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2021-10-28叶园园张一帆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臂丛电针上肢

叶园园 张一帆

上肢骨折是因外力损伤导致的常见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多为上臂、前臂等。上肢骨折手术是治疗上肢骨折常见治疗办法,但骨折部位本身引起的剧烈疼痛、手术造成的疼痛、患者的紧张等负面情绪均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因此临床对麻醉有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凭借麻醉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而针刺麻醉是祖国医学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独特的麻醉方式,本研究将中西医结合的麻醉方案应用于上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干预中,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共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骨折部位男女手掌 指骨 尺挠骨观察组 68 37(54.41) 31(45.59) 38.72±10.46 21(30.88) 17(25.00) 30(44.12)对照组 68 35(51.47) 33(48.53) 39.21±9.97 19(27.94) 18(26.47) 31(45.59)χ2(t)值 0.118 0.280 0.142 0.039 0.030 P值 0.731 0.780 0.707 0.844 0.863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结合体征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上肢骨折患者;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2]为Ⅰ~Ⅱ且符合臂丛神经麻醉相关要求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本次研究中相关药物过敏者;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者;患者感觉或神经异常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进入手术室后,患者取仰卧位,同时充分暴露锁骨部位,并进行心电监护、静脉通路开放,记录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对手术组织区域行常规消毒,首次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 mL∶0.2 mg,国药准字H20110085)1 μg/kg,之后以0.5 μg/kg速率进行泵注,并选取锁骨上路多点麻醉注射,使右美托咪定均匀分布所有阻滞部位。随后进行运动阻滞等评估,待评估结果表示臂丛阻滞完全起效后进行手术。观察组则在首次进行右美托咪定泵注前15 min,取合谷穴、内关穴、后溪穴、足三里穴、阿是穴等穴,进针得气后使用ZMZ-RDZ- Ⅱ型温热电针仪,调整连续波形,频率为100 Hz。待持续刺激15 min后进行神经臂从阻滞麻醉,手术时保持电针刺激,待手术结束后关闭电针仪,取针。

1.4 疼痛状况评估 术后1 h、3 h、12 h、24 h,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进行疼痛程度评定,VAS分数为0~10分,根据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5 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 分别在麻醉前(T1)、麻醉10 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后(T4)4个时间段,经迈瑞BeneVisionM12监护仪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数据。

1.6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状况(麻醉阻滞起效用时、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心动过缓、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T1、T2、T3、T44个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比较术后1 h、3 h、12 h、24 h患者疼痛状况(VAS评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状况比较 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麻醉使用量少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状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状况比较(±s)

麻醉持续时间(min)观察组 68 3.84±1.23 29.46±5.72 324.31±19.57对照组 68 6.17±1.79 34.95±6.41 305.26±18.54 t值 8.847 5.270 5.827 P值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min)麻醉药使用量(mL)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术后1 h、24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h、12 h 观 察 组VAS 评 分 均 低 于 对 照 组(P均<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 h 术后3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68 1.05±0.21 1.47±0.38 1.72±0.35 1.24±0.57对照组 68 1.07±0.18 1.82±0.33 2.23±0.27 1.31±0.54 t值 0.596 5.735 9.514 0.735 P值 0.552 <0.001 <0.001 0.464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T1时HR、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T3、T4时,观察 组HR、MAP 水 平 均 低 于对 照 组(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s)

注: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HR(次/min) MAP(mmHg)观察组T1T2 68 68 77.62±5.26 80.72±11.84 74.94±7.93 91.26±12.27 T3 68 82.13±8.54 97.71±8.45 T4 68 79.54±6.27 90.67±7.54 F值 3.538 74.546 P值 0.015 <0.001对照组T1T2 68 68 78.28±4.99 88.69±12.08 75.42±7.85 96.73±10.94 T3 68 86.27±8.45 107.24±9.14 T4 68 86.27±8.45 101.26±8.47 F值 21.218 154.961 P值 0.001 <0.001组间t值(T1~T4)0.355,2.744,6.313,7.701组间P值(T1~T4)0.751,3.885,4.654,5.275 0.454,<0.001,<0.001,0.001 0.723,0.007,<0.001,<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阻滞实现阻断神经传导的局部麻醉,是现代医学进行上肢手术时常见的麻醉方式。尽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操作相对简单。但是由于多数局部麻醉药物镇痛时间较短,部分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不佳,极易影响患者术后的休息和恢复[4]。而传统医学中针刺具有麻醉和镇痛功效,因此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追求更长时间的镇痛,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电针是近年来从针刺麻醉、镇痛理论的不断发展及临床实践中诞生的极具特色的治疗方式。其通过针刺的刺激,促进中枢神经对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激活脑啡肽、内啡肽和强啡肽,阻断疼痛传导路径[5-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用时、麻醉药物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与吴大庆等[7]研究结论类似。机体由于受到低频电针的刺激,脑啡肽抑制神经营养等物质的表达[8],减轻对麻醉药的耐受,加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样会影响麻醉效果[9],因此保持患者术前稳定的血流水平是保证麻醉效果的关键。但是术前疼痛、紧张等原因会引起患者的血压升高,再受局部的麻醉注射影响,血流动力学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而本次观察组T2~T4时段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低于对照组,猜测与电针对内关等穴位的刺激有关。通过刺激内关穴使心交感神经参与内关- 心脏的外周途径、发挥心脏的调节功能,可实现对血压的双向调节,同时稳定心率[10],保障麻醉效果最大化。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能与电针对诸多穴位的刺激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具有多气多血的特点,对合谷穴的刺激能够理气活血、通络止痛;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扶正祛邪之功,配以内关安心神,辅以专治臂肘疼痛的后溪穴,多穴同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现代医学发现,足三里穴能够通过免疫机制和神经机制两方面共同作用,达到镇痛的效果,对合谷穴的刺激则能够提高机体的疼痛阈值,减轻疼痛感,延长镇痛效果的持续时间,与本次研究结论类似。诸多学者发现,内关穴对心脏的调节、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蠕动的改善、合谷穴对头晕耳鸣的综合调理,使患者麻醉后机体状态保持较好[11]。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则可能受电针所刺激穴位对胃肠道、心脏等器官机能的调节影响,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电针复合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使用量,加强术后镇痛效果,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臂丛电针上肢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