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牙体牙髓疾病的疗效

2021-10-29寻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7期
关键词:牙髓牙体显微镜

寻颖

牙齿疼痛属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这种症状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主要体现在睡眠和饮食方面。随着近几年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但物质的富足在解决人们生活问题的同时却引发了一系列疾病,牙体牙髓疾病就是其中之一,牙体牙髓疾病近几年在人群中发生率逐年升高,其属于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常规的根管治疗方法虽然整体治疗环节较少、操作简便且能够有效解决临床症状,但由于整个操作过程均在盲视情况下进行,难以保证病变部分清除彻底,冲洗效果不理想,容易发生并发症,预后效果不理想,因此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成功率并不高[1-3]。对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治疗牙体牙髓疾病的方法,不仅要提高治愈效果,还能有效避免发生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较常规方法治疗而言,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牙体牙髓疾病患者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且能够对牙体组织中发生坏死、感染部分起到较好的清除效果,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此,本文以本院于2018 年3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20 例牙体牙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3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20 例牙体牙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 例。研究组男30 例、女30 例;年龄33~71 岁,平均年龄(55.4±7.8)岁;病程1.1~6.1 个月,平均病程(4.4±2.3)个月。对照组男28例、女32 例;年龄34~72 岁,平均年龄(54.2±7.3)岁;病程 0.9~6.2 个月,平均病程(4.2±1.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行常规根管方法治疗,局部麻醉下首先将牙髓周围腐肉清除,制作假壁,安放橡皮障,并将牙髓顶揭开,将残余冠髓取出,并使用10 号扩大针对根管长度进行测量,使用冠向下法进行机械根管预备,随着预备阶段不同所使用号段也不同,前牙根尖段和后牙根尖段分别预备到30 号和25 号,整个操作环节需保证根原路经形状。制备根管时,扩挫针更换前使用2.5%的次氯酸钠溶液对根管进行清洗,然后再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并对根管使用氢氧化钙进行为期1 周 时间消毒封闭后进行填充。填充过程中使用热压胶垂直加压法,且采用树脂水门汀根充糊剂及牙胶尖,使用X 线检查患牙,然后评估根管填充后效果,根管完成填充工作后永久性填充窝洞,最后对咬合进行调整直至患者满意。

1.2.2 研究组 患者行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局部麻醉下首先将牙髓周围腐肉清除,制作假壁,安放橡皮障,开髓,揭开髓室顶,并使用根管显微镜对患牙的根管口进行定位,并使用10 号扩大针对根管长度进行测量,使用冠向下法进行机械根管预备,预备过程中更换预备器械均借助超声工作尖及2.5%的次氯酸钠溶液对感染根管交替荡洗,然后再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并对根管用氢氧化钙进行为期1 周时间消毒封闭后进行填充。填充过程中均在根管显微镜下操作,并使用超声荡洗设备去除根管内残留氢氧化钙,并使用热压胶垂直加压法,会用到树脂水门汀根充糊剂及牙胶尖,使用X 线检查患牙,然后评估根管填充后效果,根管完成填充工作后永久性填充窝洞,最后对咬合进行调整直至患者满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评分、治疗时间、麻醉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咀嚼功能完全恢复,且根尖炎症彻底消失;有效:患者咀嚼功能较明显好转,且根尖炎症也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患者咀嚼功能及根尖炎症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咀嚼功能通过Eichner 分类法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10 分,患者恢复效果越好时对应分值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咀嚼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咀嚼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麻醉时间对比 研究组治疗时间(73.1±14.2)min 长于对照组的(43.3±12.5)min,麻醉时间(22.1±4.8)min 短于对照组的(45.3±6.6)min,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麻醉时间对比(,mi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麻醉时间对比(,mi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0),低于对照组的11.7%(7/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4.821,P<0.05)。

3 讨论

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方面,目前临床医学上常采用口腔根管治疗法。治疗前医生首先对患者口腔进行常规、X 光检查等。开始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根管治疗方法,但由于常规根管治疗法的视野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以至于整个治疗环节感染控制不佳,部分患者牙髓内病变组织部分较难得到彻底清除,最终会导致患者根尖周疾病的复发,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而近几年,随着我国医学水平不断提升,超声技术、显微镜技术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通过将超声技术、显微镜技术结合根管治疗法对牙体牙髓患者进行治疗时有效清除牙体牙髓内坏死组织,避免远期炎症反应发生,且能够对剩余牙体组织起到较好的保护性。此外,在使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过程中,辅以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避免根尖周部位出现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高疾病康复效果。另外根管显微镜下视野清晰,便于医护人员检查有无遗漏根存在,保证被彻底清除[4-6]。

学者吕舒颖等[2]研究表明,通过对研究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使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对比接受常规治疗法的对照组患者,其牙齿功能恢复时间更短、牙齿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咀嚼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提示,通过对牙体牙髓疾病患者行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虽然会延长治疗时间,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齿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根管显微镜在治疗牙体牙髓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准确区分患者的钙化根管,并对遗漏根准确定位,有利于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防止炎性反应扩散。而超声技术则通过声流作用有效清除病变组织,且能起到杀菌效果。再借助根管显微镜技术,能够清楚观察到各个治疗环节,有利于保障疗效。虽然超声技术和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使用会导致治疗时间增加,但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超声技术通过空化作用和声流作用,还能够清除牙体中碎屑和污层,提高对根管的冲洗效果。但在进行根管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根据操作要求进行,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填充、冲洗及根管准备等技能,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展开。治疗结束后,彻底清除牙体牙髓病变组织,需注意术后短期内应避免咀嚼过硬的食物,防止发生炎症反应及牙根折裂,另外患者还需定期清洁牙齿,主要预防细菌滋生。

综上所述,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牙体牙髓疾病虽然治疗时间较长,但能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临床治疗效果理想,且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牙髓牙体显微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显微镜下看沙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