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踝骨折的后踝钢板固定与空心钉固定临床有效性分析

2021-10-29吴敏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7期
关键词:后踝踝骨空心

吴敏标

三踝骨折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骨折类型,也被称为小腿骨裂、内踝骨折、双踝骨折、外踝骨折等,导致骨折的因素较多,但大多为联合应力所致。因此,骨折的具体情况和暴力作用的方向、程度密切相关[1]。在临床中,除内外踝骨折外,后踝骨折占比也较高,通常发生于胫骨后外侧,因其韧带与外踝相连,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外踝的保护,避免伤及其他踝关节组织,影响后期行动功能[2]。目前,该骨折主要采取手术固定治疗,区别在于固定的方式,不同的固定方式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为研究在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后踝钢板固定与空心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此次特于本院抽取70 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不同固定方式的分组治疗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7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65.71%),女12 例(34.29%),年龄21~60 岁,平均年龄(41.56±8.53)岁;观察组中男22 例(62.86%),女13 例(37.14%),年龄20~68 岁,平均年龄(42.31±8.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经确认,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批准许可。纳入标准:①符合三踝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皆具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发热以及伴随活动障碍等症状[3];②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③患者及家属皆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和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②精神疾病史患者;③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④不符合治疗条件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空心钉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身体侧向健侧位,将骨折部位露出,之后进行消毒、铺巾、麻醉处理,待麻醉起效后,根据踝关节的解剖结构选择手术切口,在解剖暴露具体骨折组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筋膜和软组织的保护,在清除碎裂内部的骨组织并将其复位后,先使用巾钳做好初步固定,再将之前选定的长短合适的空心钉拧入固定,之后做好后续清洗消毒和包扎的步骤。

1.2.2 观察组 采取后踝钢板固定治疗,前期准备参照对照组手术流程。在剥离筋膜和软组织暴露出内部骨折结构后,复位完成后先使用克氏针进行初步固定,再根据患者的骨折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后踝钢板固定方案,确认固定工作无误后,需要做好后续清洗消毒和包扎的步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①疗效判定标准:依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制定的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4],该评分系统总共分为9个评分项目,分别是疼痛评分(40分),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评分(10 分),最大步行距离评分(5分),地面步行评分(5分),反常步态评分(8分),前后活动评分(8 分),后足活动评分(6 分),踝-后足稳定性评分(8 分),足部对线评分(10 分),总分100 分,评分在90~100 分可评定为优,75~89 分可评定为良,50~ 74分可评定为一般,<50分为差。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固定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愈合畸形以及关节疼痛等[5]。③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法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主要评分项目包括穿衣、洗澡、进食、修饰、控制大小便、如厕、上下楼梯等10 项,总分为100 分,<40 分:生活不能自理,41~60 分:中度依赖,61~99 分:轻度依赖,100 分:完全自理,无需依赖。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突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的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81.35±9.36)分高于对照组的(73.51±8.8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正常行动的关键,因此,一旦发生骨折损伤,极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由于交通和高处施工的原因,三踝骨折患者逐渐增多,是当代社会导致人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可将三踝骨折划分为旋后-内收型(SA)、旋后-外翻型(外旋型)(SER)、旋前-外展型(PA)、旋前-外翻型(外旋型)(PER)以及旋前-背屈型(PD)几种类型[6]。而后踝骨折属于旋后-外翻型(外旋型),在骨折后,患者会产生剧烈的痛感,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骨折不能及时复位愈合,很可能导致感染截肢,致使患者终身残疾,永久失去自由行动能力。

如今,根据三踝骨折的临床发病情况来看,研究出有效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社会安全保障意义。基于此,国内外相关专家都对其予以了充分重视,致力于研究出更为安全有效的复位固定治疗方式,为广大患者造福,为其身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7]。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固定方式有钢板固定和空心钉固定,两种固定方式各有优缺点,但相较于空心钉固定,钢板固定的操作更为简单,不易在后期出现固定分离的情况,其固定的稳定性能更佳,有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8]。依据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的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皆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证明了相较于空心钉固定,钢板固定在三踝后踝骨折治疗中更具治疗优势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采取钢板固定疗效优于空心钉固定,其稳定性更好,远期疗效更佳,安全性也具有一定的保障,经验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后踝骨折固定方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后踝踝骨空心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地球是空心的吗?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空心人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空心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