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老子的“为学”与“为道”

2021-10-29

华夏文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老子境界

秦 晓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典范之作,其内容广博深邃,精妙绝伦。老子以“道”和“德”为核心范畴构建了先秦道家的哲学范式,思想影响深远。本文仅就“为学”与“为道”予以浅析,以期对理解老子思想有所助益。

首先,老子认为,“为学”与“为道”是两种不同的形式。《老子·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马王堆帛书本写作“为学者”和“闻道者”。河上公注:“‘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这有一定的道理。“为学”按照今天的讲法就是学习经验知识,“为道”就是研究领悟道理。李零在《人往低处走》中说:“学习知识,总是越来越多;琢磨道理,总是越来越少,这是很深刻的体会。”在求知问题上,老子承认要广泛吸收,每天取得新的收获,外在经验知识探求愈多,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才会越丰富,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相应的写照。但是老子没有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而是对人类理性认识能力有深刻反思,外在经验知识虽然丰富,但若没有自然之道的调节,最终会引发人的私欲和妄见的膨胀,真理之路反倒被“遮蔽”。因此老子本于“道法自然”的理念,主张“无为”,落实在求道上,就是通过对经验知识的不断批判进而提升体道的境界和层次,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的理想状态。

其次,老子肯定“为道”的积极意义,批判“为学”的局限性。《老子·第四十七章》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为学”就是“出户”“窥牖”“其出弥远”的感性经验行为,这种感觉经验往往靠不住,人仅依靠一己之见无法透彻了解天地大全和宇宙奥秘,经验层面上的探索要有理性的指引和规范,而理性的作用也有限制,因而需要直观体悟地参与。以自我修养的功夫提升心灵对道的体悟,净化身心,消除人为的蔽障,体认宇宙大化的流行,才能见识天道的崇高和无限。通过直观洞见和反观自省体察道“玄之又玄”(《老子·第一章》)的恍惚境界,通过不断批判外在人为的过分干预,诉诸无为的方式去除主观成见和偏执,进而领悟宇宙大全的普遍性和整体性,这是“为道”的目的所在。在追求具体知识和技能时,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和积淀,而在探究形而上的存在时,则需要持续地反思和觉悟,不断凝练和提高自我认识从而达到哲学层面的思考。老子作为哲学家,从道论形而上的高度肯定了“为道”的积极作用,“日损”也就是要“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章》),通过修养功夫达到“观复”的高超境界,从整体上对“根”进行把握,才可通达万物之理,进而“明道”。老子力图克服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通过批判人类认识的主观成见,从哲学的视角论述了“无为”的巨大意义。在一定意义上“无为”就是彻底的“损”,通过减损的功夫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包含了对顺其自然的深刻理解。

再次,老子通过对“为学”的批判破除了人文文化的窠臼,本于“为道”的宗旨“重估”人的存在价值。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由此给人造成了迷幻的“美梦”,似乎“为学”可以穷尽宇宙一切的可能。老子早已对这种自大的行径进行了批驳,“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第七十一章》)对于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之明和自以为是的人类膨胀倾向,老子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真正“为道”之人是“不自见”、“不自是”(《老子·第二十二章》)的,对人类能力有谦虚的认识和真诚的态度。针对人的自伐行为,老子不惜喊出“绝学无忧”(《老子·第二十章》)的惊人之语,期望通过“绝学”进而“为道”,顺应道之自然以消解人的偏执和妄见。老子认识到“人之道”的狭隘和自私,“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天道自然和谐,人却因私欲而为所欲为,为了规范人类的活动,重塑心灵的美好,老子主张“尊道而贵德”(《老子·第五十一章》),人要效法道和德无私自然的特性,达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第六十三章》)的修养和认识境界。在对“为学”的反思中逐渐“唯道是从”(《老子·第二十一章》),认识到人类作为有限存在的客观性和宇宙无限的必然性,消除人内在的自满和无知,在道的指引下不断反省,清醒地认识人类自我的局限,形成“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的可贵品质。

最后,老子的“为学”与“为道”思想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也有启示意义。现代文明根植于人类对“现代性”的阐发和技术的应用。现代性,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对自然的攫取和背离,自然与文明的二分导致了人类价值追求的功利化和断裂感。海德格尔深感技术对“存在”的破坏,他在《技术的追问》中说:“现代技术作为订置着的解蔽,决不只是单纯的人类行为。因此之故,我们也必须如其所显示的那样来看待那种促逼,它摆置着人,逼使人把现实当作持存物来订置。那种促逼把人聚集于订置之中。此种聚集使人专注于把现实订置为持存物。”现代技术的可怕之处正在于压迫人的自由而把人当作持存物来“订置”,不仅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阻碍了自然与自由的内在可沟通性,现代社会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社会。海德格尔强烈批判现代技术造成的对“真理”的本真遮蔽,全力反思技术的本质以探寻摆脱技术控制的解决之道,老子的哲学之思与其有某种相通之处。在文明发展中“为学”势必越来越占重要地位,不如此人类无法在物质层面上进步和改善,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为道”的指引性作用,即对现代文明的成果和教训要不断批判和反思。在现代技术发展的同时力求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信息时代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中要坚守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为道”的方式对人的实践行为予以心灵和精神上的引领。在大道“自然无为”的理念指导下,积极追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由和幸福,在“为学”与“为道”的辩证关系中,寻求现代文明发展的法则和规律。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老子境界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风从海上来
品“境界”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两个字
自然的言者——罗宾逊?杰弗斯的非人类主义哲学观
智者老子
老子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