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T、TNF-α、IL-6水平的变化对多发伤患者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

2021-10-30郑春雷石彦杰王二玲刘香漫刘晓刚

云南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入院机体病情

郑春雷,石彦杰,王二玲,刘香漫,郑 惠,刘晓刚

(郑州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多发伤患者除了受到创伤、失血等的直接损伤外,炎症反应也参与并直接影响病情的进展和患者的预后。创伤的刺激可激活患者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全身应激反应,导致多种炎症因子合成和分泌的上调,并通过炎症反应等机制,影响病情的变化[1]。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多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对创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检测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临床重症创伤患者的诊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2]。本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在多发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16 例。纳入标准:符合柏林定义[3]有关多发伤的诊断,且受伤后24h内就诊,存活且住院时间≥9d。排除标准:不符合多发伤诊断者;发病前已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者;服用免疫抑制剂或者糖皮质激素等影响本研究炎症指标检测准确性者;拒绝接受相关指标检测、自动出院等导致数据缺失,影响统计分析者。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4],将34 例轻 伤 患 者(ISS 评分<16 分) 分为A组,82例重伤患者(ISS评分≥16 分) 分为B组。A组中,男23例,女11例,患者年龄18~72 岁,平均年龄(44.35±13.81) 岁,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伤5例,刀伤3例,工程事故伤3例;头颈部为主要创伤部位的16例,胸部的9 例,腹部的5例,四肢骨盆的4例。B组中,男58 例,女24例,患者年龄20~76 岁,平均年龄(49.84±14.95) 岁,交通事故伤55例,高处坠落伤11 例,刀伤9例,工程事故伤7例;头颈部为主要创伤部位的39例,胸部的22例,腹部的12例,四肢骨盆的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案

2组患者接诊后均根据其伤情给予清创、止血、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分别于入院即刻、入院后第3d、第5d、第9d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经离心处理后,行血清PCT、TNF-α、IL-6 的检测。检测方法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并由我院检验科高年资工作人员完成。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2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第3d、第5d、第9d的血清PCT、TNF-α、IL-6水平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PCT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峰值均出现在入院即刻,随后逐步回落。A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第3d、第5d、第9d的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PCT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s,ng/L)

表1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PCT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s,ng/L)

组别 例数 入院即刻 入院第3d 入院第5d 入院第9d A 组 34 2.13±0.68 0.98±0.42 0.71±0.18 0.33±0.17 B 组 82 3.95±0.92 1.81±0.69 1.52±0.59 1.41±0.53 t 10.406 6.521 7.838 11.6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TNF-α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

2组患者入院后的血清TNF-α水平逐渐上升,至入院第3d出现峰值后逐步回落。A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第3d、第5d、第9d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TNF-α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s,ng/L)

表2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TNF-α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s,ng/L)

组别 例数 入院即刻 入院第3d 入院第5d 入院第9d A 组 34 11.30±3.52 13.68±4.06 12.43±3.34 10.39±2.03 B 组 82 13.24±4.13 16.03±5.02 14.57±3.92 12.18±2.38 t 2.400 2.883 2.789 3.842 P 0.018 0.040 0.006 0.000

2.3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L-6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

2组患者入院后的血清IL-6水平逐渐上升,至入院第3d 出现峰值后逐步回落。A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第3d、第5d、第9d的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B 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L-6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s,ng/L)

表3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L-6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s,ng/L)

组别 例数 入院即刻 入院第3d 入院第5d 入院第9d观察组 40 2.43±0.32 2.85±0.47 2.36±0.33 1.87±0.27对照组 40 3.07±0.41 3.61±0.59 2.98±0.42 2.37±0.34 t 8.126 6.678 7.675 7.629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机体在受到严重创伤后,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系统功能紊乱,多种炎症因子、组织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变,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产生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MODS,最终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死亡的结局[5]。相关研究显示,抑制严重创伤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应激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6]。因此,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多发伤患者病情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了解多发伤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临床更为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在本研究中,2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在入院时就达到峰值,随后逐步回落,且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清PCT水平始终显著低于B组。这说明血清PCT水平在多发伤发生之后即迅速升高,且伤情越重,血清PCT水平升高得越明显。PCT主要由甲状腺分泌,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PCT的血清浓度可显著升高,是临床上判断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机体在严重创伤时,PCT也可出现轻-中度的升高,且可随着伤情的好转而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7]。当多发伤患者并发败血症或者SIRS等严重并发症时,PCT可出现持续升高,提示病情加重。刘明双等[8]的研究也证实,PCT水平显著升高是多发伤患者合并腹部脏器损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在入院第3d才达到峰值,且A组治疗过程中的血清TNF-α、IL-6 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这说明多发伤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在受伤后逐渐升高,且伤情越严重,上述指标升高的程度越明显。TNF-α、IL-6 均是创伤后,机体应激状态下分泌显著增加的生物活性物质,TNF-α可激活多种炎症因子,增加炎症因子的分泌而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同时,TNF-α还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与IL-6等炎症因子一起,诱导内皮素等炎症介质的合成,促进SIRS等炎症损伤的发生。临床研究显示,抑制多发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利于降低SIRS、MODS 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9]。通过监测多发伤患者的TNF-α、IL-6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为临床评估创伤严重程度、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提供依据,为临床抗炎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动态检测血清PCT、TNF-α、IL-6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更准确评估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对临床诊疗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入院机体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邓俊峰作品选
听诊器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