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陆河县百花园铅锌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2021-10-30陈彦煜李表鹏朱沛云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9期
关键词:褐铁矿硅化百花园

陈彦煜,李表鹏,朱沛云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广东 汕头 515041)

百花园铅锌多金属矿区位于河口镇东侧约8km处,近年来,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通过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对该地区进行野外踏勘,结合前人工作,发现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2016年开展1:50000地质填图与1:10000地质填图等地质、化探等工作手段,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而取得重大突破[1]。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武夷成矿带南段、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属莲花山锡铜多金属成矿带的核心区域。

区域内出露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及第四纪的沉积层,其中晚三叠世地层有头木冲组及红卫坑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地层有蓝塘群,中侏罗-晚侏罗世地层有高基坪群,白垩纪地层有官草湖组、合水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主要为残坡积、洪冲积和三角洲堆积成因的堆积物。

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出露的火山岩地层较多,形成的地质时代主要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期岩浆运动为成矿供了热源和成矿热液,使侏罗纪在粤东成为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2]。

区域内侵入岩主要由晚侏罗世侵入岩、白垩纪侵入岩及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岩类组成。

区域内变质岩较为发育,类型多样。主要有动力变质岩和热接触交代变质岩,局部有气液变质岩。广泛发育糜棱岩带-糜棱岩化带-压碎角砾岩带和片理化带。

区域各类构造横斜展露,形迹较为明显,以NE-NNE向断裂为主,它与NW向断裂组成“多”字型格架控制全区,EW向断裂则在局部地区出露[3]。

2 矿区地质背景

矿区出露地层有下侏罗统上龙水组与长埔组并层、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南山村组,以下侏罗统上龙水组与长埔组并层为主。

矿区内岩体主要为早白垩世的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K13c)。主要分布于检查区北西面及东面,与上龙水组-长埔组互层地层及南山村组火山岩呈侵入接触,岩石呈灰白色,具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主要为长石类和石英,以及角闪石、黑云母等,多为半自形粒状结晶,斑晶结晶明显相对较大,基质矿物结晶多为中细粒。

区内发育岩脉,有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石英斑岩等(图1)。

图1 百花园检查区地质简图

矿区内岩浆岩有北西及南东角的花岗岩侵入岩、南东角南山村组酸性火山岩及花岗岩脉,围岩为下侏罗统的上龙水与长埔组并层(J1sl-c)的陆源碎屑岩,这种岩浆成分和围岩条件的单一性,决定了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的单一性,从而形成了一套热接触变质的角岩、角岩化岩石类。该组岩石对变质作用反应的灵敏度中等,经变质多变为角岩、角岩化岩石或灰黑色板岩。

矿区内构造主要发育北西向断裂构造,最大断裂F为区内主要含矿断裂,贯穿整个检查区。断裂断面较平整、光滑,局部呈舒缓波状,构造带宽10m~20m,带内岩石主要由构造泥岩、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组成,岩石破碎,多硅化、褐铁矿化,偶见黄铁矿化。带内裂隙纵横交错,裂隙中常被石英细脉充填,沿裂隙面褐铁矿化渲染,黄铁矿呈星点状充填于裂隙中。

3 矿体地质特征

矿化体产出于侵入岩外接触带的角岩或角岩化类岩石中,呈细脉状、细网脉状。综合分析前人资料,本次通过对区内地质调查、槽探工程揭露及相关测试分析发现,矿区内共发育1个矿点和2条矿化蚀变带,其特征分述如下:

3.1 百花园锌矿点

百花园锌矿点,出露地层主要为长埔组与上龙水组互层的紫红、灰白色长石石英细砂岩夹灰黑色泥岩岩石组合,经热接触变质作用,多变质成绢云母粘土板岩、含空晶石斑点板岩等;构造以北西向断层为主,岩浆岩为早白垩世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据探槽揭露情况,矿化体沿走向具有膨大缩小、矿化不均匀等特征,当矿化体处于地层和岩体接触处矿化较好。矿化体延长约10m,宽约1m,视厚度约1m,产状176°∠69°。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等。

3.2 Ⅰ号矿化蚀变带

分布于百花园矿区中部,主要产于下侏罗统上龙水组与长埔组互层地层中,矿化蚀变带南西部尖灭于花岗岩中,在硅化砂岩与二长花岗岩侵入接触部位可见有较明显紫红色烘烤边。

矿化蚀变带被北西向F1断裂拦腰错断,断距25m~30m,呈透镜状沿北东向展布,向两端尖灭,已控制的矿化蚀变带延长约2.2km,最宽处达110m。产状:倾向125°~160°,倾角60°~80°。蚀变带内发育强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闪锌矿化、绿泥石化、蓝铜矿化。蚀变带内整体裂隙发育,强硅化呈细脉带状产于裂隙中,褐铁矿化、蓝铜矿化多沿裂隙面渲染,黄铁矿化呈星点状分布,晶型不太完整,局部较密集,闪锌矿化较少,但闪锌矿晶型完整。

在Ⅰ号矿化蚀变带南西端及北东端分别分布百花园锌矿点和锡窝锡矿点。

3.3 Ⅱ号矿化蚀变带

分布于百花园矿区中部偏南东部,赋存于下侏罗统上龙水组与长埔组互层地层中。矿化蚀变带呈透镜状沿北东东向展布,向两端尖灭,已控制的矿化蚀变带延长约480m,最宽处达92m。产状:倾向320°~330°,倾角60°~80°。带内岩石蚀变矿化种类较多,硅化较强,裂隙呈不规则网状发育,沿裂隙发育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局部见粒状黄铁矿化呈星点状分布于裂隙孔洞及泥质粉砂岩中。带内岩石破碎呈角砾状,角砾成分为硅化泥质粉砂岩,见大量绢云母延裂隙充填[1,4]。

4 矿床成因浅析

本区矿体产于岩体与下侏罗统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且地层多变质成角岩、角岩化岩石或发生浅变质形成板岩,受NW向断裂构造及裂隙控制,成矿热液沿岩石的裂隙及次级构造充填,根据矿体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与岩浆岩的时空关系以及矿物组合为中温矿物为主,围岩蚀变以强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为主等方面的特征,确定其成因类型为热液型矿床。

5 找矿标志

侵入岩外接触带的下侏罗统上龙水组与长埔组并层地层(J1sl-c)的角岩或角岩化类岩石为主要赋矿位置,为重要地层标志。

北西向构造及其次级裂隙为主要控矿构造,是重要的构造标志。

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黄铜矿化及闪锌矿化等,为主要的围岩蚀变标志。

地表氧化铁锰帽和硅化铁锰质裂隙带是寻找隐伏矿体的重要标志,但应注意分析氧化帽与原生矿在空间上的关系。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中,Sn、Pb、Zn、Cu异常浓集中心套合较好,且与矿(化)体、岩体外接触带位置基本吻合,为矿致异常。

老窿、民窿、采坑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猜你喜欢

褐铁矿硅化百花园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我国褐铁矿浮选及其联合选别的现状及进展
唐钢360m2烧结机低成本生产实践
浅谈赞比亚蒙布瓦地区褐铁矿“帽”与铁质砾岩的成因关系
国内褐铁矿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想要有个家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
《百花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