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中小学教育模式简述

2021-10-30申晓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

摘要: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受到全球的普遍认可离不开其完善的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中小学教育模式还是职业教育模式都极具特色,可谓世界各国提供参考。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国际长期以来颇具盛名,这得益于其“双元制”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德国;中小学教育;分流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

一、中小学教育模式

德国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次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学生三岁至九岁属于初级阶段(Elementarbereich&Primarbereich),即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十岁至十八岁属于次级阶段(SekundarbereichⅠ&Ⅱ),即中学阶段。学生十八岁以后所接受的教育属于高级阶段(Tertiärer Bereich)。由于本文只介绍中小学阶段,因而高级阶段并不涉及。

全球而言,德国属于早期分流模式。学生第一次分流是在小学毕业时,即小学升中学的阶段。第二次分流则是十三年级至大学阶段,即中学升入大学的阶段。德国基本采取小班制对话式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一般每班二十五人左右,最多不超过三十人,最少七人左右。教学环境自由轻松,课堂形式生动活泼,课堂教学以对话为主,师生交流频繁。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初级阶段

德国立法禁止幼儿园阶段开设课外辅导班,一直到小学三年级之前,德国都以“游戏式教学”为主。除柏林和勃兰登堡是六年制外,德国大多数的小学都是四年制。一至三年级教师不分科目统一教授学生且不采用打分制考察学生,只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三年级起学校也会依据科目划分出不同的老师授课,教师开始用计分制考察学生。计分制的成绩以一至六分(包括小数点)为标准,一分代表优秀,两分代表良好,三分代表满意,四分代表及格五至六分分代表不及格。除了每科成绩以外,教师还会对学生的个人特质打分。各州考察标准并不一致,以黑森州为例,个人特质评价包括学科表現(Arbeitsverhalten)和社交能力(Sozialverhalten)两方面。学科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专注力等,社交表现包括学生与其他人的关系及合作度,能否公平对待每个人,是否助人为乐等。

三年级时全德公立小学的学生需要参加一次统考,考察科目包括德语、数学、英语、宗教、自然科学、艺术、音乐、体育等,国家会通过这次考试评定各小学的教学能力。四年级上半学期结束时,教师会给学生一份中期评价并与家长和学生开会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升学建议,下学期学生会收到学校正式出具的择校推荐书。大部分的的德国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去文理中学读书,但也有部分家长拿到了教师的推荐信,但为了孩子能够快乐成长或找到实操性更强的工作将孩子送到实科中学等中学读书。

(二)次级阶段

德国的中学分为职业预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Gymnasium)和综合性中学(Gesamtschule)四种,学习时限依据各州标准有所不同。文科中学和综合中学的重点班相当于我国的普通中学,职业预校和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职业学校。只有文理中学和综合中学重点班的学生才具有考大学的资格,这部分学生不到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

二零一二年以前,文理中学招生要求以小学的推荐信为主,没有拿到文理中学推荐信的孩子几乎没有机会上文理中学。二零一二年以后,全国81%的中学开始以家长的意愿为主进行招生。文理中学招生要求学生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良好,如:德语、数学、科学等不能高于2分(即低于B等),个人特质中的学习表现也很重要,学校会参照学生成绩及教师的评价综合考察学生。

文理中学(Gymnasium)也被称为“完全中学”,教学深度超过其他三种类型的高中,以培养学生上大学为主要目的。文理中学可分为八年制和九年制,即Gymnasium8和Gymnasium9(G8和G9)。G8学制的学生初中阶段为五年,高中阶段为三年,在十二年级时参加高考;G9学制的学生初中阶段为六年,高中阶段为三年,在十三年级时参加高考。初中阶段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继续在文理高中的高年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课程和重点学科,其余的学生则需要转到其他类型的学校。

文理中学的高中阶段(Gymnasium)可分为Einführungsphase(对应在中国为高一)和Qualifikationsphase(对应在中国为高二和高三)。学生可在基础课程(Grundkurs)和重点科目(Leistungskurs)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倾向和需求选修课程并进行学习,基础课程要求选课十门以上,重点科目起码选修两门。其中,核心课程德语,数学和一门外语(英语为主)是所有人都必须学习的。

职业预校(Hauptschule)又被称为普通中学,以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这类学校所接收的学生一般是小学平均成绩三分及以上的学生。学制为五年,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学生可以在此学习如何处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实科中学(Realschule)一般接收小学平均成绩二至三分的学生,学制为六年。实科中学适合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方向比较灵活,成绩优异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去文理中学并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文科学校,学习一般的学生一般前往双元制的职业学校,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转入职业预校。综合中学(Gesamtschule)建立在“机会均等”的原则基础上成立,包含了以上三种学校类型,目前只有几个联邦州有综合中学。学制为六年,既包含技术训练也包含科学理论教学,可分为整合性综合中学(integrierten Gesamtschulen)和协和性中学(kooperativen Gesamtschulen)。整合性的学生不根据成绩分班,是完全整合的;协和性的学生有部分科目需要根据成绩分班上课。十三年级毕业的学生可以获得与文科中学相当的学历。

学生八年级时需要统一参加VERA-8,科目为数学,德语和第一外语(主要为英语)。这次考试目的同小学四年级时的一致,国家只是为了考察各院校的学生培养能力,不是为了考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但由于其公开性和统一性,大多数家长也将其视为学生学习水平的一项重要考察标准。十年级时基本所有中学初级阶段的学生都会结业,结业考试合格的学生会收到中学毕业证书(Mittler Reife)。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进入文理中学的高级阶段的学习,其余学生则会转去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或成为学徒。

二、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DualSystem)是德国特有的教育模式。“双元”一是指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培养路径并行发展,二是指必须通过高等院校或高职院校联合企业提供职业实践场所和机会,以此来培养实用型人才。学生们需要签两份合同,一份是与学校签订的培训合同,其中规定了学生经过未来三年的培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一份是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其中规定了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实习期间,何时可以开始领工资和工资水平。学生平均每周参加实践工作三至四天,其余一至两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学生需要参加由商会举办的认证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他们中的大多数将被企业认可并成为正式员工。

德国根据不同情况设立了不同的职业学校,如:职业学校(Berufsschule)、职业专科学校(Berufsfachschule)、专科学校(Fachschule)等。职业专科学校(Berufsfachschule)是大多数德国学生就读的三年制的学校,毕业后学生可以进入职业高中(Fachoberschule)。近年来,文理高中也更新了原有的教学方法,提供了针对不同职业需求的科目培养,如:以科技教育为主的高中(Technisches Gymnasium)、以经济领域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和高级专业学校(Berufsoberschule)等。

三、德国的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与实践应用

近年来我国也在逐步重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不再一昧强调教师的管理地位和严格的秩序,而是逐步转向了轻松有趣且有序的教学环境。教师聘用也从重视有經验的老师到吸纳刚毕业的新生代老师走入课堂,使教学方法更加与时俱进,更为学生所接受。德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也应该给学生一些思考和互动的时间,不仅仅围绕书本上的知识和练习训练,也给学生更多发散性和辩证性思维训练的机会,增加课堂互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路。我国也应该更加重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度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

(二)转变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我国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是一条完整正常的教育流程,因而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认可度不高,我国应提高社会认可度,改变人们对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成绩不好”、“没有前途”等刻板印象。可以在小学阶段开始为学生开设职业选择与教育相关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教育体制和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就业观,了解自己适合的发展方向。

结语

德国早期分流模式及针对不同学生程度和需求的院校设施为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更是培养出一批知识与实践能力俱佳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余剑林.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中小学教育及师资培训[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2]荀澄.德国中小学的教育体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

[3]庄国栋.德国小学教育概况简介[J].现代教学,2013.

[4]陆伟,孟大虎.教育分流制度的国际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

[5]丁巧芳.中德职业教育模式对比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6]周敏,姚子雪婷.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实施的制约因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作者简介

申晓萌(1998- ),女,汉族,籍贯:河北,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长春大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