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重点页岩油区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2021-10-30李倩文马晓潇高波陈新军

新疆石油地质 2021年5期
关键词:区带老井钻机

李倩文,马晓潇,高波,陈新军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2206)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页岩油商业开发的国家,也是目前页岩油产量最高的国家。美国页岩油的概念较为宽泛[1],泛指蕴藏在页岩、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等地层中的石油资源,即广义页岩油[2-4]。

美国页岩油的勘探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的威利斯顿盆地Bakken 区带,到20 世纪90 年代,随着水力压裂和水平井技术的不断成熟,页岩油开发才逐步开始,但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形成规模产能。2006 年位于墨西哥湾盆地西部的Eagle Ford区带开始生产页岩油,2007 年通过水平井分段压裂等手段,Bakken区带页岩油年产量超过2×104桶,页岩油开始进入规模化商业开发阶段。2010 年后美国页岩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仅用8 年时间产量就增长了十多倍,部分时期增产每天超过百万桶(相当于年增产5 000×104t),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增长速度[5-6]。二叠盆地是近几年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唯一在2014年下半年油价暴跌时仍然保持页岩油产量增长的地区,目前已成为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热点[7]。2020年初,美国结束70 多年的石油净进口历史,成为石油净出口国[8]。尽管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和“OPEC+”谈判破裂叠加造成的超低油价形势下[9],美国页岩油的商业开发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但不可否认,美国“页岩油革命”改变了全球油气供需格局[10-11]。

本文在对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威利斯顿盆地Bakken 区带、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区带、二叠盆地Wolfcamp 区带等页岩油区带的地质特征,重点梳理了三大页岩油区的储量、产量、钻井活动、开发技术进展等,尤其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典型文献剖析,总结出一些经验启示,以期为中国页岩油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1 美国页岩油分布特征

美国页岩层系分布广泛,富含页岩油气资源,大部分页岩层系都是油气同产[4,12-13]。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于威利斯顿盆地Bakken 区带,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 区带,二叠盆地Bonespring、Wolfcamp 和Spra⁃berry 区带,丹佛盆地Niobrara 区带,阿帕拉契亚盆地Utica 区带,阿纳达科盆地Woodford 区带等。其中,威利斯顿盆地Bakken 区带、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 区带和二叠盆地是近年来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

1.1 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区带

威利斯顿盆地Bakken 区带是美国页岩油商业开发的发源地,目前是美国第二大页岩油产区[14]。Bak⁃ken区带的页岩油主要来自上泥盆统—下石炭统Bak⁃ken 组[15]。Bakken 组纵向上可分为上、中、下3 段,呈典型的“三明治”结构(图1)。其中,中段厚15.24~45.72 m,孔隙度为8%~12%,是Bakken 区带页岩油的主力产层。上段和下段黑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镜质体反射率为0.60%~0.90%,大部分地区至今仍处于生油高峰期,但由于富含光合绿硫菌等特殊生烃母质,生成的原油油质很轻(大于40 API)[16]。此外,Bakken 区带地层发育超压,是控制该区页岩油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7]。

图1 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地层柱状剖面(据文献[4]修改)Fig.1.Stratigraphic column of the Bakken formation in the Williston basin(modified from Reference[4])

1.2 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区带

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区带页岩油主要产自上白垩统Eagle Ford 组富有机质海相页岩。Eagle Ford组页岩在墨西哥湾盆地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发育,平均厚度为76.20 m,页岩矿物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钙质含量为29%~40%,泥质含量为15%~30%,硅质含量为10%~29%,页岩脆性较强,有利于水力压裂[7]。Eagle Ford组页岩可分为上、下2段[17],下段富有机质钙质泥岩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向东北部San Marcos 隆起逐渐变化为硅质含量较高的Pepper组页岩,其内不连续的低渗砂岩是Eagle Ford区带页岩油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由于Eagle Ford 组页岩埋深变化很大,镜质体反射率为0.45%~1.40%,远高于Bakken 组页岩的成熟度,其油气分布平面分带性明显,从西北到东南形成黑油、湿气/凝析油和干气3个类型的烃类成熟度窗口[18],气油比逐渐变高(图2)。部分学者认为,目前Eagle Ford 区带的页岩油产量主要来自镜质体反射率为1.10%~1.30%的区域,主要类型是与湿气伴生的轻质油和凝析油[4]。此外,北部的黑油区也正在开发[19]。

图2 墨西哥湾盆地西部Eagle Ford组页岩油气平面分布(据文献[17]修改)Fig.2.Plane distribution of shale oil/gas in the Eagle Ford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Gulf of Mexico basin (modifed from Reference[17])

1.3 二叠盆地Wolfcamp区带

二叠盆地位于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发育于中石炭世的开阔海域。现今的二叠盆地主要由3 个构造单元组成,即特拉华盆地、中央台地和米德兰盆地(图3),纵向上拥有多套页岩油层系,如全盆分布的二叠系Wolfcamp 组、特拉华盆地的Bonespring 组和米德兰盆地的Spraberry 组,其中Wolfcamp 组潜力最大[20]。近期Wolfcamp组的页岩油产量快速增长,已成为二叠盆地页岩油的主力来源[21]。Wolfcamp 组为一套复杂的地层单元,在盆地边缘主要为富有机质页岩和泥质碳酸盐岩,由上到下分为A、B、C、D 共4 段,其中A 段和B 段是页岩油的主要钻探目的层(图3),有利目的层厚度大于304.8 m,孔隙度4%~8%,总有机碳含量1.0%~8.0%。Wolfcamp 组页岩油主要源于海相Ⅱ型干酪根,部分产自Ⅲ型干酪根。二叠盆地多套烃源岩目前均处于生油阶段,Wolfcamp组处于生油高峰期,典型井的气油比可从0到12 000以上,大部分地区为油气同出的凝析油气[22]。二叠盆地既有通过侧向运移和垂向运移向上覆常规储集层供油的良好条件,又有向紧邻致密储集层供油和原位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奠定了该地区巨大的资源潜力[4]。

图3 二叠盆地典型区域地层柱状图Fig.3.Stratigraphic column of typical zones in the Permian basin

2 重点页岩油区勘探开发进展

2.1 页岩油储量进展

2009 年以来,美国原油(包括凝析油)的探明储量持续稳步增加(图4),上升趋势一直持续到2014年,当时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从2016 年一直到2019 年底,随着原油价格的回升,原油探明储量再次呈现上升趋势[13,21,23]。据EIA(美国能源信息署)2021年1 月公布的数据,2019 年美国原油的探明储量为471×108桶,约合65×108t,与2018年基本持平。

图4 2009—2019年美国原油(包括凝析油)探明储量变化Fig.4.Proven oil reserves(including condensate oil)in the USA from 2009 to 2019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截至2019 年12 月31日,7 个主要的页岩油区占据了美国原油(包括凝析油)总探明储量的49.3%。其中,德克萨斯州的原油探明储量遥遥领先其他州(表1),2019 年探明储量约198×108桶,比2018 年增加约2×108桶,大部分增加的储量都来自二叠盆地,包括Wolfcamp、Bonespring 和Spraberry 区带。北达科他州是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页岩的核心发育区,2019 年原油探明储量处于第二位,与2018 年持平。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 区带排名第三,2019 年页岩油探明储量为43×108桶。

表1 2018—2019年美国主要页岩油区探明储量[23]Table 1.Proven oil reserves in major shale oil areas in the USA from 2018 to 2019[23]

2.2 页岩油产量进展

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驱动了美国原油产量的快速增长,加之美国原油需求的降低,2020 年初美国一度成为原油净出口国,深刻影响着世界能源格局[8]。尽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2020 年美国页岩油产量较2019 年有所下降,但美国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原油出口国。据EIA 发布的2021 年世界能源展望统计,2020 年美国原油总产量为5.75×108t,其中页岩油产量为3.78×108t,约占原油总产量的66%(图5)。

图5 2000—2020年美国页岩油产量变化Fig.5.Shale oil production in the USA from 2000 to 2020

2020 年美国页岩油产量主要产自Spraberry、Wolfcamp、Bakken和Eagle Ford 区带[1],分别占2020年美国页岩油总产量的23%、22%、16%和14%(图6)。从盆地范围来看,二叠盆地的页岩油产量贡献最大,占总产量的53%,主要产自二叠盆地的Spraberry、Wolfcamp 和Bonespring 区带。阿帕拉契亚地区、德克萨斯州及其周边地层的页岩油产量也在持续增长[7-8]。2020 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区带页岩油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正在恢复中。

图6 2005—2020年美国重点区带页岩油产量变化Fig.6.Shale oil production from major zones in the USA from 2005 to 2020

2.3 钻井活动进展

钻机数量是未来产量的早期指标[24]。根据EIA发布的钻井生产日报《Drilling Productivity Report》(2021 年2 月)[25],2020 年全年美国主要页岩油区平均每台钻机的新井页岩油产量约为150~1 800 桶/d,均比2019年有所增长,其中产量最高的是Eagle Ford、Bak⁃ken和Niobrara区带(图7a)。图7b显示了除新油井以外的所有老井的总产量变化,变化趋势是由老井递减规律及其他外部因素(如关井)共同决定的[25],受提产措施等技术应用的影响,2020 年老井产量递减量比2019 年有所下降,老井产量贡献最大的二叠盆地最为明显。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投资削减导致钻机数骤降,2020 年美国页岩油产区的总钻机数较2019 年减少了近5 400 台。综合新井产量和老井递减的影响,除二叠盆地外,2020 年各区带页岩油产量均较2019 年有所降低,其中Bakken 和Eagle Ford 区带页岩油产量降幅最大(图7c)。

图7 美国主要页岩油产区2019年和2020年产量对比Fig.7.Comparison of shale oil production of 2019 and 2020 in major shale oil zones in the USA

图8分别统计了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区带、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 区带和二叠盆地3 个主力页岩油产区的钻机数量、新井产量、老井产量及总产量变化。2011 年以后,随着页岩油的规模开发和国际油价回升,美国钻机总数迅速增加[24],2011—2014 年钻机数量保持较高的水平,每台钻机的新井页岩油产量也逐年攀升,老井产量呈现较缓的规律性递减,页岩油产量逐年增加。2014 年全球油价暴跌,活跃钻机数最先受到影响,2015—2016年大量钻机关停[26],随后,新井产油量有所下降,页岩油总产量也降低。2017—2019 年随着油价逐渐回升,钻机逐渐恢复作业,但Bakken 区带和Eagle Ford 区带的钻机数量仍处于历史低位,新井产量却呈现一个较高的稳定水平,主要原因是,此次超低油价致使作业者更加注重技术革新,采用新的钻完井技术和长水平段压裂技术等提高新井产量,应用重复压裂技术提高老井产量,故三大产区页岩油得以在较低油价水平下实现有效开发[14,27]。值得提出的是,2017 年油价回升后,二叠盆地成为更多作业者的优先选择,主要是因为甜点分级评价使得作业者优先选择单井产量更高、资源等级更好的甜点区[9,27-28]。2020 年新一轮超低油价影响下,三大产区钻机被迫再次大量关停,Bakken 区带和Ea⁃gle Ford 区带的钻机数量最低,仅有10 台,二叠盆地的钻机数也从2019 年的400 余台减少至2020 年底的170 台,页岩油产量骤减。但此次影响仅持续了4 个月左右,2020 年下半年,钻机已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新井产量提升,老井产量迅速增加,综合来看,在历史水平上,页岩油产量净值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这也说明,此次低油价下作业者的抗风险能力比2014年明显提升。

图8 2011—2020年美国三大产区钻机和页岩油产量变化Fig.8.Variations of drilling rig amount and shale oil production in three key zones in the USA from 2011 to 2020

2.4 开发技术进展

美国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勘探开发理论和工程技术方面都相当成熟,尤其在页岩层系甜点区筛选和压裂工程技术方面具有优势[29]。页岩油区现阶段勘探风险降低,整体开发效益大大提高,评价开发技术流程成熟,长水平井巨型压裂、加密布井、一体化工厂化运作已成常态[30-32]。

从甜点评价技术来看,在低油价下,美国从事页岩油作业的公司通常会调整策略,在压缩勘探开发总体投资的同时,把有限投资集中到页岩油的核心区[32-33]。早期威利斯顿盆地Bakken页岩的甜点区很容易识别,但毕竟甜点区可钻井的位置有限,也限制了该盆地的上行空间,未来将转向资源禀赋相对较差的区域开展油气钻探活动[7]。Eagle Ford 区带作为非常规油气区已经比较成熟,目前效益最好的地方还是位于油田西部的湿气和凝析油气,但是同Bakken 区带一样,甜点区可钻井的位置也开始减少。长期来看,北部成熟度较低、油质较差的黑油区将成为原油产量的重要贡献区[21]。从不同页岩油产区对比来看,二叠盆地由于资源潜力更好,将成为更多作业者优先涌入的区域,Wolfcamp和Spraberry区带是勘探开发甜点区。

从钻完井技术来看,由于钻具的改进,过去钻完1 口水平井要多次更换钻头,现在“一趟钻”即可完成钻井;钻井用时从2008 年的35~40 d,减少到2018年的10 d 左右,效率提高了3~4 倍[32]。完井设计从最初的裸井一段压裂,发展到多段分割投球滑套、多段桥塞分簇射孔压裂;完井时间从原来的3~4 周,发展到目前的不到2 周,单段压裂完井效率提高了5~6 倍;在不断增加完井难度和复杂性的前提下,整体钻完井周期却从原来的7~8 周降低到目前的3 周左右[27]。在经历2015—2016 年的油价暴跌后,为应对油价的低迷环境,油公司采取了先钻井延迟完井的策略[7],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油公司应用先进的完井设计技术,每台钻机的新井产量稳定在不错的水平[13]。钻完井一体化设计、高精度地震指导钻井、地质导向、准确处理页岩层理以及应力各向异性指导钻完井设计等技术是页岩油藏持续增效开发的重要方向[34]。

从水平井压裂技术来看,超长水平井技术、“一趟钻”钻井能力提高、立体井网布井技术、多分支井技术、细切割水力压裂技术、重复压裂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页岩油高效开发的技术基础[34-37]。例如,Bak⁃ken 和Eagle Ford 区带的水力压裂工艺主要是裸眼封隔器滑套分段压裂技术和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38]。水平井同步压裂技术大量节约了压裂成本,如Bakken 区带作业者在相隔152~305 m 范围内钻2 口平行的水平井,并同时进行压裂[38]。二叠盆地的水平井长度逐渐增加,Wolfcamp 区带最长已达3 962 m,平均长度超过了2 166 m;压裂设计向大液量、大砂量以及更小的压裂簇间距和阶段间距方向发展。此外,“井工厂”式的压裂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39],超级井场成为发展趋势[10,27]。

从老井提产措施来看,三大油气产区的许多老井并未采用目前的完井设计,并且油藏在压裂后压力衰竭快,稳产效果不佳[40-41]。目前页岩油藏平均采收率基本低于10%,仍有大量原油滞留于地层中,后期增产需要依靠提高采收率技术[42-43]。注入二氧化碳、油田伴生气、化学驱等是目前美国常用的老区提高采收率的措施,其中注气是页岩油藏开发过程中补充地层能量的主要方法[44-45]。Eagle Ford区带由于含有较多的页岩气和凝析油,溶解气驱是提高油井产量的重要手段[46]。在2014和2020年2次超低油价的冲击下,主力产区的许多老井被迫关停,在新钻井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大规模体积压裂和重复压裂仍然是页岩油藏增产改造的主要手段,且主要集中应用于以前没有经过高强度压裂改造的老井[44-45]。此外,运用数据挖掘的手段分析不同生产参数对于产量的影响权重,从而更好地配置生产参数,也是提高老井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27]。

3 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迄今,全球大规模商业开发的页岩油还仅限于美国海相地层的凝析油或高含气的挥发油,这类页岩油的高成熟度、低黏度以及页岩高脆性、高孔隙度、高压是成功的基础[12]。美国的成功引起其他产油国的高度重视,并竞相模仿其页岩油气开发模式。当前,中国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页岩油勘探开发,尽管已经在多个领域和层系取得了勘探突破,但是页岩油沉积环境和赋存特点与北美有很大差别,离大规模商业开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47-48]。

通过以上对美国重点页岩油区带勘探开发进展的跟踪分析,总结出以下经验和启示,以期为中国页岩油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3.1 轻质油与凝析油是当前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优选类型

通过剖析美国重点页岩油区的地质特征发现,目前已经投入规模商业开发的页岩油区带大多处于中—高成熟阶段的生烃凹陷区,这是因为凹陷区含油率高,流动性好,是页岩油勘探的核心区域。烃源岩多处于大量生油阶段,生成的烃类具有油质较轻、含油饱和度高、气油比高、地层压力系数高、流动性好等特点[4]。与之相比,中国陆相页岩油的成熟度整体偏低且油质较重,流动性偏差,开采具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中国中—高成熟度页岩油资源规模仍较为可观,据统计,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90%的较高成熟度页岩油资源量约占47%,镜质体反射率为0.70%~0.90%的中等成熟度页岩油资源量约占33%[48]。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优先选择在济阳、松辽、准噶尔、四川等盆地中—高成熟度甜点区展开勘探部署,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尤其是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成熟度高、油藏类型以凝析油气为主[49-50],与Eagle Ford区带页岩油藏类型相似,更具借鉴意义。因此,需要持续跟踪学习美国凝析油气藏的开发技术经验,在此基础上提高单井产能和开发效果。

3.2 甜点分级评价是页岩油高效开发的基础

甜点分级评价和部署是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策略,根据资源品质分级可以使得开发商根据油价变化灵活掌握开发的节奏。Wood Mackenzie 公司认为若原油价格下降至80 美元/桶时,减少勘探投资是石油公司的普遍做法;下降至60美元/桶时,开发投资仍可持续,而勘探投资将尽可能减少[51],因此在目前低油价的现状下,借助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采取甜点优选措施,在大幅提升原油产量的同时,也相应使原油盈亏平衡价格大幅下降[33]。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重点区带大量页岩油气钻机被关停,只留下资源等级更高、更“甜”区域的钻井,因为这些甜点区单井产油量更高,更能提高单井效益,许多开发商都开始转向页岩油资源品质更好的二叠盆地。页岩油开发的这种特性使市场的作用获得了空前提升,当2020 年下半年油价开始回升后,页岩油产量随即大幅提高,对冲了前期“OPEC+”减产协议所减少的产量,使得低油价对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3.3 页岩油开发降本增效有一个过程

美国页岩油区的降本增效经历了较长的过程。早期阶段,三大主力产区的页岩油成本在80 美元/桶以上,随后几年平衡油价持续降低,目前保本成本大致在45~55 美元/桶[39]。单井钻完井成本2012—2016年持续下降,低油价以来尤为明显,2017—2018 年略有上升,但仍低于油价下跌前。开发成本的下降主要受技术进步、学习曲线建立、甜点优选、经营管理和市场因素等影响[34,52]。此外,随着钻井数量的增多,不同地区水平井段平均长度都明显快速增加,也表明页岩油开发相关技术的成熟应用及成本降低也需要时间[28]。中国部分油田企业也测算了页岩油平衡油价,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以内部收益率达到8%标准进行测算,大港油田平衡油价需达到66.8 美元/桶,长庆油田平衡油价为61.0 美元/桶。由此反推,在目前油价较低的阶段,中国页岩油要实现效益开发还有很大距离,只有通过持续的开发降本才能提高页岩油经济效益。

3.4 技术进步是页岩油降低成本的核心

技术进步是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从无效资源转变为可商业开发有效资源的关键因素,技术组合是油气上游增产降本提效的关键[53]。2011 年以来,钻井效率提高及水平段长度快速增大,并以工厂化丛式井井场模式开发,优化了工程及管理,使原油盈亏平衡成本相应下降,原油产量大幅提高。经历2015—2016 年的全球油价暴跌后,油公司优化了水平井压裂技术,提高了页岩油单井产量,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和超低油价下,美国各大油公司开始新一轮的降低成本,主要途径就是提高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完井作业、开展多级分段压裂、提高老井采收率等。由此可见,技术的进步为页岩油开发降低成本提供了关键支撑,在2014年低油价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技术进步对产量的贡献体现的尤为明显,也是美国主力页岩油区产量能够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3.5 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模式

虽然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油价持续低迷,但是美国油公司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得页岩油产量迅速恢复,除了技术进步,较优的管理模式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目前非常规资源高效动用有效的组织模式,可以使页岩油勘探开发各阶段无缝连接,一体化运行取得效益最大化[54]。中国页岩油整体研究程度较低,在新技术应用实现大幅提高开发效果和效益之前,以非常规开发方式大量动用储量,将使页岩油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要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就要从初始阶段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组织管理[55]。此外,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需要采用以地质评价为中心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有针对性地应用相关技术,这是实现油气资源高质量勘探和高效益开发的必经之路[56-57],也是目前美国页岩油气公司低油价时期钻井实现降本的主要做法[36]。中国涪陵页岩气田地质条件较北美更复杂,初期无可借鉴的成熟技术,面临技术、成本、环保等多方面挑战,为解决诸多困难,科研人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科技攻关,全力推进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高效建成了全球除北美以外最大的页岩气田[58]。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实践,初步建立了页岩油工程技术体系,为后续页岩油的规模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59-63]。借鉴相关经验,中国有望通过开展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探索出一条页岩油高效开发、迅速降本增效的新路。

4 结论

(1)美国页岩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二叠盆地的Wolfcamp 区带、威利斯顿盆地的Bakken 区带以及墨西哥湾盆地西部的Eagle Ford 区带。二叠盆地Spraberry 和Wolfcamp 区带的页岩油产量占美国页岩油总产量的45%,使二叠盆地成为目前美国页岩油第一大产区。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油价暴跌时,二叠盆地也是美国唯一保持页岩油产量增长的地区,在未来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中将处于愈加重要的地位。

(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二叠盆地、Bakken 区带和Eagle Ford区带三大主力页岩油产区的钻井数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且钻井恢复正常后单井产油能力明显提升,主要是由于超低油价促使油公司开展技术革新,较好地完井技术使新井产能得到最大发挥,甜点分级评价使目前探井主要活跃在页岩油资源核心区,未来在老井中应用提高采收率和重复压裂技术来提产的措施将更为广泛。

(3)从美国“页岩油革命”的经验中,可得出如下启示:一是轻质油与凝析油是当前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优选类型,中国页岩油应优先选择成熟度较高区域展开部署;二是甜点分级评价是页岩油高效开发的基础,在低油价下体现尤为明显;三是页岩油开发降本增效有一个过程,中国页岩油要实现效益开发还有很大距离;四是技术进步是页岩油降低成本的核心,中国页岩油开发要重视技术攻关;五是建议中国油公司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管理模式,为页岩油高效开发、迅速降本增效奠定基础。

致谢:在本文完成过程中,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黎茂稳首席专家和孙川翔工程师给予了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区带老井钻机
院子里有一口神奇的老井
问月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老井
国内地勘行业首台5000米多功能变频电动钻机
运用QC方法提高辽河油田重点区带评价优选质量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良里塔格组预探阶段有利区带评价
老井
大直径潜孔锤钻机
旋挖钻机钻具产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