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新月体肾炎合并IgA肾病一例

2021-10-28杨丹谢永新何志军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肾炎本例肌酐

杨丹 谢永新 何志军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62岁,主因“纳差1个月,发现尿蛋白及血肌酐高13 d ”于2016-08-15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纳差,进食约100 g/d。13 d前于当地医院化验“血红蛋白(Hb)86 g/L,血尿素氮(BUN)13.7 mmol/L,血肌酐(Scr)317 μmol/L,尿蛋白(3+)”,无发热、关节痛、皮疹,无咳嗽、咳痰、咯血,无肉眼血尿,遂至我院,以“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既往无肾脏病家族史。查体:体温36.2 ℃,脉搏68次/ 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贫血貌,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73 g/L,白细胞(WBC)4.3×109/L,血小板(PLT)259×109/L;尿常规:蛋 白(3+),潜 血(3 +),红 细 胞520 个/μL;24 h尿蛋白定量(TUPr)2 094 mg;尿本周氏蛋白阴性;血生化:BUN 21.1 mmol/L,Scr 641 μmol/L,血白蛋白26.2 g/L,白/球0.8,胆固醇3.15 mmol/L,三酰甘油1.02 mmol/L,C反应蛋白60.7 mg/L;血清κ轻链1 250 mg/dL,λ轻链853 mg/dL;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谱:核周型ANCA(P-ANCA)阳性,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 阳性,胞质型ANCA(C-ANCA)阴性;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均处于正常水平;凝血五项正常;传染病筛查阴性。胸片示:双肺底胸膜旁多发陈旧性或慢性炎症病灶,右肺中叶远端多个小肺大泡;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左室高电压;泌尿系彩超:双肾结构欠清晰,血流欠丰富。患者起病急骤,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伴贫血、P-ANCA阳性,考虑为快速进展型肾小球肾炎(RPGN)。于8月17日行肾穿刺活检术,肾脏病理结果回报。①光镜:见1条皮质,1条皮髓交界组织,1条髓质,6个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严重破坏,其中1个肾小球纤维性新月体伴硬化,2个肾小球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伴硬化及鲍曼氏囊破裂,1个肾小球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1个肾小球细胞性新月体形成伴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1个肾小球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伴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肾小球系膜细胞轻-中度增生伴节段内皮细胞增生,系膜区嗜复红Pr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空泡变性,灶状刷状缘脱落,多灶状萎缩,少数肾小管上皮细胞崩解、脱落,肾间质大片状淋巴- 单核细胞浸润伴轻度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见图1~4。②免疫荧光:IgA及C3于系膜区和血管袢呈弥漫颗粒状沉积,IgG、IgM、C4、C1q、FRA及HBsAg均阴性。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肾脏病理特点,患者最终诊断:RPGN;ANCA相关性新月体肾炎(Ⅲ型);IgA肾病。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3 d×3次冲击治疗后,继续口服泼尼松片50 mg/d,又予环磷酰胺(CTX)1 g/月冲击治疗。出院时复查:Hb 84 g/L;BUN 25.5 mmol/L,Scr 361 μmol/L,血 白蛋 白26.0 g/L;尿常规:蛋白(3+),潜血(3+),红细胞274.2个/μL。患者院外泼尼松逐渐减量,累计CTX用量8.0 g。现服用泼尼松5 mg/d维持治疗,最新化验尿常 规:蛋 白(2 +),潜 血(2 +),红 细 胞76 个/μL;TUPr 780 mg;Hb 110 g/L;BUN 10.3 mmol/L,Scr 157 μmol/L,血白蛋白39.2 g/L。

图1 多数新月体形成(Masson×100)

图2 新月体形成伴系膜增生(PAS×400)

图3 新月体形成及纤维素样坏死伴系膜增生(PASM×400)

图4 新月体形成伴纤维素样坏死伴系膜增生(Masson×400)

2 讨论

肾脏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患者最常受累的器官,受累率高达80%[1],且进展迅速。AAV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成分为抗原的自身抗体,常见的靶抗原有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蛋白酶3(PR3)ANCA AAV两种。平均发病年龄在50~70岁[2]。有研究认为,C-ANCA阳性的患者较P-ANCA阳性患者预后差[3]。MPO阳性患者基线肾功能相对较好,病理改变上,其新月体及球性硬化比例较高和纤维化程度较重[4-5]。MPO-ANCA阳性患者主要以激素联合CTX治疗为主。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贫血和RPGN,血清ANCA及MPO阳性,光镜下呈新月体肾炎,免疫荧光除IgA及C3外均为阴性。患者抗GBM抗体虽呈弱阳性,但由于无抗GBM病典型的IgG和C3沿毛细血管呈线状沉积,故患者新月体的形成和ANCA相关性更大,ANCA相关性新月体肾炎(Ⅲ型)诊断是成立的。本例患者预后较好,除了患者本身无肺间质病变、耳鼻喉受累和Scr低于700 μmol/L[6],及时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及CTX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郑麟等报道,年龄≥65岁、透析前心血管病病史及透析前间质性肺炎史是影响AAV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7],同时也是AAV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和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XU等[8]证实血白蛋白水平低的AAV患者体内炎性指标高,而且低白蛋白水平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因此AAV预后取决于受累器官和并发症,只有严格掌握影响AAV发病和生存的危险因素,才能积极予以干预和治疗,以提高长期预后。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来自我国的肾活检登记数据显示,IgA肾病占所有肾活检病例数量的45.26%。IgA肾病多见于青少年,但老年人也有发病,通常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异常。本例患者病理免疫荧光可见IgA及C3于系膜区和血管袢呈弥漫颗粒状沉积,IgA肾病的诊断毫无疑问。IgA肾病可出现血管炎表现,以前称之为紫癜性血管炎,但与AAV肾损害有本质上不同。ANCA相关性新月体肾炎合并IgA肾病并不多见,应该是两种疾病偶然同时存在。IgA肾病也可有大量新月体形成,但多中心研究显示,对于血肌酐超过580 μmol/L的新月体IgA肾病,常规免疫抑制方案几乎很难使得患者能够摆脱透析[9]。本例患者入院时血肌酐高达641 μmol/L,并且不伴有高血压,经激素冲击及CTX治疗后,血肌酐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新月体应该还是AAV所致,而与IgA肾病无关,但激素+CTX的治疗对IgA肾病同样是有效的。因此,对于ANCA阳性的患者,即使血肌酐较高,肾功能恶化较快,有条件时也应积极开展肾活检,因为及时获取肾脏病理对于甄别出适宜积极治疗的患者非常重要[10],适宜者予以早期干预治疗,往往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肾炎本例肌酐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肾炎病人的科学护理知识
肾炎应该怎样治疗?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