放和民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运用等都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层层展开。只有这些环节都做到位,才能使广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去,从而做到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以此来促进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素质教育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普及,教师们在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时,还是会存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太过单一的问题。虽然有教师表示在课堂教学中会采用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法,但也有很多教师表示,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不够用,所以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讲授法来提高授课效率。

(四)学生参与学习不够活跃,积极性不够高

以核心素养为纲的教学,推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设。从重教到重学的深刻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之下,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学生自身而言,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兴趣培养,使他们对理论学习存在一定的抗拒和抵触心理,难以调动自身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年龄、心智等方面的限制,学生进行公共参与的机会比较少,这也进一步导致学生的主体意识不高,对自己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性把握不够深刻。就教师而言,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或是自身专业素养的欠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老套,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单纯的灌输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路径

(一)教师应做的努力

1.提升自身公共参与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广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教人先教己,只有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不应以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评判教学效果的唯一准绳,而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完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掘各种隐藏的教学资源,依托教材的同时利用新闻报道、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等多种途径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素材和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教师是学生前进路上的灯塔,当教师在讲到公共参与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能够对自己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能够和学生畅谈从中获得的感悟能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公共参与的重要性,这样的老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信服和喜欢。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2.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古语有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方法是前进的灯塔和行动的指南。如果思政课的教学不讲究方式方法,很大的可能性只会适得其反。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思想活动等有一个全面并且深入的了解,并且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科学的、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熟练运用具有情境意义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等,通过创设一个贴近于学生日常生活现场的具体教学情境,举出一个个典型真实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激发出广大学生浓厚的思政课学习兴趣。其次还要注意课上的教学和课下的活动的相互结合,例如通过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加深对公共参与的有关知识的理解,使其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社会应做的努力

1.拓宽公共参与渠道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我们学了多少关于公共参与的知识,在没有付诸行动,亲身体验以前,终究还是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公共参与很重要,但却苦于自己能够利用的公共参与的机会和渠道太少。因此只有拓宽高中生公共参与的渠道,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这个矛盾。虽然社会上公共参与的渠道有很多,但是由于学生的身份和年龄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随着公共参与机制的不断完善,应该针对学生这一重要群体做出更加人性化的改进,提出更多可操作的具体举措,例如设置学生意见专栏或者学生专属信箱,确保学生公共参与的声音能够被听到和传播,另外,针对高中生在校期间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使用的不便,可以考虑借助计算机、白板等联网设备,给学生提供定期进行网上公共参与的机会,并在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中提供更多正确的引导。

2.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大课堂和大舞台。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离不开社会政策、法规和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全社会公共参与的知识夯实了,公共参与的意识高涨了,公共参与的能力提升了,那全社会的氛围才会越来越好,学生才会从中受益。首先要通过加强宣传和奖惩等方式提高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其次要通过印刷读本和开办讲座等方式增加公民的公共参与常识,最后要通过建立健全良好完善的社会参与运行机制,让公民在真正的参与中提高公共参與能力。只有全体社会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知识和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才能为学生的公共参与这一素养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学生应做的努力

1.不断改进学习方式

由于受到了传统思政课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力量驱使之下,大多数的课堂教学都只是以老师的口头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和公共参与的重要力量,必须树立主体意识,积极改进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新课标中强调,“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3]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好奇爱探究的天性,比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协商合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自觉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除了学生要更加有意识地去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应该高度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的转变,将一个好的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观察、讨论和互动交流留出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2.增强主体参与意识

公共参与要求学生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处理公共事务,进而对公共决策及其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主体参与意识的树立有利于学生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道:“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4]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其首要前提就是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选取能够体现我国日新月异的伟大变化的教育素材、组织主题演讲、观看改革开放纪录片以及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途径,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立志用自身行动报效祖国。同时,教师在组织和开展集体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的归属感,使其愿意为了集体的更好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共事务。

广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思想政治课的开展有力保障了一代又一代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造者和继承人,高中生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酝酿、决策、产生和发展中去。新时代已然是奋斗者的新时代,希望高中生能够不畏艰难、不忘初心,勇敢担负起新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历史洪流中争做一个能够担当民族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韩同友,谭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政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宋芳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7.

[4]陈芳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5]宋静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6]申瑞.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8]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9]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10]李亚军.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

[11]刘顺然,张爱琴.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培塑[J].江苏教育,2020.

[12]邵丽钧.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公共参与素养的落实探讨[J].高考,2020.

作者简介

薛茜茜(1997-),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学生,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政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2]龙燕.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公民参与意识现状探析[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14: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政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培育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大学生微博意见领袖公共参与的意义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