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疗养因子调查分析及应用策略的研究

2021-10-28李如彬刘莹莹丛乃霞徐莉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疗养医用对象

李如彬 刘莹莹 钱 丛乃霞 徐莉

自然疗养因子即自然界具有医用价值的物理化学因子、生物因子,包括日光、气候、海水、矿泉、湖滨、治疗用泥、森林及景观、花卉、草原等,是生态学因子范畴,与人类生长与发育密不可分[1]。我国远在4 000多年前,就有利用自然理化因子“祛病强身”的记载[1]。在20世纪初的德国、苏联等国家开始应用自然疗养因子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及促进康复[2],成为疗养学形成的主要特征之一。经过不断发展,疗养地疗养机构针对不同疗养群体采取自然疗养因子综合措施,在人类健康维护中起到重要作用[3]。但是许多疗养工作者对自然疗养因子的了解重视程度及掌握应用程度不同,以至于疗养地自然疗养因子没有发挥其特殊的优势[3]。

当前,在“健康中国”行动的大背景下,“以预防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理念为疗养事业发展带来了契机[4]。我们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了解相关疗养工作人员对自然疗养因子的重视情况、自然疗养因子相关评价及开发保护制度,旨在更好地在疗养工作中利用疗养因子等自然资源,研究探索自然界的医疗保健作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促使疗养工作在保障全民健康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0-07-06—08-20,我们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全国各疗养机构工作者、医务机构工作者、医学专业学生共1 0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问卷899份,确定最终调查对象899名,其中78.64%从事疗养工作。调查对象所在地区分布较为随机,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1.2 调查内容 问卷共设置30道单选题,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疗养地自然疗养因子知识普及程度,自然疗养因子应用及评价体系情况,自然医用资源的保护现状。

1.3 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软件进行网络发放问卷调查,线上回收问卷共1 000份。规定完整作答问卷所有题目方为有效问卷,通过检查调查问卷,并利用问卷星后台程序筛选出有效样本899份,调查问卷有效率达89.9%。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899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AU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统计结果,并使用α信度系数法和KMO和Bartlett检验对问卷结果进行信度、效度验证。

2 结果

2.1 自然医用资源的保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更加得到重视,88.3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我国自然医用资源急需大力开发与保护,并且96.88%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通过建立并加强相关保护制度和法规的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医用资源。94.55%调查对象认为“健康中国”行动中自然医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重要或非常重要,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对自然医用资源保护的建议

2.2 疗养地自然疗养因子知识普及情况 根据统计学分析,α信度系数0.706,高于0.7,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KMO值0.793,在0.7~0.8之间,说明研究数据效度较好,可用于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899份有效样本中,68.08%表示疗养学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其中气候疗养地知识普及情况最好,矿泉疗养地及复合疗养地次之,疗养因子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在自然疗养因子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掌握情况自我评价调查中,有39.60%和42.94%的被调查者对其掌握欠佳,见表3。

2.3 自然疗养因子应用及评价结果

2.3.1 自然疗养因子认可情况 调查疗养地、疗养机构与医院医疗机构的主要区别点,结果显示,57.62%的调查对象认为区别在于对疗养因子的利用程度不同,31.26%的调查对象认为康复治疗体制不同。对于自然疗养因子的医疗作用,94.88%的调查对象表示认可自然疗养因子治疗作用和效果。评价在疗养地开展健康管理、康复治疗的优势,74.08%和72.41%的调查对象认为是自然资源丰富。同时有96.00%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或者急需加强对自然因子应用的宣传力度。28.14%的调查对象认为治疗泥有待开发和利用,29.48%的调查对象认为矿泉有待开发和利用,见表3。

2.3.2 自然疗养因子应用及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身边民众对自然疗养因子了解结果显示,93.88%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和急需加强健康宣教,向民众普及相关知识。57.1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然疗养因子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95.89%和96.10%的调查对象在自然医疗资源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建立定期评价体系的问题中选择了需要和急需加强,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对所在地的自然疗养因子知识普及情况

3 讨论

自然疗养因子种类繁多,应用广泛,是疗养地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科学知识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自然与生命健康的关系认识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人类不断向大自然回归的趋势。尤其近年来中国林业部、旅游协会等大力推进以健康养生、预防保健、康复疗养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疗养、温泉康养旅游等自然疗法项目,为人民健康服务[4]。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后,抗疫英雄逆行出征返回各地,首先安排全国各家疗养机构进行体检、休养、康复。国外疫情逐渐严重,部分国家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选择到疗养院休养和康复[5],就是因为疗养地有丰富的自然疗养因子资源,对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起重要作用。而充分认识并科学利用所在疗养地的自然疗养因子,从而促进健康、造福人类是现代疗养事业发展及其科学建设的基础[6]。为了解疗养地自然疗养因子知识普及程度、自然疗养因子应用及评价体系情况、自然医用资源的保护现状,我们开展此次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并总结分析,对自然疗养因子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思考。

自然疗养因子调查存在的问题:一是自然疗养因子相关知识普及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者对自然疗养因子相关知识掌握不足,54.73%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掌握,仅13.35%有信心表示完全掌握。7.56%尚不清楚所在地区的疗养地类型,5.01%表示不清楚所在疗养地运用何种自然疗养因子发挥健康促进作用。而且自然疗养因子相关知识重视不足,在涉及疗养保障工作年限的调查中,有5年以上疗养相关工作经验者占59.96%,与其对疗养知识及自然疗养因子应用掌握情况不相匹配,说明自然疗养因子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自然疗养因子应用需要评价。从调查结果来看,96.10%的调查对象认为自然疗养因子等自然医用资源的应用需要定期评价,而目前各疗养机构对自然疗养因子的应用及质量评价缺乏,疗养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安全评估体系不健全。三是医用自然资源要加强开发利用和保护。在899份有效样本中,94.55%认同“健康中国”行动中对自然医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性,且95.89%认为我国自然医用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自然医用资源急需大力开发与保护,反映了我们在自然医用资源应用、保护方面的不足。

现状分析:一是自然疗养因子相关知识受众面不广泛。从调查结果来看,在疗养专业从业者中,仍有一定比例对自然疗养因子的情况不甚了解,而我们恰恰需要从事疗养专业的工作人员熟悉掌握相关知识,并对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7],将疗养的健康促进作用最大化。李林繁等[8]调查发现,在驻高海拔地区特勤疗养员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用多功能评估宣教单,可以显著提升健康教育效果,这种灵活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科普宣教也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二是自然疗养因子应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自然疗养因子属于生态学范畴,对疗养地生态环境服务与安全的评估,通过疗养内涵、疗养地分类及疗养价值评估等方面,科学地了解疗养机构、过程与医疗服务之间的耦合机制,与自然治疗资源、治疗—保健地区域保护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研究不同季节、不同疗养地疗养资源对疗养效果的影响时,可使用疗养地生态环境服务与安全的评估体系,促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充分的有机融合,促进疗养地医用自然资源正确的应用。三是自然医用资源的保护制度不健全。我国自然医疗资源虽然丰富,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前,疗养地生态环境的监测系统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和部署,监测还不够精密,未能实现良好的分区分类监测,导致保护、应用不一致[9],且涉及众多的监测参数,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以致自然治疗资源、治疗—保健地区域保护制度、法规缺如,使疗养地自然医用资源的保护制度不健全[10]。

自然疗养因子的科学应用与资源保护策略:一是灵活利用新媒体等各种手段加大自然疗养因子知识宣传力度。将自然疗养因子的科普宣教纳入疗养专业从业人员工作范围,一方面提高疗养专业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增加人民群众的了解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科普公众号、小视频等让自然疗养因子相关知识更多地融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二是完善自然疗养因子应用评价体系。高度重视自然疗养因子的研究和科学应用,从宏观、区域到微观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的研究疗养地生态环境服务和安全作用机制,进行动态观察、定期检测,有序开展医用资源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疗养地资源[11]。对一些量化的评价指标,将自然疗养因子的利用程度全面可视化[10]。Jin-Gun Ki等[12]通过分析调查对象的自我报告,表明森林愈合因子分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四类,将其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可视化,有助于指导制订具体的森林治疗方案。在对于自然疗养因子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应用评价体系,将自然疗养因子的应用情况量化、可视化,更深入且规范地开展应用研究,将有效促进自然疗养因子应用长足发展。三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医用资源。根据近年来各疗养地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疗养地的疗养因子分布特点,发展疗养事业。例如:林勤燕等[13]研究发现,南方自然疗养因子具有景观设计精致、文化氛围浓郁、空气温湿度适宜等特征,对接触放射性物质官兵的焦虑、抑郁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充分体现了南方自然疗养因子的地域优势,为特殊作业环境[14]的疗养员消除疲劳,增强体质,防治疾病[15],提供了理想的天然条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意大利学者Masiero Stefano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浴疗、水疗、气候疗法联合其他康复策略,如呼吸肌的强化练习、呼吸功能训练以及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对治疗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和长期住院而导致的神经肌肉、心肺功能减弱以及精神心理疾病的康复效果良好[5]。因此,自然疗养因子的治疗作用倍受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备受重视,在如此良好的形势下,我们急需积极宣传疗养因子相关知识,尽快健全相关保护制度法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可持续地展开相关研究开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将效果发挥到最大。四是完善自然医用资源的相关保护制度。各疗养机构分区负责,定期对疗养地进行系统的环境质量评价并汇报监测数据[16]。评价指标的选择,对于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判断效果有时甚至可以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故而确定评价终点[17]是实现保护目标的第一步,评价终点是决策制定者利用的一个有可测量属性的指标,该指标的确定应考虑:环境中有哪些有价值的因素处于风险中、这些因素受到影响的程度如何等等[18]。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环境空气质量。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等,依据GB3095标准判定是否合格。例如:刘丽等[19]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等相关标准对2013—2019年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发现影响青岛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其次是O3,且O3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逐年增加,需引起重视。②水环境质量。目前,我国水质评价方法应用最多的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推荐的单因子评价[20],评价指标包括水质、氟化物、氨氮等,依据GB3838标准划分等级。③声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以人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对所处环境的需求而分出的类别、等级[21],具体可参考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 3096-2008》《 声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和《GB 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等。④辐射环境:可采用全年空气中γ剂量水平监测等[22],对于环境质量监测不合格的疗养地暂时不予以使用并加强环境治理。五是加强自然医用资源的保护措施。疗养机构可以参考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23],加强疗养区的生态管理,进而采取特定的保护导向行动如大坝拆除、栖息地保护政策、物种管理迁移等[24],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和自然净化功能[25],尽可能建立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各级部门提高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加强跨部门合作,从上而下贯彻落实,从下而上进行监督[26]。杨觅[27]调研发现,由政府颁布相关政策具有强号召力和高强制性的特点,能更好地保障森林康养的各项研究实践。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保护法律条例,搭建系统的法律管控体系,在自然医用资源的保护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28],此外,还要注意兼顾地方经济、卫生、教育等多领域的发展,强化疗养事业与诸领域的一致性和交互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疗养事业发展[29]。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人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发展健康服务”[30-31]。疗养地疗养机构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的重要场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自然疗养因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卫生工作重点转变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自然疗养因子的应用要提高认识、科学研究、保护资源、合理应用,使医用自然资源广泛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并在开展的健康管理、疾病康复中起到健康促进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疗养医用对象
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对策研究
医用耗材管理的创新路径选择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吉林组织先进模范人物参加休假疗养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个性签名
论军队疗养院的疗养安全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