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外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2021-10-29孙延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7期
关键词:外伤性西医中药

孙延斌

外伤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注意做好救治工作。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保证手术成功,避免术后并发症。其中,当归补血汤在患者治疗中作用突出,经合理治疗可避免疼痛肿胀。本研究选择本院2019 年5 月~ 2020 年5 月收治的68 例外伤性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常规组与中药治疗组,每组34 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外伤性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总有效率,分析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治疗外伤性骨折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68 例外伤性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常规组与中药治疗组,每组34 例。西医常规组男20 例,女14 例,年龄61~73 岁,平均年龄(68.97±2.66)岁。病程1~6 h,平均病程(3.24±1.12)h。中药治疗组男21 例,女13 例,年龄62~74 岁,平均年龄(68.45±2.67)岁。病程1.0~5.8 h,平均病程(3.52±1.2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医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术后进行的是常规性的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中药治疗组给予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药方如下:当归6 g,黄芪30 g,党参10 g,红花15 g,桑寄生10 g,炙甘草6 g。于手术后8 h 服用首剂,对于有便秘症状的患者,加用12 g 的火麻仁和15 g 的生首乌;对于有湿热症状的患者,加用10 g 青蒿和佩兰以及 12 g 的广藿香;对于血虚患者,加用3 g 砂仁、10 g 阿胶以及12 g 熟地黄;对于气虚患者,加用12 g 炒白术以及15 g 的大枣和党参。用水煎服,1 剂/d,分2 次服用,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无肿胀现象,精神状态良好等。有效: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依从性反应。无效:整体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中药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3.21±1.01)个月、疼痛缓解时间(4.27±1.01)d,均短于西医常规组的(4.67±1.56)个月、(6.27±1.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且中药治疗组低于西医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比较(,分)

注:与西医常规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34/34),高于西医常规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7,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低于西医常规组的17.65%(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5)。

3 讨论

外伤性骨折在治疗上,既有外科内固定,也有中医的传统方法,即手法复位、牵引固定等,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由于这类骨折多发生在年老体弱的人群中,且治疗周期长,容易合并其他疾病,或延长骨折愈合期,甚至影响治疗效果。根据作者的经验,无论这类骨折处于哪个阶段,扶正都应首先考虑,即结合其他相应阶段的治疗,即“大剂量补气补血”。它不仅可以降低骨折患者因严重损伤和失血引起的其他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而且可以促进损伤的修复,使患者早日康复。另外,老年人可因肝肾亏虚、肌肉骨骼无力、骨质疏松,有时仅有轻微的旋转力而导致骨折,原本身体机能较差,受伤后继而大量出血,造成对正气的损害。其治疗周期长,需要长期卧床、长时间卧床,对骨折愈合也有影响[1]。

目前,外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逐渐完善,手术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术后早期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如身体不适、面色发黄、皮肤黏膜苍白等。针对异常症状,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施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2]。由于术后患者会出现出血、大量出血后气虚的现象,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气虚后不能吸收血液,没有足够的动力来促进血液的正常运转。当归补血汤的加味治疗本身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益气、补血、活血通络[3,4]。现代药理学证实,当归补血汤有改善免疫功能。近年来,当归补血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一直受到重视。学者们对当归补血汤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5,6]。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能显著提高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脾虚小鼠的免疫功能[3]。实验还表明,当归补血汤能提高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的白细胞计数和免疫功能。研究发现,当归补血汤既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外伤性骨折后患者身体虚弱,服用当归补血汤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机体康复,降低感染风险。另外,当归补血汤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降低血液粘度,加速血流,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全身组织的有效供血,因此,外伤性骨折后患者服用之后,可有效改善全身尤其是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加速骨折愈合速度,减少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的发生[7,8]。

另外,由于手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二次创伤后,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出现不可逾越的障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积极防治各种症状,合理应用当归补血汤至关重要。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教育,使他们了解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只有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提高依从性,促进康复。医生必须在减少手术中继发性损伤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症状。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陪伴、鼓励和帮助。这种有效的帮助可以减少不良症状,缩短康复时间[9,10]。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西医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且中药治疗组低于西医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西医常规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西医常规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当归补血汤加减对外伤性骨折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能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用于外伤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疼痛,加速愈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伤性西医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