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锻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2021-10-29丁丽娜张园园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7期
关键词:血压康复高血压

丁丽娜 张园园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血压水平升高,并会累及到心脏、肾脏、大脑等重要器官。高血压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1]。目前,由于人们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成为临床医疗的一大难题。临床上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以药物控制血压为主,临床护理为辅,目的在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以及控制高血压病情发展[2]。因此,临床治疗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血压水平降低以及生活质量提高。康复锻炼是一种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达到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稳定血压水平的护理模式,具体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选取了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 例,将康复锻炼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观察并分析其康复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60~86 岁,平均年龄(70.23±5.27)岁;病程1~12 年,平均病程(5.14±2.29)年。实验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62~88 岁,平均年龄(69.46±6.19)岁;病程1~13 年,平均病程(5.22±2.6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均>60 岁;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③无重大心肺疾病或传染病;④精神意识正常,能进行正常沟通;⑤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心肺、肾脏等严重疾病者;②意识、语言功能障碍者;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生活护理、血压检测等基础护理,持续护理3个月。具体内容如下。

1.2.1.1 心理干预 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以及相关医务人员,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不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避免因缺乏疾病知识,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积极性。

1.2.1.2 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疾病健康教育宣讲,并组织患者积极参与其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向患者讲解高血压发病原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案、护理措施以及预后等疾病相关知识,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关注和认识,提高健康意识。

1.2.1.3 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特征对其进行正确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疗效、服用剂量、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嘱咐并监督患者按时、按量、长期用药,避免患者出现私自停药、增减剂量的现象。

1.2.1.4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为其制定科学高效的饮食计划。饮食以高蛋白质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以清淡、易消化为宜。此外,注意维生素和水分的补充。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发物。

1.2.1.5 生活护理 ①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整洁,定期消毒杀菌,注意开窗通风。②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按时三餐,作息规律,同时保证充足睡眠。③使用音乐、阅读、绘画等娱乐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④实时 检测患者血压、体温、呼吸频率、心律等各项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持续康复3 个月,主要措施如下。

1.2.2.1 运动强度的确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以及运动耐量确定运动强度,在康复锻炼初期,采用强度较低的运动量,随着患者身体情况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适当加强运动强度,这一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同时观察运动强度增加后,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2.2.2 运动形式的确定 针对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采用以有氧运动以及关节活动为主的运动形式,有氧运动以散步、慢跑、太极拳为主要形式,根据患者个人喜好进行选择指导,每天有氧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 以内。指导患者学会关节活动操,进行手指运动、手腕运动、伸展运动、肩部运动、膝关节运动、足踝运动等简单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关节灵活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练习15 min/次,2 次/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的心功能和血压水平有所改善,并发症发生少;无效: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血压没有变化甚至升高,并发症发生频繁。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3.2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采用医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生活质量总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225.46±6.53)分,高于对照组的(191.61±6.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9,P=0.000<0.05)。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控制干预具有较大的难度,预后效果不理想,常采用降压药物治疗以及血压监测的手段进行血压控制,这种方式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达不到疗效预期[3-5]。因此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身体素质进行适当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生活护理等基本护理模式,康复锻炼是护理模式的一种,对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以及预后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6]。

康复锻炼的目的在于促进患者运动行为能力恢复,提高患者抵抗免疫力。康复锻炼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运动耐受量进行运动锻炼计划的构建及完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7,8]。具体措施包括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主要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以及关节活动类运动为主。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关节活动包括手指运动、手腕运动、伸展运动、肩部运动、膝关节运动、足踝运动等简单关节活动[9,10]。运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自身的运动耐量进行合理确定,以不让患者产生疲劳感、肌肉损伤为前提,同时提高患者肢体关节的活动度,增强患者身体素质,提高免疫能力[11,12]。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康复锻炼应用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压康复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