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疼痛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1-10-28刘明哲张传阳

大医生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股骨麻醉神经

刘明哲,张传阳

(1.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山东淄博 255026; 2.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淄博院区麻醉科,山东淄博 255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90%以上为老年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是临床上一种较常使用的治疗术式,该术式固定较为牢固,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1]。目前临床实施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主要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其具有麻醉效果确切的优点,但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消化与泌尿系统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术后镇痛对于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2]。 神经阻滞是慢性疼痛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其定位方便、操作简单易行,在可视的情况下,能确保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麻药用量,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成功率较高[3]。本研究选取了92例PFNA内固定术后需进行镇痛的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疼痛及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PFNA内固定术后需进行镇痛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在术后实施静脉自控镇痛)和研究组(46例,在术后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18例;年龄62~83岁,平均(76.6±3.2)岁。研究组患者中女性23例,男性23例;年龄61~84岁,平均(76.8±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实施比对分析。纳入标准:实施PFNA内固定术治疗者;年龄在60岁以上者;无患肢肌肉神经损伤者等。排除标准:患有免疫性系统疾病者;依从性较差或患有精神疾病史者等。本研究经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均给予两组患者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使患者的患肢在上,取侧卧位,穿刺部位位于患者的腰椎间隙第三腰椎(L3) ~ 第四腰椎(L4)处,于其蛛网膜下腔注入3.0 mL 0.5%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81,规格:10 mL∶50 mg),完毕后患者平卧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连接电子镇痛泵:0.2%罗哌卡因250 mL,负荷剂量20~ 25 mL,背景剂量5 mL/h,自控剂量每次5 mL,锁定时间30 min。研究组患者术后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进行镇痛,腰丛神经阻滞:选用22 G的绝缘针,穿刺针长100~150 mm,超声探头频率调整在4~ 8 MHz。局部麻醉时采用0.25%的罗哌卡因联合1.5%的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剂量控制在20 mL。对患者进行扫描获取腰大肌显像,具体为L3-4或L4-5,穿刺点位于正中旁5 cm左右。对电极片与小腿处进行消毒处理,完毕后再将电极贴放于小腿处,并连接神经刺激仪,频率在2 Hz,电流为1.0 mA,辅助定位。探头与皮肤要保持垂直,进针时要与探头紧密贴合,方向要略偏中线,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操作成功标准:在接近腰丛处进行操作同时股四头肌收缩引出,再将电流调低,控制在0.4 mA以下。坐骨神经阻滞:患者取侧卧位,局麻药的使用剂量为10 mL,入路为臀大肌下。在患者的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与坐骨结节处进行横切扫描,线性探头的频率在4~8 MHz之间。对电极与患者的小腿处进行消毒处理,在将电极贴放于小腿处,使用神经刺激仪进行辅助定位,电流与频率同腰丛神经阻滞。若患者的收缩依然未减轻,需回抽无血注入药物。

1.3 观察指标①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12、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4]评分,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越强烈。②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12、24 h的DBP、SBP、HR水平,用心率监测仪测定HR,用血压计测定DBP、SBP水平。③术后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术后完全负重、住院、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VAS评分、DBP、SBP、HR 及术后康复情况)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术后2~24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术后2 h比,*P<0.05;与术后4 h比,#P<0.05;与术后12 h比,△P<0.05。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组别 例数 VAS评分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12 h 术后24 h对照组 46 4.5±0.1 5.2±0.3* 4.7±0.2*#4.2±0.3*#△研究组 46 3.2±0.2 3.5±0.1* 3.6±0.3*#2.4±0.1*#△t值 39.431 36.461 20.692 38.606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血流动力学与术后2 h比,术后4~24 h,两组患者DBP、SBP、HR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s)

注:与术后2 h比,P*<0.05;与术后4 h比,#P<0.05;与术后12 h比,△P<0.05。DBP:舒张压;SBP:收缩压;HR:心率。 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DBP(mmHg) SBP(mmHg)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12 h 术后24 h对照组 46 89.6±7.6 88.3±6.3 86.4±7.1* 85.4±4.2*# 135.9±9.8 134.6±8.4 132.7±6.1 130.1±4.3*#△研究组 46 89.1±7.5 85.2±4.5* 84.1±2.7* 81.1±2.3*# 136.4±8.9 131.3±7.4* 128.2±5.2*#124.6±4.5*#△t值 0.318 2.716 2.054 6.090 0.256 1.999 3.808 5.99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HR(次/min)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12 h 术后24 h对照组 46 83.5±9.2 80.5±4.2 78.3±4.4*# 76.3±4.2*#△研究组 46 82.9±9.4 77.6±4.6* 73.1±3.2*# 71.5±1.1*#△t值 0.309 3.158 6.482 7.498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术后康复情况研究组患者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首次下床时间(d)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周)住院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月)对照组 46 7.6±1.3 5.9±0.6 14.7±1.4 6.2±0.7研究组 46 5.8±1.2 5.8±0.7 12.3±1.0 6.0±0.6 t值 6.900 0.736 9.461 1.471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PFNA内固定术适用于股骨骨折的治疗,手术需要在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麻下进行。静脉输注镇痛药为临床常用镇痛方法,但患者不良反应较多[5]。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可使麻醉药物均匀地分布在髂筋膜间隙中,增强麻醉药物的药效,同时药物的使用剂量也明显减少。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清楚地识别患者腰丛、坐骨神经及周围组织,准确对穿刺部位进行定位,对穿刺针进行准确的引导,这主要是由于神经刺激仪可以对较深的部位进行定位。超声影像可以准确反映患者的周围神经血管与药物的浸润程度,因此可以让麻醉师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以此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观察进针行径,降低盲目性操作;超声引导下神经质阻滞可以有效阻断疼痛信号,具有良好的持续镇痛效果[6-7]。本研究中,术后2~24 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对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降低患者VAS疼痛评分,缓解疼痛,且术后康复效果较为理想。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可使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术后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阻碍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与运动神经传导,但几乎完全可逆,由于阻断了手术伤害性刺激的传导通路,故对患者应激反应较小,对血压与心率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生命体征更加平稳[8]。本研究中,术后4~24 h,研究组患者DBP、S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对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能够降低患者血压与心率,稳定生命体征。

综上,对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降低VAS疼痛评分,减轻患者疼痛,同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术后康复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麻醉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神经”病友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