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2021-10-29李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7期
关键词:司汀甲磺酸良性

李月

良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临床上常见且有一定自限性前庭疾病,一般发病年龄40~60 岁,该病具有自限性,患者表现为短暂性眩晕,有时还会出现特征性眼震[1]。临床上最常见内耳眩晕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生活质量[2]。目前,手法复位是临床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最常用方式,但单一治疗效果欠佳,且复发率较高。现为探究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特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葫芦岛市中心医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80 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患者女21 例,男19 例;年龄最大83 岁,最小57 岁,平均年龄(67.03±6.45)岁;病程最长6 个月,最短6 d,平均病程(2.54±1.22)个月。对照组患者女22 例,男18 例;年龄最大82 岁,最小56 例,平均年龄(66.99± 5.46)岁;病程最长6 个月,最短7 d,平均病程(2.60± 1.2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被伦理协会审查通过。纳入标准:①经 Roll-Test 试验、Dix-Hallpike 试验以及位置实验联合诊断符合该疾病诊断标准;②眩晕发作呈现疲劳性、潜伏期、变位性;③头位改变时会有短暂眩晕发作[3]。排除标准:①因严重颈部疾病诱发眩晕者;②前庭阵发症、梅尼埃病或外淋巴瘘等与眩晕疾病相似疾病者;③中枢性眩晕者;④严重心脏病者[7]。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治疗,针对后半规管患者进行治疗时多应用Epley 复位法或是Semont复位法,针对水平半规管患者应用Barbecue 复位法治疗。Epley 复位法:叮嘱患者取坐位,向着水平方向保持1~2 min 的扭头动作,转头角度为45°;随后让患者迅速向后仰,使其头部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再将未患病的一侧头部进行转动,角度为90°,短暂性停留即可;随后让患者进行翻身,头部保持不动的基础上再向另一侧健康方向旋转90°,完成所有动作后保持以上头部的最后位置,缓慢将身体恢复坐位。Semont 复位法:叮嘱患者取坐位,头部向着未患病侧转动,角度为45°,身体向患病一侧躺卧,此动作持续1 min 后缓慢恢复原位置,头部向着健康一侧转动,角度为45°,身体迅速向健康一侧躺卧,此动作持续 1 min 后缓慢恢复原位置。Barbecue 复位法:患者仰卧 位,身体向健侧翻转90°,头及全身继续翻转90°,上述步骤完成后再向患侧翻转90°。观察组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手法复位与对照组相同;甲磺酸倍他司汀[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早、中、晚口服,单次给药剂量为 12 mg/次,口服时间为7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根据位置性眼震或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判定标准:显效:位置性眼震或者眩晕消失;有效:位置性眼震或者眩晕减轻,但是仍然存在;无效:位置性眼震或者眩晕加剧或者转为其他类型的眩晕。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治疗后的BBS 评分、计时平衡试验值以及VSI 评分。BBS 满分56 分,分值越高提示平衡能力越佳。计时平衡试验:是记录患者睁眼和闭眼时锤子锤击趾位的时间及单足直立维持平衡 不跌倒的时间。VSI 包括恶心、头痛、头晕、视觉敏感、平衡、眩晕6 大症状,每种症状评分范围为0~10 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③复发率,治疗1 年内,统计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BBS 评分、计时平衡试验值及VSI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BBS 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S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BS 评分、计时平衡试验值及VSI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BBS 评分、计时平衡试验值及VSI 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复发12 例,复发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复发3 例,复发率为7.5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5)。

3 讨论

目前人们出现眩晕症状多数病因为患有良性位置性眩晕疾病,要想更有效的治疗此类疾病,首先应排除其他可能会引起眩晕的原因,随后应用变位试验准确的诊断该疾病。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法为复位治疗,针对不同的体位眩晕采取不同体位的复位治疗。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操作技术的加强,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进展也向前推进一大步,诊疗系统的不断完善,应用于临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复位治疗的精准度及临床效果,药物治疗是辅助体位治疗的一种方式,可有效避免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BS 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值显著高于对照组,VS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了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不仅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复发率。究其原因,甲磺酸倍他司汀属于组胺类药,主要作用为通过对毛细血管进行扩张,使脑血管的循环情况得以改善,颅内血流量增加。并通过对组胺的释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压以及利尿效果[4]。同时,该药物对血小板凝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粘度,使红细胞变形力变得更高,进而强化微循环及血液活动性[5]。耳蜗血流量、内耳前庭血流量及脑血流量均显著增加,使迷路积水减少,消除眩晕症状[6]。本研究与吴素娟等[7]学者的研究观点一致,具有较高的可依据性。

综上所述,对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得以有效改善,平衡感得以显著提高,且复发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司汀甲磺酸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