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2021-10-30柏一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摘要:新媒体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现实需要;提升教育成效的关键一步;更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要条件。为了推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质增效,高校应在导向上坚持“内容为王”;方式上秉持“用户至上”;管理上强调“顶层设计”,三管齐下共同助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的精神之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他们的品格养成与精神塑造至关重要。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谋篇布局大有裨益。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筑牢大学生思想防线的现实需要

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也悄然到来。在以多元、开放、共享著称的新媒体技术的覆盖下,大学生之间形成了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互联网空间布阵,导致信息传播形式与频率都发生历史性变革。与此同时,网民们会接受到各具形态的西方意识形态话语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属于00后网生代,心智尚未成熟,在网络中极易被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颠倒黑白,偏离主流价值立场,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新媒体时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筑牢大学生思想防线的时代之需。

(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关键一步

新媒体技术的纵深发展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贡献了新载体,是提升其教育成效的关键一步。首先,新媒体突破时空界限,创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室作为场域,大大拓宽了教育空间;其次,在新媒体的辅助下,理想信念教育的素材来源广泛,教师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扩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最后,依托新媒体可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教师在5G时代可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获取学生反馈,量身定做适合于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实现私人定制,激发教学兴趣。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在新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教育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说教,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你上我下、你说我听的单向传播方式,而是更注重基于相互平等关系的对话式传播。这种方式创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增强了教育的亲和力。同时,学生通过网络结合兴趣点自主筛选学习内容,在平台上积极互动,展现自身开阔思维,使整个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可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受众的主体性,给予教师和学生均衡的话语权,不仅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且在师生之间营造了民主互助的氛围。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导向上:坚持“内容为王”,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

内容是形式的根本,没有内容保障的形式宛如无本之木。这启示我们在新媒体多样化形式遍布的当下,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用内容占领价值高地。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内容才能体现优势,反之内容空洞单一,难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应。当下,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社会转型期的十字路口,各种价值观风起云涌,充斥在新媒体领域,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防线。此等境遇下,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内容为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领学生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具体而言,高校要用好互联网,采取各种方式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用微博、公众号、论坛等载体讲好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政治认同感。

(二)方式上:秉持“用户至上”,构筑系统有序的教学体系

用户至上是新媒体的核心思维。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高校在新媒体视域下,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关切学生的需求,做到对症下药。一方面,高校要借助新媒体及时捕捉学生喜好,从而积累教学素材,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构筑“上下一体”的教学体系。理想信念教育本质上要守好思政课主渠道的地位。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学生设计教学环节、布置教学亮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的放矢地进行讲授,切勿将理想信念教育视为理论的播放器和政策的复读机,久而久之思政课的吸引力将消失殆尽。在党史、国史的讲述时,可选用案例研究、观点辩论、现场讨论等方式娓娓道来,使学生从理论认同上升到价值认同。线上教学要把握问题导向,凸显亮点,不可千篇一律。高校要着眼于开发集学习、讨论、交流、共享于一体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打造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空间。如开设网络思政大讲堂,由全体校园思政工作者作为主讲人,可结合“两微一端”,选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形式录制,供学生观看。此外,线上教学要致力于烘托情境式的教育课堂。在VR、AR等虚拟技术下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信念,无疑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管理上:強化“顶层设计”,推动高校机制建设

机制是行为的保障。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安排不仅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严谨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是新媒体时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保证书和通行证。在该机制的筹备上,高校党委要建立大数据平台,对海量的校园流通信息做好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守好校园网络意识形态的净土。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高校也要出台相关措施,通过培训、讲座、考核等渠道提高教师政治站位的基础上升华自身媒介素养,与时俱进、通力合作,不断衍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变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68.

[2]李四维,李学静,温健林.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机制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200-205.

[3]陈超,姜华.新时代境遇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态势与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3(4):65-68.

作者简介

柏一兰(1996年12月),性别:女,民族:回族,籍贯:陕西汉中,职务:在读研究生,学历:硕士,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